影評【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婚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Lizzy Chiang
小神經的偏執電影世界
16 min readDec 26, 2019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影評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中, Charlie 和 Nicole 坐在房間的兩側,揭起爭吵的開端。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是導演 Noah Baumbach 以自己和前妻 Jennifer Jason Leigh 以離婚作結的婚姻為藍圖而拍成的。

台灣與美國同步於 11 月 6 日在 Netflix 上線,或許這就是串流平台的魅力,我們不用再引頸企盼、跪地祈禱台灣有片商願意進這些我們想看卻不一定有市場的電影們,我們終於可以不分地域及國界,同步看到想看的電影。

什麼是婚姻?以離婚塑造而成的婚姻故事

回顧電影史,「婚姻」是個亙古的題材,不斷地被重新探討,義大利導演狄西嘉的《義大利式結婚》以歡樂又參雜苦楚的互相糾纏展現,而在《藍色情人節》則用交叉剪接的方式,將步入婚姻前的相依與步入婚姻後的枯燥兩相對比,在《真愛旅程》也從互相吸引的甜蜜逐漸步向分離的恐懼氛圍中。

這次,導演 Noah Baumbach 鏡頭一落,就狠狠砍在婚姻中「離婚議題」的節骨眼上。人們常常要在結束的當下,才開始正視婚姻的本質,Noah Baumbach 用這樣一針見血的切入點,寫出他的「婚姻故事」篇章。

以反向手法處理妻子在婚姻中的自我消失

沒有昔日的美好映照,殘破的婚姻現況是如此殘酷又難堪,首先發難的是 Scarlett Johansson 飾演的女主角 Nicole 。

從離開紐約前往洛杉磯、不願配合諮商,到在舞台前無法展演情緒回家背對丈夫之際卻情緒潰堤,還有後來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找到了 Laura Deern 飾演的離婚訴訟律師,這種種情節都說著從她角度出發的故事,她在這場離婚裡站在主動的角色,而丈夫 Charlie 只能想辦法招架。

導演 Noah Baumbach 讓 Nicole 陳述了大量內心感受,透過「描述消失的過程」來讓「妻子角色在婚姻中的消失」狀況清楚展演在觀眾面前。尤其是 Nicole 向律師傾訴與 Charlie 初識的過程,以及婚後的心境轉變,她是如何對這個家庭,乃至於自己的人生失去掌控力,進而失去自我,這樣清晰地情緒闡述過程讓觀眾有著「啊!那就是我想說的啊!那就是我啊!」的共鳴。

導演透過這些「說出口的控訴」塑造出 Nicole 這個妻子角色的討喜面,最後甚至有點討喜過頭,因而讓觀眾反過來同情在這場離婚中毫無優勢的 Charlie 的丈夫角色。

Scarlett Johansson 飾演的 Nicole 在《婚姻故事》的一開場就訴
Scarlett Johansson 飾演的 Nicole 在《婚姻故事》的一開場就訴盡委屈。

以長鏡頭展演妻子面對的婚姻質變

導演在一開始用了多個長鏡頭處理女主角 Nicole 對於這段婚姻的控訴。

長鏡頭在電影中常用於拉開電影載體所創造的有限時空中的時間感,但《婚姻故事》用了大量對白填滿長鏡頭,乘載 Nicole 對於這段婚姻從初識到質變的過程,反而起到「濃縮」的效用。

長鏡頭的連續時間感也讓觀眾在這段「控訴」中身歷其境,彷彿就坐在房間的另一頭,看著 Nicole 在房間走動,看著她臉上幸福的笑容轉為含淚的橫眉豎目。

Scarlett Johansson 有時候會走到不在鏡頭中心的位置,甚至安排坐在靠鏡頭比較近的椅子上,都讓電影中的時空與觀眾的時空同步,讓觀影者容易投射自己,容易傾聽,能帶入 Nicole 在婚姻中感受到主導權被剝奪,而自己不再是原先的自己的惶恐。

鏡頭在控訴行到尾聲時開始拉近,最後停在 Nicole 的特寫鏡位。

鏡頭緩緩拉近這樣的手法在情緒營造的技巧中略顯老套,不過 Noah Baumbach 用得很短,幾乎不被察覺,接著就進入到 Nicole 搭配著大片白牆的畫面,單純的背景讓含淚的 Nicole 像一幅掛在牆上的畫,被觀眾仰望,讓觀眾願意傾心揣摩其心境,願意投入自己的理解。

