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著新書6/7登場】《表裏京阪:走讀日本!千年古都的文化索隱》

書封由天下文化提供

從網路專題到成書

「表裏京版」原本是「故事StoryStudio」網站在去年3月推出的系列專題,後來決定跟天下文化合作,集結已上線的專文9篇,也另外邀請幾位作者,撰寫原本網路專題裡沒有的10篇文章。

經過撰寫生肉→調整→交初稿→故事站方修訂→送出版社→天下總編提供意見→再修訂調整,變成收錄在書裡的兩篇文章:〈標記歷史與權力的京都之塔:從王都、帝都到觀光都市〉與〈交織生活及信仰的大阪之塔:從朝廷穿越戰火,走向民間〉。

作為一個魯蛇作者,其實不太好意思講自己寫了哪些東西。但是忝為這本書的共同作者,不推推書實在是說不過去,也很辜負用生命在做書的出版人。

書寫京阪地景,還有哪些可能?

大阪的四天王寺五重塔、通天閣,與京都塔、東寺五重塔、八坂塔,都是很直覺也很貼近現今大眾日旅記憶的名所,話雖如此,也不代表寫起來沒有難度。

談到現存或可視的建築或觀光地景,通常會介紹創始年代、沿革時序、建築形制、美學,或是周邊可以消費吃喝玩樂的商家,例如建築師李清志的《美感京都》與《怪獸大阪》。

而川本三郎的《遇見老東京》一書裡,則著意於追尋都區內已不復存在景物,通過爬梳紙本、影視等動靜態文本,捕捉老東京的點滴回憶。這啟發我在文章裡,從都市景物變遷、空間或界域延伸、權力運作,當然還有旅行文化的脈絡切入,去擴寫現今大眾去京阪旅遊時,印象鮮明的打卡景點。

限於書稿的篇幅,原本大約一萬多字的生肉,要調整成每篇不超過五千字的初稿,所以不少原本納入的行文,必須一調再調,甚至割捨。不過刪修掉的內容不代表白寫,去年九月剛好人在京阪(今年初也是),就順便循線去取材一些相關的景點,然後將最後沒放進初稿的枝節,架構出幾篇不成材的文章,分別拿來給平台讓愛發電,以及投到別的媒體。

書寫與出版是不斷修訂的過程

《第四版草稿》作者麥克菲說:

寫了初稿之後,才算是真的開始寫作。

寫作過程的本質就是修改。

雖然只有兩篇文章,確也是去年最用力寫、最燒腦、最花時間生產,也從去年修訂到今年的作品。進入做書的階段,總編又幫忙指正了很多細節與內文的調整。從寫到編,最後可以成為一份個人或集體創作的成品,那個過程是不斷的自我檢視、修訂,與編寫之間相互檢視、修訂。

這幾個月一直在作者、編校者、書稿審訂者的身分切換,手邊有些書稿的工作,例如一本小說的歷史背景審訂,或是集結多人文章的刊物編校。讀寫間的切換,絕對是審視文章不同的視角;而在自己的網路空間發文,跟文章要放在自己或合著的出版物(無論電子或紙本)上呈現,又是不一樣的脈絡。

這讓我聽聞跟遇到很天兵的作者。例如把書稿交出去之後覺得「不就可以印書了嗎」,或是交完稿之後覺得已經事不關己的作者。

我就問,這種作者到底哪來的勇氣覺得寫完不久就能送印做成一本書,那找影印店就好啦不用找出版社。至於編輯發信聯絡修訂意見也不回覆,交了稿之就就覺得可以嘴巴開開等文章上線或印刷出版的作者我也覺得很扯。

沒有持續修訂,就不能稱為寫作。

寫,不容易,要寫到能印,更不容易。

暫時不去京阪了,過一陣子換北海道。

📚天下文化官網 : https://reurl.cc/gGrxXz

📚其他購買通路:

金石堂:https://reurl.cc/Vz27xN

誠 品:https://reurl.cc/xaog7L

博客來:https://reurl.cc/kOpkY9

歡迎追蹤與分享:

--

--

Cathy Tsai│蔡凱西
後博士生活

臺北人。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歡迎洽談合作:misiaa20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