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把話說清楚這件事

我是個菜鳥顧問,把話聽清楚對我而言就很難了,把聽到的話清楚說出來就更難了,因此,我開始觀察身邊的資深顧問怎麼做這件事…

彼得的書房
彼得的書房
Apr 20, 2021

--

繁忙的顧問生活,會隨年齡愈趨加劇,對於越資深的顧問,說話就要說的越精準、越核心、越快輔助決策越好,剛進來其實蠻不適應的,感覺自己總講不到重點,過了兩分鐘後感受到資深顧問的不耐煩或分心,心中越慌表達的越鬆散,常常不了了之,我沒得到答案,他也沒抓到重點。因此,我希望藉由幾個善於表達的同事,盡量歸納出他們如何去表達複雜的訊息:

我將之分成幾個部分:

  1. 先想最後希望他帶走的東西
  2. 思考對方的資訊基礎
  3. 縮短對方認知與遇對方接收資訊的距離

首先是第一點,先想最後希望他帶走的東西

一場系統測試說明會,下面坐的若全是大老闆,分享只有短短的十分鐘,則希望他們帶走的,可能只是時程、需要資源以及需要他們做決策的點,時程部分點出關鍵的幾個重要事件,過程簡單帶過,最後再強調需要協助的部分,如:需要多少人、多少時間,需要花多少錢等。

但若這場系統說明會,下面坐的都是實際要進行測試的使用者,分享時間為一個小時,則要帶給他們的東西將截然不同,可能是誰要測、要在哪裡測、要測什麼功能、要針對什麼情境,以及預期得到什麼結果,過程中不但要讓他們知道要怎麼操作,同時還要教他們要操作什麼,須要帶給他們的內容和帶給老闆的截然不同。

依我目前的認知,就測試系統的範疇來說,老闆通常只會評估需要多少資源、可不可行以及最後的成效,而在實際操作的下屬通常在意要做什麼、要怎麼做以及怎麼樣算完成

因此,想著要如何把前言講完整,不如先思考如何把結論講清楚

知道要帶給他們什麼後,要知道對方原本就知道什麼

這仰賴平時觀察、從旁詢問,或是對話中的試探,平時觀察來自於會議中對方的分享內容、或是問其身邊的人他的背景經歷,或是再說話的過程中直接進行詢問。

對於懂術語的人盡量講術語,就不需要太多得譬喻,反之亦然,對於不懂術語或產業知識的人,譬喻跟類推非常重要

比如說上個案子在做防洗錢,當專業的銀行人士問我在做什麼,我可能會說:「我在做AML,主要針對 CDD以及WLF兩個模組進行建立與測試」,另一方面,若是對於不懂銀行業或洗錢防制的人,我則會說:「我主要做兩件事情:抓壞人與抓壞事,而這兩件事有兩個共通點,通常跟錢脫不了關係,而我就是從錢角度去抓壞人抓壞事」。如此一來,一方面不浪費專業人士的時間,另一方面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說明業餘人士不懂的詞彙。

最後一點,就是縮短對方認知與遇對方接收資訊的距離

知道對話的結尾要得到什麼,也知道對方的資訊水平,此時要努力的將兩者的差距盡量縮短,藉由觀察PM的溝通方式,我分成「對外與客戶溝通」與「對內與團隊成員溝通」來分享我的觀察

首先是對客戶,客戶對自己公司的架構、現有困境清楚,但不懂IBM帶來的方法論與系統介接與操作,此時PM會善用譬喻,以近期在做的資料治理來說,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客戶對同一筆資料,有同一份認知,於統一的地方取用,PM對客戶的譬喻是這樣:資料治理簡單的說就是下水道工程,是接水管的,而接水管有幾個重點:讓IT知道源頭要去哪裡接水、讓使用者知道去哪裡取水、確認取得的是乾淨的水、並真正取得到水,如此對應資料治理的幾個階段,一方面不需要講太困難的技術用詞,一方面也可以讓客戶了解輪廓進行討論跟提出疑慮。

另一方面,針對團隊內部成員的溝通,最主要是針對團隊內的技術專家有歧見時的協調,把客戶的意見說清楚,這方面很不容易的地方在於,客戶的意見不見得是聖旨,技術專家分歧的意見有時也是一個新的討論方向,這時如何拿捏兩者的比重,如何在不全了解技術核心的時候做出察覺,這方面我也沒有一個定見,但大部分時候,PM會讓訊息通透,讓兩個技術專家知道彼此的想法,了解彼此方法的優缺點,並排出時間討論,以避免片面之詞造成誤判。

其實把話說清楚還牽涉到非常多的面向,如:有時與在場人過去的關係程度有關、有時是在場人的職責、有時是友好程度,到底是要求其做事還是請求其幫忙等,從結果而言看似相似的事情,需要用完全不同的切入點。本篇只能算是入職一年半的一個小小觀察,未來希望在碰到更多溝通情境與狀況後,可以寫得更深入、整理更加具體的建議!

--

--

彼得的書房
彼得的書房

分享成長X心理X商業相關書籍,希望藉由閱讀增加生命的厚度跟思考的廣度,近一步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