丈夫在離婚過程中的無措

至於 Adam Driver 飾演的丈夫 Charlie ,坦白說是一個難以討厭的角色。

他在整部《婚姻故事》中都處於頹勢。

在妻子口中他是個自私、罔顧妻子自我實現的需要的人,聽起來就像是個控制狂,連家具都要自己挑,簡直完美體現難搞的藝術家脾氣。

但觀眾看見的,卻是他身受 Nicole 母親喜愛,與其妹談笑風生,就算兒子因為媽媽的總是縱容而偏愛媽媽,他仍然為他說著床邊故事,他遵守著不找律師的承諾,直到收到傳票才帶著兒子遍地找律師,而他也因為「信任」妻子只是暫時搬去洛杉磯,而任由兒子跟去,於此看來,是他的「單純」造成在訴訟上自己的劣勢。

到這裡, Charlie 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麼,都還是個謎,而且相較 Nicole 的種種控訴,對妻子也無過激的言論。對許多人來說,他對紐約的執著起因於工作,情有可原,反倒是 Nicole 對於洛杉磯的執著像是個為反而反的藉口,各種情緒宣洩,不可理喻。

一直到電影行到中段,他堅持帶著已經要過一輪糖果的兒子,在深夜走在洛杉磯街頭,過個「屬於他們的後萬聖節」,以及他在電話上和 Nicole 第一次正面交鋒:質問 Nicole 是否打算在洛杉磯定居,並承認了自己的婚外情。此時開始顯露 Charlie 的自尊心,那個「自私、只想到自己的丈夫」形象冒出了芽。

隨著離婚訴訟中堅守監護權的拉扯過程,兒子 Henry 和他相處的拘謹、不自在,再回望一開始兒子隨著他在劇團導戲,一個人屈著身子坐在桌子底下,有下而上窺望父親工作身影的樣子, Charlie 的父愛終究被自己的好勝心擊倒。

直到電影接近尾聲家庭訪查員的探訪,讓他的父親形象捉襟見肘,當小刀在他的手臂上真正劃出一道傷口時,他才明白他不過只是想要報復,想藉著爭取監護權在這一敗塗地的婚姻中奪回一點掌控權,到頭來不過是二度傷害自己及身邊的人而已。

於是傷口的鮮血汩汩留下,他內心慌張卻故作鎮定的不喊痛、不處理,只是用手壓著,直到訪察員離去,才慌忙止血,這情境如同正在處理離婚議題的他,表面上毫無波瀾,妻子出招他便被動接著,但內心已經破碎不堪,這是 Charlie 的婚姻故事。

Adam Driver 飾演的 Charlie 在《婚姻故事》中的著名爭吵片段開始前的無語。
Adam Driver 飾演的 Charlie 在《婚姻故事》中的著名爭吵片段開始前的無語。

爭吵成為丈夫在這場婚姻中的情緒破口

所有構成這場婚姻質變的軸線,都圍繞著 Charlie 的工作,包括讓妻子在婚姻中感到渺小、忽視兒子感受,甚至是他的婚外情,都肇因於工作。對他來說,事業是先於婚姻乃至家庭的。

這正是丈夫角色在婚姻中,甚至於社會中常見的課題。社會不容許丈夫事業無成,妻子一方面受社會價值影響想全力支持丈夫,另一方面又有自我的生命課題,不停掙扎於自我認同的心理中,這就是構成婚姻故事的藍圖。

這些矛盾情緒在 Nicole 拜訪 Charlie 在洛杉磯的新居,並企圖「和談」時被猛烈撞擊,這段爭吵成為刺破這場婚姻的最後一把刀, Charlie 於此終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Charlie 認為「踏入婚姻」就是他為愛而受的苦行,他是如此才華洋溢,他是如此深受眾人喜愛,但他仍向著妻子 Nicole 一人,這是他的犧牲,這是他對於愛情的證言,他不懂為什麼 Nicole 都沒有看到他的付出,只是一味指責,而熟人無過?

這場爭吵伴隨著雙方氣急的肢體而讓觀眾有著更切實的經驗感受,最後以畫龍點睛的劇場形式式收尾: Charlie 跪坐地板痛哭, Nicole 站著輕撫她的背,以這樣「女尊男卑」之姿相擁,把女性常在婚姻中不自覺的自詡或是由他人「加持」的聖母形象展演出來,而 Charlie 終究只能是個對自己的不虔誠充滿悔意信徒,向她懺悔。

《婚姻故事》中爭吵橋段的終局。

這段爭吵能引發熱烈討論就在於拍得非常寫實,觀眾能從中看見每場爭吵中的自己。兩人在屋子中邊處理家務邊互相叫罵,各種爭吵中常見的肢體動作紛紛出籠, Nicole 吵到激動處氣急著將手臂由後向前推,身體順勢跺入 Charlie 的房間,繼續叫罵,最後甚至氣到跳腳, Charlie 也不遑多讓,又是捶牆,又是指著對方鼻子怒吼。

