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感受工藝最純粹的溫度

臺灣文博會
2018 臺灣文博會有氧大補帖
10 min readApr 12, 2018

專訪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創辦人、「BODY MAKING-手造工藝」策展人 徐景亭

不要害怕過程會失敗,因為通過過程,你能一再檢驗自己的想法,也有可能讓你發現其他可能性,這些伴隨身體力行而來的經驗值,都能使你成為一名更好的創作者。

切洋蔥時會流淚代表菜刀切面不夠鋒利;玻璃杯的杯口厚度越薄越能品茗/品酩到更純粹的茶液/酒體……,你可曾想過生活中處處都暗藏著與「手造工藝」有關的學問?即使這一門極其講究細節、材料、技術的學問並不容易被看見,但,因為有了它的相伴,我們的生活品質卻更上一層樓,變得更加溫潤與美好。

今年 2018 臺灣文博會特別邀請到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創辦人徐景亭,以她長年來的產品設計背景及對工藝的過人執著與熱情,為文化概念館操刀策劃「手造工藝」展區。在展覽正式開始以前,我們先替你了問你會想問她的10個問題。

━━━通常是如何在生活中找尋創作的靈感?沒靈感時會做些什麼?

好比我在路上閒晃,過程中我會去觀察周遭的人事物,再從這當中去擷取我想要的東西,一開始並不會有很明確的目的。我會發起活化老工廠的「黑色聚落」計劃,也是因為我每天都在三重走動,感受到這裡的人、氛圍後獲得的想法。

我在做每個案子前,並不會馬上開始畫設計圖,而是會透過多次聊天慢慢認識、觀察,從中去了解客戶為什麼想這麼做,最終再藉由我的觀點把一切呈現出來。

沒有靈感的情況多半都是因為醞釀的時間不夠多,這種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下去,把手上能做到的盡力做好。我相信這是大部分從事設計的人會遇到的問題,我們一直思考著如何能做到更好或是讓作品更豐富,可是時間、預算、能力都有限的情況下,但凡做到當下自認最盡力的程度。

━━━最近觀察到令您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是什麼?為什麼會感到印象深刻?

最近要說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策劃臺灣文博會「手造工藝」展區的時間實在太短,只能憑著直覺做出判斷,而當我這麼思考時,我的第一直覺告訴我要年輕化,腦中於是浮現幾位優秀人選,馬上向這些工藝師、創作者發出參展邀請,有趣的是,他們都二話不說就答應,同時主動提供很多協助,著實讓我安心許多,這也反映到從事工藝創作的人,個性都不能慌張,性格要沈得住氣,因為不這樣是無法做到大家眼中看起來有點傻的事。

像是本次參展品牌之一的「路力家器具 Lo Lat Furniture & Objects」,他們一直以來就是低著頭默默耕耘,即使現在正忙著處理去年募資的出貨事宜,同時得處理參展的細節,卻沒有因此慌亂,我反而從他們身上獲得穩定感。

━━━平常沒有創作時會從事哪些休閒活動?有沒有搜集東西的嗜好?有的話請分享最近的戰利品。

對我來說,暫時離開工作狀態就是一種休閒。我平常習慣去關心身邊的設計師朋友們或他們的朋友們在忙些什麼,如果他們有發起活動剛好我也有時間,我會盡量到現場支持他們,同時看看有什麼新鮮新奇的事物,透過這個方式充實自己的資料庫。

以前會搜集、買很多東西,基本上出國看到有興趣的就會買,如今由於工作室已經沒有空間再放置戰利品,加上921大地震後,很多過去辛苦搜集來東西、我爸的古董都沒了,現在會對自己說這些都是身外物,用手機拍下來就好,除非真的很喜歡再買。

前段時間去了一趟日本鳥取,逛到整間都是漆器的店舖,巴不得將整家店都搬回臺灣,後來只買了一個漆碗、鐵壺。

━━━您認為真正好的創作必須具備的元素或關鍵是什麼?

如果是新型態的創作,一定要帶有實驗感的創作,從材質到造型,甚至顛覆大眾認知的生產製造方式,或使用方式,概念、手法的創新很重要;如果是生活實用品,就是看起來順不順眼、好不好用、耐不耐用,相稱的價格也合理。

━━━從個人經驗來看,您會給有意想從事創作的年輕人什麼樣的建議?

我平常廣播、電視、網路上的資訊都會聽、都會看,只要時間允許,各種活動、展覽也盡量會去涉獵,千萬不要把自己侷限在某個領域當中。擁有想把瘋狂想法呈現出來的那一面,但又能靜得下心、沈得住氣,如此才有辦法把想表達的好好傳遞出來。

實際動手進行創作前要先把自己想要的整理出來,一旦決定了方向便是專注地完成。比方說你要設計一張椅子,不可能等到想出完美造型後再去動手,而是當「設計一張椅子」的想法冒出來後,就動手去做草模,不要害怕過程會失敗,因為通過過程,你能一再檢驗自己的想法,也有可能讓你發現其他可能性,這些伴隨身體力行而來的經驗值,都能使你成為一名更好的設計師。

━━━以創作者的角色來談,您會如何解讀臺灣文博會的主題「從身體創造 Body Knowledge」?

