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到好餐廳要先到咖啡館喝一杯?旅行時尋找餐廳的三個秘訣

免練習馬上可以應用的小訣竅

Albert Yang
微醺旅人故事
6 min readMay 27, 2018

--

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該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找到旅行時想去的餐廳(或是酒吧、咖啡館、甜點店……),絕對是一門專業。這裡提供了幾個自己常用的小秘訣,好學易上手,希望可以幫助你不再迷失於茫茫的資訊海裡。

我是個患有資訊焦慮症的自助旅行者。對於沒去過的城市,總希望在出發前讀遍所有能取得的資料,再從中濃縮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路線。

早些年,這樣的症頭還不會造成太大困擾,畢竟網路不發達,紙本資料亦有限,只要多花點時間遲早能讀完。而一年年過去,每每看著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料越來越豐富,網頁也越來越精美易讀,雖然有種看著小孩長大的欣慰感(?),但終究是到了該雙手一攤,承認資料就是讀不完的時候。這時,如何尋找並分辨哪些是有效的資料,便成了重要的技能。

這次先講初階版。

指標太多,到底何處才是通往美食的正途?
好啦我只是想貼艾菲爾鐵塔的照片而已

秘訣一:使用當地語言來搜尋網頁

不要只看中文或英文。查日本旅行資料時儘量用日文,查法國旅行資料就儘量用法文,在地的好店還是在地人最清楚。並不是所有非當地語言的資料都不夠道地,有許多移居海外的中文寫作者皆能提供極具參考性的資料;同樣的,也不是說只要是當地語言介紹的都絕對值得相信,樹大有枯枝舉世皆然,當地或非當地語言資料的差異在於值得參考的內容比例。而既然時間有限,先從含金量高的資料開始著手自然比較有效率。

不懂當地的語言沒關係,只要會丟關鍵字就夠了。況且現在還有 Google 翻譯這個工具,只要介紹的照片看了有興趣,內容略懂略懂就好,光是這樣就更有機會找到最新的消息或是還沒紅到國外去的在地好店。

舉個例子,想查巴黎的啤酒吧,先用翻譯知道 beer bar 的法文是「bar à bière」,接著在 google 搜尋框裡輸入「bar à bière paris」即可。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用法文及英文同樣查詢巴黎啤酒吧,光是前幾筆結果,法文資料就多了法國重要媒體費加洛報 (Le Figaro) 及 GQ France 的介紹文章。

說到這裡,很多國家都有當地版本的GQ網站,亦為不錯的參考資料。

法國 GQ 網站
分別以英文(左)及法文(右)搜尋巴黎啤酒吧的結果

秘訣二:請「值得信任的」當地人推薦

就算是愛極了事先將行程規劃妥當的人如我,也是會在某些刻意的或不得已的留白行程裡,需要直接在當地尋找下一站的目標。如果你的美食天線夠強大,足堪可比孤獨的五郎,那麼相信自己的直覺即可。否則,問問當地人是個不錯的方法。當然不是隨便在路上抓人就問,這樣得到的答案風險太高,選擇適合的對象並問對問題是有訣竅的。

例子一。有許多職業的從事者皆需要具備敏銳的味覺,比方像廚師、甜點師、麵包師等,但這些專業人士通常都待在廚房,一般在店裡是遇不到的。但幸好,還有其中之一我們不僅碰得到面,更有機會和他面對面好好聊個天,那就是「咖啡師」。所以,想在附近找好餐廳,先去喝咖啡吧!如果有幸在某間自家烘焙咖啡館 — — 特別是同一個人自己烘焙又自己沖煮的那種 — — 享用了非常滿意的咖啡,那麼,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這位咖啡師的味蕾是敏銳且值得信任的。同時由於咖啡館就是他的根據地,對周遭的美食地圖也有足夠的了解,絕對是個適合的人選。如果對方不忙,雙方又已經在咖啡這個話題相談甚歡,離開前不妨問問他關於附近的餐廳或甜點店的推薦。有些熱情的咖啡師還會主動推薦其他咖啡館,這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記得,該問的對象是咖啡師,就別去煩那些在大型咖啡館打工的外場妹妹了,除非你只是想搭訕。