這些舉措卻讓我能和角色連結。和家人吵過架的人就知道,在認清無法改變對方,但自己又痛苦不已時,才會這樣氣急,才會有這些肢體。

在爭吵中雙方不停另闢戰場,扯兒子、扯爸爸、扯媽媽,由此也可見到「家庭」是雙方的傷,他們一點都不想像自己的雙親,卻仍落入婚姻的無盡輪迴中。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中的關門橋段
《婚姻故事》中突如其來的關門橋段。

以舞台劇手法展現兩人連結的結束

導演在電影中仍不斷安插 Nicole 和 Charlie 的日常默契,像是 Nicole 在第一次協調的場合,為身在異地不知道要點什麼當午餐的 Charlie 點餐。還有 Nicole 為 Charlie 剪頭髮的那一幕,好像一切都有回到原點的可能性。

然而這樣的默契最終仍被枯燥乏味又爭鋒相對的離婚訴訟剪斷,在此之前,導演安插了一段突兀的戲碼:

兩人分別站在 Nicole 新居的拉門兩側,一同將拉門關上的戲碼。兩人在推門的過程中對視,鏡頭交叉剪接雙方望著彼此的臉,以及最後讓門橫亙在彼此的臉上。

其實這一幕拿掉,也無阻劇情進行,導演應是有意透過如此帶有象徵意味的劇場式展演告訴觀眾,這兩個人之間關於「婚姻」的連結確實被他們兩人親手切斷了。

爾後開始有了兩造律師在法庭上的互相指控,以及前述的「世紀大爭吵」。

全劇步入尾聲時,離婚後 Charlie 來到 Nicole 家一同過萬聖節, Charlie 陰錯陽差的像是《鬼魅浮生》( A Ghost Story )想念著妻子的 C 一樣(而且 Charlie 的名字也是 C 開頭),跟在和新歡幸福洋溢且證明自己的獨立導演能力的 Nicole 後面,他貧乏的一無所有。

在最後的萬聖節派對過後, Nicole 為抱著兒子的 Charlie 綁鞋帶的舉措:

Nicole 拍了 Charlie 的腳踝,他便知道要抬腳讓她綁鞋帶。這樣不需多言的默契或許說明了,過去因為婚姻培養起來的某些情感,在婚姻的連結消滅殆盡後,仍能以「家人」這樣的形式聯結著彼此,愛一直都存在著,只是連結的形式不同而已。

《婚姻故事》中 Nicole 和她的律師 Nora 在開庭前的等候,同樣的坐姿卻展現了不同性格
《婚姻故事》中 Nicole 和她的律師 Nora 在開庭前的等候,同樣的坐姿卻展現了不同性格。

利用具有典型特徵的角色代言男女主角面對離婚的情緒

最後,想來說說本片兩位顯眼的配角。

Noah Baumbach 在本片中安排的兩位律師角色,分別由 Laura Dern 及 Ray Liotta 飾演,在這兩個角色身上分別看見社會中典型的「現代新女性」及「父權既得利益者」的男女形象角色。

Laura Dern 在現實社會中定是我會非常討厭的女性類型:

一副女性救世主姿態,表面上看似要解救眾多「姐妹」,實際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而已,看到最後她對 Nicole 說「開心點!我們贏了!」就覺得倒彈。對我來說,走到離婚這步哪有什麼贏不贏的?雙方都負了傷,都是輸家。

不過,當她偏激的方式說出本片經典「聖女論」的台詞時,我還是起立鼓掌叫好。導演 Noah Baumbach 雖然身為男性,但非常知道女性在社會價值觀框架底下的困境,而他藉由 Laura Dern 這個角色的口中說出這樣的論點,可以達到「男性恨得牙癢癢,女性得到認同的救贖」效果,絕妙不過。

另一名由 Ray Liotta 飾演的男性律師角色塑造就著重於「對付」這樣「現代新女性」角色,以對立面表現出典型的父權既得利益者(而且他又是白人)在面對女性的行為。

這兩個角色在法庭上的互相指控,其實就代表著男女主角因為婚姻的折磨,而出現的種種過激情緒,在沒有感情基礎的律師身上,就展演成刺骨而傷人的話語,終究引發出就算有感情基礎的兩人也開始不留情面互相傷害的「世紀爭吵」上。

Adam Driver 迷妹演技點評

先向各位讀者說明,小妹是 Adam Driver 的粉絲,你們不齒他在《星際大戰》中凱羅忍的中二氣息(對我就是在講你,呱吉),我可是喜歡凱羅忍這個角色勝過女主角 Ray 。

