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疫誌 — 德國疫情後的教育現場】

經過長達四個月的暑假,提姆熊總算是開學了。而這一學期的開學對於德國來說非常不同,因為這次是在新冠肺癌爆發之後,睽違一年首次的實體上課學期。

目前Passau的完整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八成,因此,這學期開始已經可以實體上課。

當然,教授可以決定是否仍保持線上教學。平時若能保持社交距離,或者是在戶外,可以不必配戴口罩。但凡是要進入到室內就必須配戴口罩。另外,目前學校也嚴格執行著之前介紹過的3G政策(完整接種者、康復者及持陰性證明者)。在各教學館門口不定期會有保全人員檢查相關的證明,而在圖書館則是必須先到櫃台登記才能進入。

提姆熊覺得德國的防疫其實不如在台灣想像般的『鬆懈』。舉例來說,所有的快篩(Schnelltest)只適用24小時,PCR也只適用48小時。而在教室裡基本上需要全程配戴口罩。

另外,在開學前針對尚未施打疫苗的學生,學校直接設置疫苗注射站,讓所有已經註冊完畢的同學在開學前至少施打一劑疫苗。而校內也有快篩站,過渡同學們在第二劑疫苗施打的空擋。一方面提供免費的疫苗,另一方面也確保篩檢量,讓同學不必因為「社會資源」的差異而影響健康資源。

至於台灣前一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快篩「偽陽性問題」,德國的快篩偽陽性其實高達5–6成,但他們仍大量篩檢,並沒有放棄這項措施。就提姆熊過去針對德國篩檢制度所寫的論文來看,由於快篩在某些時候即使出現偽陽性,也不致於造成太大的恐慌。舉例而言,提姆熊這週就遇到身邊的二位同學分別被快篩出陽性。但基本上大家除了固定位置外,在教室內也是配戴口罩的。因此,德國人對於快篩陽性後的反應是,快篩陽性者立刻進行PCR檢測,並且通知曾接觸者,讓他們可以到快篩站進行快篩。雖然會擔心,但至少不至於像台灣過去所說會造成恐慌。

不過在台灣,多數人將確診者視為瘟疫的態度確實不太適合進行這種快篩,比起德國理性的科學政策,台灣或許更重視的是人民的感情吧!

德國帕紹有隻熊,故事未完待續⋯⋯

--

--

提姆熊Tim the Bear
德國帕紹有隻熊A Bear in Passau

台大法律學士,德國帕紹大學法學碩士。目前在德國帕紹大學(University of Passau)攻讀法學博士。喜歡音樂和各種美的事物。偶爾運動、偶爾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