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紀錄的一些それだめ🙅🏻‍♀️

身為助教除了刷存之外,我們其實還可以⋯⋯

葉采瑄
小米粥的啟示
Published in
5 min readNov 21, 2019

--

一起討論「引導」這件事吧!

大家好,我是采瑄!今年是擔任助教的一年,有很多機會協助課程的進行,但年初第一次擔任助教的時候,真的覺得超~不知所措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當好這個角色,也很擔心最後只是去刷存。後來經過了多次嘗試(感謝各方大大給予機會!),也透過和羽白群學的老師、卓學長、一些厲害前輩的聊天中,慢慢摸索出好的「引導」是什麼?可以用什麼方式做到?可以達到什麼效果?而我覺得這些經驗很珍貴,因此想好好整理出來,除了讓需要的人參考,也可以促進大家討論「引導」這件事,並持續提醒未來的自己。

📍過去經驗:
台灣大學使用者經驗設計課程助教(2019.2–2019.6)
羽白群學設計思考課程助教(2019.9-)
陽明大學數位安康課程助教(2019.10)
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設計思考講座助教(2019.11)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感到不安的新手助教
  • 不想要只是刷存的助教
  • 工作上需要進行引導的人
  • 想討論怎麼引導的人
  • 有引導的經驗,且願意幫忙補充說明的人
  • 單純喜歡標題的人

說了這麼多,到底可以怎麼做?

接下來會說明哪些事情對於助教來說是需要重新思考的,以及具體上可以怎麼做。大致上會分成三大階段,分別是:引導前、引導中、引導後。(三,是個很棒的數字呢!)

引導前(三個步驟:定義對象/定義目標/做好準備)
引導中(三個步驟:仔細聆聽/定義問題/提出建議)
引導後(一個步驟:持續紀錄)

「換位思考」是引導前的關鍵,往往可以透過事前準備,抓出重要的引導策略或是做法。

定義對象:要引導的對象是誰?

在過去的經驗中,曾經引導的對象有國高中生、大學生(台大/陽明)、公務員,先不提公務員與國高中生的差別,同樣是大學生,只是來自不同大學就已經有很不一樣的背景和經驗,因此了解自己的對象是誰就變得非常重要。實際操作上可以透過同理心來揣摩或描繪這些對象,以下提出一些我會想知道的問題:

  • 他們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坐在這邊?(早上9點跟下午2點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狀態)
  • 他們是主動參與,還是不得已才坐在這邊?又有怎樣的心情?
  • 他們的背景為何?參與的動機又是什麼?
  • 他們有跟這堂課相關的經驗嗎?
  • 他們對於授課老師的印象是什麼?有信任的基礎嗎?

定義目標:希望透過引導達到的目標為何?

根據不同的對象以及狀態,我們可以設定這堂課程中引導的目標,例如:讓學員增加自信、讓學員把問題想得更深、讓學員可以完成設計、讓學生不排斥這堂課⋯⋯等等。此外,也可以先將學員做分類,並根據分類設定不同的目標,以下是我隨便想的分類,僅作為舉例,但之後或許有機會做成圖鑑:

  • 非常積極型:提供這堂課之外的資源
  • 紙上談兵型:引導他們實際運用已知的知識
  • 為了學分型:引發他們對課堂的興趣

做好準備:引導中會發生什麼事?要怎麼因應?

在設定好目標之後,可以先思考在朝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階段,並先訂好因應的策略。以下直接用圖片說明:

💡參考卓學長的作法

「聆聽」是引導中的關鍵,可以分成四個部分:是什麼?為什麼?要什麼?怎麼做?

仔細聆聽:先聽聽他們怎麼說(是什麼)

如果沒有先知道狀況就直接給出建議,有點危險,因為可能給出的建議並沒辦法解決真正的問題!因此,當助教進到小組的時候,務必要先仔細聽聽看他們的狀況,發生什麼事情,並引導他們多說一些,幫助自己更釐清他們的現況。以下簡單舉例:

學生:助教,我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做這個分類圖。
助教:可以說說看是哪部分不清楚嗎?
學生:我不知道老師說的意思。
助教:是不理解老師說的哪個部分呢?可以跟我說說你是怎麼理解的嗎?
學生:我覺得是⋯⋯。
助教:了解。

定義問題:重新定義他們遇到的問題(為什麼/要什麼)

在理解現況時,助教可以在心中重新定義這個小組遇到的問題。有時候透過問自己「為什麼」,搭配上在引導前對學員的換位思考以及對小組互動、組成的觀察,能夠更精準地定義出問題。以下簡單舉例:

(X)小組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
(O)在他們的經驗中沒有這樣的做法,加上十個人的討論非常困難。

(X)小組不知道該怎麼討論設計概念?
(O)小組成員有不同的想法,且沒有辦法在此刻說服對方,形成僵局。

提出建議:根據問題與目標給出可行的建議(怎麼做)

當助教在心中重新定義好問題後,可以搭配這堂課/階段希望達到的目標,給出建議。而我認為這些建議都可以也應該被整理出來,變成一種「小撇步清單」,甚至也可以歸納出「解決原則」,讓未來的自己知道有什麼原則或做法可以參考。以下針對「無法說服彼此的設計概念,形成討論僵局」,搭配不同目標,提出不同的作法舉例:

  • 推進小組進度:先暫停小組討論,讓小組成員各自寫出自己的設計概念
  • 練習概念測試:請小組找到他們設計的對象,並由他來給建議
  • 練習團隊合作:帶著小組釐清他們目前碰到的問題

「紀錄」是引導後的關鍵,透過這樣的反思練習,才能更接近自己設定的引導目標

持續紀錄:讓下一次的引導可以更好

最後,在整堂課結束之後,可以做一份簡單的紀錄,說明自己的引導是否有達成原先設定的目標。如果有的話,可以把好的做法保留,沒有的話也可以從學生端蒐集反饋,或是其他大大討論該怎麼做。紀錄的重點在於可以把問題讓更多人知道,也更有機會找到可行的做法。以下簡單舉引導過程中的實際發現為例:

  • 觀察點:沒學過設計思考的人不懂特殊用語,例如:迭代、問題意識。
  • 觀察點:由公正第三人給建議,能成功地幫助學生理解測試的意義。
  • 觀察點:助教的話很容易過度引導學生,需拿捏引導的界線。

謝謝大家的收看,引導真的很難,我也在持續學習中!
有什麼回饋或覺得有問題的部分,也歡迎跟我說:)

--

--

葉采瑄
小米粥的啟示

在「為什麼」、「不為什麼」與「為什麼不」之間搖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