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對「過年」有極大貢獻?!他將明朝修的「曆法」在清朝實行,變成了今天的農曆

戴羽
待看歷史
Published in
Feb 13, 2024
湯若望紀念郵票

每當過年過節,我們才會留意到農曆。很多人都覺得農曆是源自於老祖宗的智慧,但隨著時間改變,曆法也會開始不准,所以需要修改。而在明朝開始修改的《崇禎曆書》,就大量借用了外國人知識,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來自德國的湯若望。

湯若望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 年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科隆選侯國,也就是今天德國的科隆。他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湯若望也在一出生後就受洗。從小就接受天主教教育的湯若望,除了神學還對哲學、天文學和數學有研究,可以說是一位「通才」。

27 歲那年,湯若望和其他傳教士共 22 人,從葡萄牙啟程前往中國。那就是他最後一次看見歐洲。湯若望一行人先到達印度,幾個月後再前往澳門。但因為當時在中國「南京教案」剛平息,所以明朝政府沒有批准傳教士進入中國。於是,湯若望只好待在澳門等待,順便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湯若望

1622 年,英國連同荷蘭進攻澳門。湯若望和幾位傳教士靠著對火砲的熟悉,指揮士兵擊退了敵人。於是,朝廷中支持天主教的大臣就叫他們用協助朝廷「增強軍備」為理由進入北京。傳教士們雖然一開始覺得這不符合他們的教義,但一直留在澳門也不是辦法,於是只好同意。1623 年,在離開歐洲 5 年後,湯若望終於到達了他的目的地,北京。

湯若望一到北京,就成功的預測了幾次的月食,讓明朝上下都見識到西方天文學的先進。但北京當時還是排斥傳教士,所以他在 1627 年前往西安展開傳教工作。他在西安城內建立了一座小教堂,並在傳教之外也堅持科學研究和寫作。

明思宗在 1628 年登基後,發現由元朝開始實行的《授時曆》在經歷了 340 多年後,開始變得不準。「親西方」的徐光啟因此提出要改曆,並得到皇帝的同意。隔年,徐光啟開始主持修新曆法,並找來了好幾位熟悉西方天文學的傳教士協助,其中包括了和湯若望一起東來的鄧玉函。

沒想到鄧玉函在 1630 年因病去世,徐光啟要找一位精通天文學的人幫忙。於是,就請皇帝調回在西安的湯若望幫忙。經歷了多年的努力,在 1634 年 12 月完成了新曆法《崇禎曆書》。其中參考了很多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包括哥白尼和伽利略。由於他們兩位在歐洲都被教廷認為是「異端」,所以湯若望願意使用他們的理論真的很難得。也證明湯若望雖然是傳教士,但也有獨立的判斷。

通勝

《崇禎曆書》完成後並沒有立即頒佈,因為要和既有的曆法「比較」,最後明思宗真的相信新曆法更優秀打算要頒佈的時候,明朝就被清滅亡了。其實在明清戰爭時期,明朝又想起了湯若望賴以進京的專長:火砲,於是就要求他協助鑄造銅砲。湯若望一直表示他只懂皮毛,而且傳教士製造殺人武器真的說不過去。但後來「皇命難違」,靠著他「略懂」的東西,為明朝鑄造了一批銅砲,可惜也沒有辦法扭轉乾坤。

在清兵入關時,湯若望待在教堂裡守護著《崇禎曆書》的木刻,避免它被破壞。當清兵切實掌權後,他馬上投降,並獻上《崇禎曆書》。湯若望被任命為清朝第一任欽天監,而《崇禎曆書》也被改名為《時憲曆》並被頒佈。《時憲曆》在多年來一直被微調,一直到今天成為「農曆」的基礎。

但對湯若望來說,故事並沒有童話般結束。在信任他的順治帝去世後,登基的康熙因為年幼,掌握大權的是反對西洋文化的鰲拜。於是,他聯同當時的欽天監楊光先,控告湯若望的新曆法讓「兇吉倒置」,導致很多皇族包括順治帝去世。

1664 年,73 歲的湯若望被清廷審判。已經病重到無法說話的湯若望最後竟然被判了「凌遲」。但在等待刑期時,天上出現彗星,京城又發生大地震。太皇太后才下旨釋放湯若望。但逃過一死的湯若望還是在 1666 年病故在北京。

湯若望紀念郵票

在研究湯若望的過程中,我閱讀了許多有關他和農曆的資料。發現很多中國人可能是為了證明農曆不是老外發明的,拼命引經據典說明農曆多麼精準,老祖宗的智慧多麼厲害。但我覺得不管怎麼樣,湯若望對農曆都有很大的貢獻,這都和民族自尊無關。就算真的在戰國時代就很準的曆法,到了明末清初也一定需要調整。就像《時憲曆》也經過很多次的調整一樣。但因為它是用當時西方最新的天文學為基礎,所以只需要微調而不是翻掉重來。

日本電影《天地明察》說的也是用新曆法取代舊曆法的故事,看完了後就更能理解古代人是如何運用有限的知識和工具,去「猜測」宇宙運行的定律。

另外,在寫這篇文章同時也發生了知名網紅 14 天遊歐洲的爭議事件。回想湯若望用了 5 年才從歐洲到北京,而且一生都沒有再回去。不禁在想,當時出門是多麼的危險、玩命的事。不知道湯若望有沒有抱怨船上的空間小和中國的衛浴設備落後呢?

--

--

戴羽
待看歷史

一生不務正業,明明在軟體公司上班,卻愛看各種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