例子二。有次在鎌倉想買瓶晚上回旅館享用的日本酒,信步走進離車站不遠的賣店,發現品項豐富且有一些不常見的酒款,逛得相當開心。結帳時,忍不住冒昧請店家推薦附近的餐廳。「喜歡哪種料理呢?」「日式料理,在地風格的,適合喝一杯的地方更好。」要注意,提出需求時一定要明確,對方也比較容易推薦。討論了一陣後,店家熱情幫忙打電話詢問餐廳是否營業並順便訂了位。天黑得早的冬夜,我們依著簡易地圖走進了沒什麼商店因而燈光黯淡的住宅區,在很容易錯過的小招牌旁上了樓梯,那是間由老爺爺負責吧台廚房、老奶奶負責外場的二樓餐廳。食材新鮮火候得宜,那晚的茶漬飯是我這輩子目前吃過最美味的。

例子三,在巴黎的小酒館裡。也許是我和旅伴吃喝的樣子太過陶醉,隔壁正在聚餐的一位大姐突然轉頭和我們攀談起來,努力用著比我還更不順暢的英文聊了幾句,接著說:「嘿,如果你們喜歡這間店,那你們一定也會喜歡另外一間餐廳,就在哪裡哪裡…….」話還沒說完,就幫忙查了地址,寫在好不容易翻找出來的紙條上,遞給我們。後來我們真的去了,也真的很美味,並且邊吃邊充滿感謝。好啦,這個例子並不是我們主動問來的,但在謹慎的前提下,千萬要好好珍惜陌生人的善意,那是旅行的醍醐味之一。

令人感動的海苔茶漬飯

秘訣三:小心別誤信了「毒樹果實」!

現在是人人皆可為作者的時代。寫美食多少會評論幾句,但我們如何判斷搜尋到的文章裡這個評論是否可信?這可以從上下文或再多看他的幾篇文章找線索。

以下是為了容易理解而虛構出來的例子,請不要以任何方式及角度對號入座。

「抱怨某法國餐廳的扇貝處理得太生,根本不能吃。」扇貝本來就該表面煎出金黃香氣而同時內部又須保持生嫩,否則就會太老,為何會有扇貝太生的評論?後來讀其他篇文章,發現這位作者不敢吃生魚片。

「抱怨提拉米蘇有酒味,口味失衡。」標準的提拉米蘇本來材料就有酒,有酒味是正常的啊?文章繼續往下拉,作者提到自己不喝酒。

開頭直接表明,「我平常不愛吃甜點,但這款真的如何如何……」這種推薦也該捨棄。平常不吃甜點,所以可能遇到正常表現的就覺得驚為天人;或是,根本就只是因為這款甜點,呃,「不太甜」。

在法學上,「毒樹果實理論」說的是:如果調查的手段是非法的(果樹有毒),那麼所取得的證據,亦無法作為訴訟審判的依據(長出來的果實也有毒)。同樣的,在網路上搜尋到的任何評論都別急著全盤相信,就算這位作者看起來多麼權威或見多識廣,發言時多麼義正嚴辭或義憤填膺,都要小心這個評論是否出於某種偏見、某棵毒果樹。若能分辨哪些路標是有問題的,那麼,迷路的機率就會少一點。

課後作業:首先,就從這篇文章開始檢視吧。先抱著懷疑的態度去試試這些秘訣,再決定你自己要不要相信。

接下來,如果想確認我這位寫作者一直以來是不是抱著什麼偏見在寫文(有喔),歡迎翻翻我的其他文章。不要只是看,要觀察。或是追蹤我的臉書專頁。(甜笑)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www.gq.com.tw.

--

--

Albert Yang
微醺旅人故事

只是正好遇上嗜飲期,所以總愛到產酒的地方去旅行。 座右銘為:帶不回來的酒,就在產地喝掉它。 現職為《DIPOLE・台鋪》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