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語言能力天賦異稟?-語言課教學模式的差別

來到德國第三年的提姆熊,延續著在台灣就經常不務正業的不良本性(?),在德國期間去修了大學開的法語A1和A2以及阿拉伯文。(德文都還那麼糟糕,每天吃碗裡看碗外XD)

今天,提姆熊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德國上語言課的文化衝擊!

在台灣,提姆熊曾經上過社區大學的日文、高中第二外語的西班牙文,以及上大學後就學習的德文。日文和西班牙文因為年代已久,早就全部回給老師們了,不過德語的學習一開始是在學校的語言課,上課的是台灣老師。當時,課程主要都以文法、閱讀寫作為主,說真的會講到話的機會真的偏少。即便後來上了一個德籍外師的課,口語的部分都還是以朗讀課文居多。

來到德國之後,提姆熊去上了學校的法文A1,結果一個月後心情大受打擊。一方面是,老師的教學模式和台灣全然不同,從A1開始就是大量的口說訓練(A1這種基礎程度還要講法文,真的很難),動不動就是分組用法文問答,不然就是全班針對一個問題,例如你的出生年份,得要一位一位同學回答。另一方面是,很多德國人在求學階段就已經學過法文,所以根本是假A1,實際上可能都可以到下一個級別的班了(提姆熊班上甚至有能力到B1的人還跑來)更不要說,大部分的課程都是以德文授課,老師用德文解釋法文的前提是,你得聽懂德文XD

無論是分組回答,或者老師要求大家一人一句輪流回答,提姆熊都發現,德國同學們就像是吃了翻譯蒟蒻一樣,雖然有些人會把法文念得很像德文,但是似乎都會講。這讓提姆熊的信心備受打擊,總覺得班上的德國人各個天賦異稟,都是語言小天才。

直到一次,老師要求大家進行寫作練習,然後老師會現場逐一到同學身邊批改,我這才發現,我的短文寫作幾乎全對,而平常上課最勇於發言的同學卻沒有動筆,他跟老師說,他寫不出來,因為他都用耳朵在學語言。當下我才恍然大悟,其實只是學習方式上有很大的區別。亞洲學生在學習語言上會將語言系統化,所以我們腦袋中充斥著各種表格,例如,提姆熊以前講德文的時候,腦袋都會出現各種動詞變化的表格。然而,歐洲的學生,他們是用聽的去學習,某一個句子,老師如果常常重複,他們就會記得,然後依樣畫葫蘆,久而久之,他們就學會了整個句子的使用。

提姆熊剛來德國的時候,每每遇到需要講德文都會特別緊張,總覺得我得要造出一個句子,腦袋要想的東西,從動詞變化,到句子結構,有沒有什麼特殊的介系詞,還有名詞的陰陽性,當我腦袋好不容易造出句子時,往往別人已經等待許久了。但後來提姆熊交了許多講德語的朋友,也就想起來以前小時候學習英文的時候,都是用聽的,靠著模仿,逐漸提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台灣學習語言的時候,雖然不重口說,但文法的學習卻是很扎實的。提姆熊在德國上法文課的時候,老師推薦了文法書,然後說不一定要買XD講解文法時也多半是講解完概念,頂多做一下課本的習題就結束了。這些東西,或許對於他們來說是得自我學習的範疇,不過同學們有沒有真的自我學習就不一定了XD

學習語言的目的,除了是出國唸書這種硬門檻外,其實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否則就要當內向熊了XD

德國帕紹有隻熊,故事未完待續⋯⋯

--

--

提姆熊Tim the Bear
德國帕紹有隻熊A Bear in Passau

台大法律學士,德國帕紹大學法學碩士。目前在德國帕紹大學(University of Passau)攻讀法學博士。喜歡音樂和各種美的事物。偶爾運動、偶爾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