我到這次他因為《婚姻故事》上 Hollywood Reporter 的 Close Up 和幾位男名演員一起受訪、會談,才知道他原先是軍人,後來受傷才去念戲劇學院,26 歲才從劇場起家,這在好萊塢算是非常晚的。

Adam Driver 在《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 )中與 Oscar Isaac 同台演出
Adam Driver 在《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 )中與 Oscar Isaac 同台演出。

我初識他於和本片導演合作的《紐約哈哈哈》,當時還覺得「這醜男是誰啊?」,爾後在柯恩兄弟的《醉鄉民謠》中又見他參演一位唱歌很「俗」,卻被認為比主角有市場的民謠歌手,當時本人一心只有 Oscar Isaac (後來也一起跑去演《星戰》),而且覺得他唱歌雖有音準但實在難聽,直到《婚姻故事》中,他生日的演唱片段,我才曉得他是如此善於利用聲線表演出每個不同角色的故事,而他當初又下了多少功夫把那個角色演的平凡。

我當然也沒有錯過《派特森》、《誰殺了唐吉訶德》以及讓他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黑色黨徒》。

在《婚姻故事》中,他完全抓住 Charlie 這個角色可愛又可恨的精髓,才華洋溢得深得每個顧影自憐的難搞女孩的心,有時非常火爆,內化「自私」的個性讓自己對身邊人的感受毫無知覺,但卻也非常無助,他也不是有意要讓婚姻變成這樣的,他也不懂為什麼仍然愛著卻無法回頭,他也知道那些說出口的惡語是個徹底的錯誤,他也無意,只是好勝,這些時候,總讓人無法狠下心全心全意的恨他。

這堪稱所有男女婚姻中「丈夫」角色的縮影,讓你恨到不行,卻有一、兩個可愛之處讓妻子仍然垂憐。

我絕對要為 Scarlett Johansson 在本片的短髮辯護!(因為有看到影評說這短髮不適合她,簡直要氣死我!)這短髮雖然和該角色原型 Jennifer Jason Leigh 當年這蓋額頭的小男生頭有所出入,但比起過往所有造型更適合她!(想到她要再為《黑寡婦》留長頭髮就恨漫威)

這樣的短髮讓她的五官更為突出,表情更多變,看似銳利,但搭配起她的神情和服裝,頓時柔情四溢,又不失在找尋自我中的堅定。

Scarlett Johansson 在《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中的短髮造型
Scarlett Johansson 在《婚姻故事》中的短髮造型。

相比之下,片中她為了新電視劇集輪番帶著特效面具及長假髮,我一度認不出她來,個人覺得導演這個橋段這樣的安排非常高明,將 Scarlett Johansson 的臉遮住,又配上了無生趣的長髮造型,整個人無聊十倍,也間接映照了她所說的,在婚姻中的角色個體消失。

還想講一下 Laura Dern 的演出,她過往演過各種角色,時而剛毅,時而柔情,這次演起這個自以為是的律師角色相當具有說服力,夠難搞,夠偏激,她在片頭脫掉鞋子聽女主角說故事的神情簡直把這個角色的精華都演出來了,非常具有說服力。

她接下來會以堅毅的母親形象在《她們》( Little Women )中現身,據說 1 月 23 日會在台灣上映。順帶一提,此片導演是 Greta Gerwig ,以處女作《淑女鳥》( Lady Bird )一鳴驚人(但我個人沒很愛),同時也是《婚姻故事》導演的現任女友。

婚姻的本質

Noah Baumbach 在《紐約哈哈哈》中探討現代女性在生存與理想間的掙扎,雖然精準到刺痛,卻仍不失溫度,這次處理這樣「離婚」的題材,一反大部分的離婚電影,將離婚的過程放大,大到枯燥乏味的地步,並且用爭吵冷冽刻畫,然而又在每每要失溫的時刻,夾雜著雙方若有似無的連結,讓整部電影更貼近人們的日常感受。

有趣的是,不只是《婚姻故事》,幾乎所有婚姻課題的電影都是以「離婚」為命題去叩問婚姻本身,在這些故事中,對女性來說,離婚的過程就是找回自己之旅,因為我們總是為愛改變太多;對男性則是,找回原本那個懂得愛的自己,因為他們常常把愛想得太簡單。

而婚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這是千古年來,在各式文學、電影中,人們不停探討的事,卻始終沒有答案。或許這就和生死一樣,到過彼岸的人才知箇中滋味,而我們終究只能是不斷迷途的羔羊,僅捏著名為「愛」的線,匍匐前進。

喜歡我的電影垃圾話的話可以…

拍個手或是追蹤我的Medium:https://medium.com/@lizzychiang

或來小神經的偏執電影世界按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