就像剛剛提到做草模這件事,不要一直只有在腦中想像。之於我來說,「想」是形容詞,代表著沒有實際去組織起來、具體呈現的作為,而「身體」是一個動詞,代表著行動力。

━━━又是如何將這樣的解讀落實到「手造工藝」展區內容規劃上?隨之而生的特色又有哪些?

一般類似主題的展覽就是展出成品,無法令人確切地了解手造工藝物件的價值所在。鮮少有人會知道,一件展出的工藝成品,製作過程中可能需要動用到無數器具及技術,光是一支椅腳可能就得花3小時打磨,最終將每個部件組合起來後可能還要上油,又得再加上幾天作業時間。

將真正「手造工藝」的價值呈現在出來會是這次展區的特色。「手造工藝」的物件一定有著3個要素:材料、技術、人的動作和時間的累積。竹子要長成需要花上3年的時間,樹木至少需要10年,人的技術可能要學個5~10年,資深的工藝師可能要30年,這些需要依靠時間積累的創作關鍵,必須得靠人的「身體創造」作為連結,才能轉化到作品上頭,這正是「手造工藝」的精髓所在。

除了花費時間,工藝更是一個能歷久不衰的志業。這次「手造工藝」現場也將展出金網つじ第二代、開化堂第6代,它們都是京都百年的工藝。

━━━可以預見「手造工藝」展區的展出內容相當豐富,有沒有特別希望和大家搶先介紹的?

展區的起點「手造區」有一排工作桌,正式觀展前每位來參觀展覽的民眾都能當3分鐘的工藝師,好好專注思考要在領到的小銅片上敲打什麼字。

展場內部劃分成「手造區」、「材質區」、「技術區」、「互動區」、「座談區」、「生活區」。為了讓大家能理解設計師或品牌之所以選用某種材料、使用的作工背後原因為何,在「材料區」裡放置了「μHandy」的行動顯微鏡,只要夾在手機鏡頭前就能以60倍的放大倍率觀看材料。另外,「Fenko鳳嬌催化室」也將在此區展出以不同纖維材料、製法製成的成品,從運用傳統樹皮到最新專用於手機零件絕緣的各式紙張都能一次看見。「技術區」則預計以竹、木頭、金工、玻璃各種不同材質,透過展覽中所呈現的工藝製作道具、半成品與工藝作品,一個個故事就在你眼前開展。

「互動區-匠人之手」一共安排了3個工作坊,其中2個工作坊將分別展出「木語漆」、「Sine. 天鼓」,由工藝師的現場操作,讓人親眼見識工藝技術之美,另一個工作坊中雖無工藝師進駐,卻放有一部專用於製陶「築房數位」的3D列印機。「座談區」定時有講者分享個人的創作經驗。「生活區」,也特別與「Toast」 品牌總監的協同策劃,精選20件以上跟容器有關的手造工藝作品,經由現場咖啡師、茶藝師、花藝師的實際操作運用,賦予每件容器存在生活當中的價值。

━━━在邀集參展品牌時有哪些考量?最終參與的品牌包含了哪些領域?

今年 2018 臺灣文博會將華山展區定位為「文化概念館」,為此,在思考如何展現當代工藝模樣時,我希望是以一種跳脫過往、更貼近當代的形式,讓大家對於材料、生活美學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這次展出參與的品牌共同特色是它們都很認真,一直努力不懈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像是剛剛提到的「路力家器具 Lo Lat Furniture & Objects」、還有「鏨工房」和「GR後台集創」等,而竹藝品牌「Alibamboo阿笠竹工」的主理人許阿枒,之前是文字工作者,自學之後投身竹藝領域,他們如今的人生都是歷經減法、選擇之後的結果,對我而言,這也算是手造工藝魅力的一種。

━━━您希望來觀展的民眾能從「手造工藝」展區獲得什麼?

實質的部分,得到一片自己敲打的銅片!

最重要是邀請大家進來看展,我不應該限制大家會獲得什麼,但是希望大家都能親身經歷,得到自己想要的。感性上,希望大家偶而試著慢下來,享受當下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要動「手」,要有行動力。

「BODY MAKING-手造工藝」

展覽日期|2018/4/18(三)至 2018/4/22(日)

展覽時間|10:00-20:00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H3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 拍手 給我們更多支持,或者分享給你的好友。

更多活動資訊,請上臺灣文博會 官網 查詢

或關注 臉書粉絲專頁

最後,別忘記按下 Follow ,追蹤更多 2018 臺灣文博會有氧大補帖 搶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