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旅行・楔子] 挑戰所有人統統不許吃白米飯的旅行企劃

外國料理該怎麼打開在地食客的心?從柏拉圖與滷肉飯談起

Albert Yang
微醺旅人故事
4 min readMay 27, 2018

--

常聽到有人會聳聳肩說,外國料理就是吃不慣啊,有個東方胃也是沒辦法的事。這樣的族群廣泛分佈於各種年齡層,時常遇的到,可能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就是其一。而其實,是否想過面對異國菜色,可能你不是真的不喜歡,而是還沒遇上正確的那個「它」?後面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像是戀愛講座的台詞,但我是認真的喔,接下來會好好說明的。

會冒出這個想法,其中有個原因是由於我與妻今年負責了春節家族旅行的行程規劃。家中長輩平日用餐習慣飯食、佐餐酒喜歡威士忌,而他們能否在這段旅行期間充分享受法國料理佐葡萄酒的樂趣,並忘掉已經好幾天沒吃到白飯這件事,是我默默擺在心裡的一個重要目標。

為此,我開始試著尋找異國料理在台灣並沒有那麼廣受青睞的原因作為可能的切入點。

讓我們想像一下。縱使狗的品種這麼多,有大型小型、直毛捲毛、長腿短腿,還有各式各樣的花色,但如果在狗群裡混進了一隻貓,我們肯定不會認不出來。同樣的,粽子不僅分南部粽北部粽,有的肥肉多、有的花生多、有的還加了干貝栗子荸薺,版本多得數不清;撇開那些一吃就想翻桌的拙劣品不談,不管合不合口味,大致上我們一吃就能同意這些都是粽子,並且也不會一個不小心就和油飯搞混了。

這是為什麼呢?

類似的問題在兩千多年前有人也問過,而肯定沒吃過粽子的柏拉圖提出了他的看法:比方說,這世上沒有兩匹馬長得一模一樣,但就算差異再大我們都認得出來那是馬,這是因為在馬這個群體的背後有個純粹的形式 — — 稱為馬的「理型」,而現實中的馬便是因為展現了「理型馬」的部分特質,我們才認得牠是馬。世間萬物都有屬於自己一類的理型,我們也因此才有辦法認識萬物。

關於「理型」,柏拉圖另外舉過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想像有個洞穴,人背對著洞口被綁著,唯一的光源從背後照在人們眼前的岩壁上;而事物最純粹的版本 — — 也就是所謂的理型 — — 被放置在人背後無法得見,而我們只能看到理型被投射在岩壁上已經失真了的影子,並以為那就是真相。

在掙脫綑綁直接回頭看見理型之前,如果我們已看過某樣事物的千百種不同的樣貌,就像瞎子摸象以各個角度摸了千百回,那麼,和只看過一兩次相較,多少可以憑經驗建立出更接近真實的形象。就說滷肉飯吧,因為我們已經從小到大、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吃過太多版本,已經具備了充分的認識,以及判斷優劣的能力,自然也會越來越挑剔;而同時,又因為大部分的客人對滷肉飯也都掌握了足夠的瞭解,不合格的店家自然會被市場淘汰。這種互相影響的過程,就是在地傳統料理通常很難糟到哪去的原因。

曾聽過接手老店的新生代這麼說:如果哪天沒完全照著上一代流傳下來的做法,食物的風味變了,附近吃了幾十年的伯伯阿姨馬上就會發現,其實壓力很大的。

米糕是我很愛的傳統小吃,這家賣了大概快40年了吧

但異國料理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為是不久前才剛剛遠道而來,在本地食客心中還來不及建立起這道料理該有的正確樣貌,也就無法像傳統料理那樣可以經由良性的市場機制來淘汰不夠格的店家,難免就會雷店充斥、群魔亂舞,而食客們遍體鱗傷。

在這樣先天不良的環境下,如果有人不幸一開始認識某道料理時遇上的都是不良版本,很容易就會黯然將心門關上,並告訴自己,「哎,沒辦法,畢竟外國的東西就是吃不慣啊」,然後躲回自己安心信任的飲食選擇區。

不是的,這只是他運氣不好沒遇到這道菜的正確樣貌。說也奇怪,很多的戲劇、歌曲、文學都會鼓勵我們在戀愛上遇到挫折不要氣餒,在工作上遇到打擊不要退縮,但很少有鼓勵我們在飲食上要勇於冒險犯難的。

要勇敢一點啊!就這樣放棄了未來可能發生的美好相遇,很可惜的!我真心這麼覺得。但通常當事人並不會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自然也不會有一絲一毫的遺憾。

手中的美食地圖總是容易不小心就陷入迷惘裡

喔,還好的是,這次家族旅行的團員雖然對法國料理並不熟悉,但對交給我安排的10日法國行程裡完全不包含東方料理這件事,沒有表現出任何一句怨言。至於實際接受度如何呢?我們下次再繼續聊。

(待續,下次來談如何幫一整桌同行的家人點葡萄酒的秘訣)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www.gq.com.tw.

--

--

Albert Yang
微醺旅人故事

只是正好遇上嗜飲期,所以總愛到產酒的地方去旅行。 座右銘為:帶不回來的酒,就在產地喝掉它。 現職為《DIPOLE・台鋪》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