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三):長平之戰「坑殺趙兵40萬」的他,是「冷血殺人王」嗎?

戴羽
待看歷史
Published in
Feb 10, 2021
戰國時代衝鋒的戰車

很多人都不知道,長平之戰其實是一場打了 3 年的戰爭。而在這三年內,雙方對峙的時間,又遠比交戰的時間來的多。長期屯兵在前線,導致交戰雙方都面臨了補給困難。但趙國統帥廉頗卻堅持要打持久戰。這讓趙王開始思考要將他換掉,也讓白起得到登場的機會。

秦國宰相范雎在知道趙孝成王心急著想要決戰,但廉頗不肯時,就開始在趙國散佈流言,說秦軍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不是廉頗。而說到趙括,我們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應該就是成語:「紙上談兵」了。因為他取代了廉頗後,就改變方針開始積極進攻,最後導致大敗。

但我覺得這並不能全怪趙括。因為如果趙孝成王願意採用堅守策略,就不需要換掉廉頗了。之所以換將,因為他想要進攻,所以趙括一定是答應了趙孝成王會改變策略才得到這份任命的。所以,要說趙孝成王中了反間計,倒不如說是秦趙都想要決戰,而趙括是雙方都屬意的人選。

為了要讓趙括可以安心進攻,趙孝成王再加碼了 20 萬士兵讓他帶到前線。這就將在前線的趙國士兵數往上推到 40 多萬。那時趙國的總人口大約 300~400 萬,所以約 10% 的人口都押注到長平去了。而秦國當然也不斷的增兵,到後期估計也有約 50 萬人在前線,也是秦國約 10% 的人口。所以,雙方都在這場戰爭中拼了。

確定了趙國打算進攻後,秦昭襄王就決定要派「戰神」出馬,去確保確保秦軍能戰勝。於是,白起就悄悄的來到秦軍大營,接下王齕的指揮權。為了要避免趙國提升警戒,白起接手之後頒佈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洩漏白起接任的人,斬!」。於是,趙括在完全不清楚對手的情況下,來到了前線。

趙括接手後,馬上從百里石長城派兵出戰,而且還擊敗了秦軍。趙括看到形勢大好,馬上追擊。殊不知,秦兵只是誘敵深入,退到預定的地點時,便開始轉身固守陣地。白起同時發動了他的策略,首先,派出 25,000 軍截斷了趙軍的退路。然後,再派出 5000 軍面對百里石長城的守軍,阻止趙軍增援。

趙括被圍後,沒有當機立斷的選擇突圍,反而是選擇原地築壘等待援兵。白起就把握了這個空檔,一方面派不穿盔甲、機動性很高的部隊騷擾趙軍的兩側,另外專注的把廉頗經營了兩年多的百里石長城打下來,變成圍困趙軍的的據點之一。

由於趙括在追擊的時候並沒有攜帶很多的糧食(畢竟帶多糧食就沒辦法「追」了),所以很快的就陷入了絕糧的狀況。趙孝成王聽說趙括被圍,原本還想派出剩遺的軍隊前往支援,但秦昭襄王親自前往太平山以南的地區,為所有的居民加封爵位,然後動員當地所有 15 歲以上的男丁前往支援白起,讓他有足夠的兵力去阻斷趙國的援軍。

在被圍困了 46 天後,趙軍已經到了要吃人肉的地步了。等不到援軍的趙括只好將疲憊不堪的軍隊分成 4 隊突圍。最後不但突圍不成,趙括也身中數箭而亡。趙軍在犧牲了 20 萬軍隊後,只好決定要投降。

面對為數約 20 萬的趙國降兵,白起開始為要如何處理他們而煩惱。首先,秦軍也面臨了糧食不足的問題,要多養 20 萬降兵是不太可能的。那下一個選項就是將降兵押送回秦國。但白起接下來馬上要繼續進攻趙國,所以也無法排出那麼大量的士兵做這件事。那麼,釋放這 20 萬降兵呢?由於他們回到趙國後,可能會再次加入軍隊。這會為持續進攻趙國的秦軍帶來困擾。因此,白起就得出了歷史記載的結論:「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

既然要「盡殺」,白起當然要確保能夠「順利」的進行。於是,他不管糧食短缺,還是拿出酒肉來安撫降兵,並將他們分散到秦軍各部隊中。然後,白起密令秦兵在當天晚上用白布裹頭,而沒有裹上白布的就全部殺掉!就這樣,20 萬趙國降兵在一夜之間全部被殺光,只留下 240 名年幼的趙兵被釋放回國。歷史記載,被殺的人是如此之多,秦軍將所有的頭顱聚集起來,竟然可以堆成一座高台!秦軍就將這座台命名為「白起台」。而白起從此在歷史上就被人認定是「冷血殺人王」。

離題一下,從小聽長輩講「長平之戰」的故事,都說到白起「坑殺趙兵四十萬」(網路上還看到有四十五萬的)。當時,我就很好奇「坑殺」應該是活埋吧!秦軍要有多少人,才能夠活埋 40 萬敵軍?長大後才了解,所謂「坑殺」,其實應該是「屠殺後埋入坑中」,而 40 萬的趙軍有 20 萬是戰死的,就算真的是被「坑殺」也只有 20 萬。

無論如何,長平之戰一舉墜毀了趙國主力部隊,秦國當然要打鐵趁熱!於是,白起兵分三路,打算一舉覆滅趙國。而白起自己帶領的那一支軍隊,直接殺到趙國首都邯鄲。但福兮禍所伏,白起的成功,卻埋下了他自己滅亡的種子。但這就留到下一篇再繼續吧!

--

--

戴羽
待看歷史

一生不務正業,明明在軟體公司上班,卻愛看各種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