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水

柯金源 Ke Chin Yuan
山海經典
Published in
5 min readOct 25, 2017

地下救命泉源--我們日常使用的水,是從哪裡來的?是打開水龍頭,水就來了嗎?那連接水龍頭的另一端源頭,又在哪裡?台灣人的用水來源,除了地表水以外,約三成五是仰賴地下水。如以個別地區而言,彰化的自來水有七成五就來自地下水,雲林、屏東、宜蘭的生活用水來源,地下水也佔了六成以上。因為地下水源乾淨、成本低,台灣中南部的深層水井,也越來越多。

中央山脈七彩湖

再以不同用途區分地下水的使用比例,農漁業所佔比例最高,約七成。但根據研究資料顯示,農業用水中,有六成是灌溉水稻田,而這些灌溉水約有四成以上,會再度入滲土壤,補注地下水層,農田每年涵養水分的能量,大約等同於十座石門水庫。如果,我們平時就把農田當作平地水庫,引流地表水回補伏流水層,乾旱時期再適度取用,是最符合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概念。但對於深層水井的大用戶,就另當別論了。譬如,台糖公司是地下水最大量的農業用戶,為了滿足其四萬多公頃自營農場的灌溉需求,自1950年就開始大量鑿井,先後開鑿了239個大口徑的深水井,長期來,對於地下水層的影響,是相當深遠。

至於工業與民生需求使用地下水的比例,也接近二成五。其實,台灣早期的工業用水,超過八成六是自行取水,目前的比例仍然高達五成以上,而所謂自行取水的方式,主要就是抽取地下水。如果把自來水公司、工業用水、農田水利會等主要用水事業,再加上民間各憑本事自行取水的水井加起來,廣佈台灣各地的深層、淺層水井,初步統計就超過三十二萬口,到底台灣每年抽用了多少地下水,目前也僅知道,我們是年年超用地下水,而且超過安全使用量的二成以上。

水稻田

地下湧泉與農業

水是農業的命脈,純淨的水圳,輸送生命供給的養分,豐富了物種多樣性。好的泉水與良田,越來越難以取得與維持。宜蘭員山深溝淨水場的水源,就是來自地下自然湧泉,經過淨化處理之後,供應宜蘭溪北地區,約二十幾萬人的民生用水。自來水公司特意保護附近的湧泉環境,把這些泉水當做救命水般小心呵護著,周遭環境同時也成為生物的伊甸園。

生命來自水的滋潤、火光的溫度。「過火」儀式,是三關大帝信徒們,藉由水與火的焠鍊,在一年初始,向賜福天官,表達虔誠的敬意與祈求當年豐饒的儀式。宜蘭員山深溝村民陳榮昌,在上元節拜請三元三官大帝,祈求諸位神聖、三官大帝的庇祐,當年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庇祐萬民安居樂業。因為,村民的生活與農耕用水來源,百分之八十是源自雪山山脈的地下湧泉,經由水圳輸送到各個田間或民居。

深溝村民陳榮昌從天然湧泉口,直接捧起湧泉水喝了好幾口,直誇讚味道是天然甘甜的。我們也看到湧泉從地底冒出來之後,流經幾百公尺的水圳,就進入水田裡。村民以這零污染的泉水,進行友善環境的農耕方法,同時採用傳統手作工序,將智慧與技術傳授給新生代農民,擴大了有機水稻的種植面積,也提升了農業附加價值與收入。

台灣近代島內移民拓墾的歷史,從1940年代起。花蓮富里羅山村民林運枝,是新竹竹東客家人,父執輩在日據時期,因為生活艱困,從西部翻山越嶺到花東縱谷打工,找到優良水土環境之後,決議留下來拓墾,並藉著這一方水土繁養子代。源自海岸山脈的羅山瀑布,是森林承接四時雨露,以及匯聚山巔水氣,長期蘊藏在根部土隙、伺機滲出,再從凹谷奔騰飛瀉而下。羅山村民就在海岸山脈西側的麓山帶,充分利用這羅山瀑布的甘甜水源灌溉農作物,每年春雨來臨之際,村民在沃土裡灑下黃豆種子,經過一百多天的撫育,收成之後,再巧妙的利用富含火山礦物的水質,作為製作豆腐的天然鹽滷水,點化了食物的美妙滋味,火山豆腐成為遠近知名的美食,而本地產的有機黃豆,也成為搶手貨,成功營造有機生態農村。

中央山脈東側水系入滲地下之後,在溪流沖積扇的低窪地自然湧出,或者,因地形落差形成的壓力,在盆地中,也有湧動宣洩的出口。人們依順著地下湧泉建構的農作生產,創造出許多與環境相依共存的驚奇。這是山林開發之後,殘留下來的驚喜。而台灣西部平原的居民,早期取用地下水的方法,是由家族集力共同鑿挖水井,建構了聚落社會的水文化。井水歷經百年風華代代相傳,但目前的主要功能,除了洗衣,還有澆灌蔬果。

地下水滋養大地、孕育萬物,更是超越形而上具撫慰心神的靈水。在每年的端午時分,人們具體顯現傳習祖輩敬水、惜水的風俗,取一瓢午時水入藥、除穢、淨身、驅邪、避煞、消暑。此刻,對於水的認知,已超越信仰與靈性的界定。古井的功能,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對於新生代的價值,是人與水文化的連結。

人們依據地下水深淺與地質特性的差異,以智慧運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而取用地下水的方法也與時俱進,水協仔是古井的進化版,手壓式汲水幫浦在台灣已超過九十幾年的歷史,是取用地下水

最方便、安全、省力、節能的重要夥伴。豐潤的地下水,為農民帶來豐收的喜悅。農民對於水的情感與敬畏,在民間習俗與文化脈絡中展露無遺。譬如,在這感恩的季節裡,中元普渡最虔誠的供品,是剛剛豐收的白米。早期的信仰與傳說,成為地下水源的守護神,而現代的水源區維護,就必須以律法加以規範。

一年四季的節氣循環中,看見了人與水、利用厚生的生活智慧,譜寫世代傳承與物種繁衍的生命故事。地下水孕育萬物生命,也承載文化記憶。水的循環自有定律,天降甘霖蘊藏大地,敬天惜水、地下泉源取用適度,方可永保救命水源源不絕。當人們的用水方式逐漸改變,對於泉水的依賴也降低之後,老人的叮嚀,成為鄉野傳說而殞沒。先人口傳心法,無力對抗巨賈、強權的貪婪豪奪,超量攫取、使用無度,保水環境加速崩毀,台灣人的救命水,勢將日趨乾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