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北海道的前世今生

Photo Credit : Google Map

1869年,戊辰戰爭落幕,明治政府設立了開拓使,將幕府時期始終未能有效統治的北方土地,納入現代國家領土的治理範圍。

當時北海道,除了由松前藩領有的道南(渡島半島)部分,另外則是蝦夷人,也就是阿伊努人所生活的廣大「蝦夷地」。其實,就地理範圍、政權治理,或行政區劃來說,無論是「蝦夷地」,還是「北海道」,都經歷過空間界域幾經變動的過程。

「蝦夷地」與「和人地」,是晚近才出現的概念

律令制時期,有所謂的「征夷大將軍」一職,是大和政權征討蝦夷,授予臨時性質的最高將領職位。當時蝦夷人的生活空間,尚遍及現今的東北地區,通過征夷,將蝦夷勢力越往北驅逐出本州,僅有少數蝦夷人,仍散居在與北海道隔海相望的津輕地區,他們居住的村落,直到18世紀的江戶時期仍然殘存。

17世紀中葉,松前藩則以「和人地」與「蝦夷地」的概念,意欲對直接統治的和人(日本人),與透過「場所請負制」(講白話叫做「委外」或「外包」)來間接管理的阿伊努人,來更明確的劃分治理界域與生活空間。

Photo Credit : 桑原真人、川上淳,《増補版 北海道の歴史がわかる本》

松前藩逐漸明確區別和人與阿伊努人的界域,代表著在此之前,兩者的劃分大抵非常不明確。不過呢,因為有人群會為了謀生而移動,像是阿伊努人也會進入和人地從事交易活動,所以和人地也存在著阿伊努人的居住地,而和人地也會有本州津輕地區阿伊努村落的人群,到松前來貿易。是以松前藩對和人與阿伊努人的界域劃分,很難絕對、非黑即白的明確。

而所謂的「蝦夷地」,也並不僅限於過往阿伊努人所居住的北海道。例如日俄間迄今仍有領土爭議的千島群島,過去居住著「千島阿伊努」,兩國在1870年代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前,擇捉島以南曾是「東蝦夷地」的一部分。而與北海道隔著宗谷海峽相望的薩哈林島,日本習稱樺太,南部居住著「樺太阿伊努」,19世紀初由幕府直轄時,曾易名為「北蝦夷」。薩哈林與千島群島,都曾是廣義的「蝦夷地」。

函館的觀光遺產:從美軍踏查地,到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的舞台

原屬幕藩體制下的「和人地」,歷經開港地的選址、戊辰戰爭的紛擾,箱館從原本偏鄉僻壤的漁村,逐漸蛻變為外國人在此旅居的國際港口,道南地區的政經中心,也從松前城周邊(現在的松前町),轉移到箱館,也就是現在的函館。

Photo Credit : www.pref.hokkaido.lg.jp

當年培里率領美軍考察港灣形勢的山頭;武田斐三郎在法軍協助下所興建的首座西式星形城郭;坂之上元町的教會群、領事館、公會堂,如今是觀覽百萬夜景的函館山,與五稜郭公園,與諸多由函館百年發展留下的遺產,在觀光發展下形塑而成的景點。近日它們也在最新的《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第27彈「一百萬美元的五稜星」(100万ドルの五稜星)劇中,作為名偵探與警探們,對決怪盜基德與破解謀殺案的舞台。

Photo Credit : 青山剛昌/名偵探柯南製作委員會

歡迎追蹤與分享:

--

--

Cathy Tsai│蔡凱西
後博士生活

臺北人。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歡迎洽談合作:misiaa20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