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至死不渝?李清照竟被老公置安危於不顧!

談李清照、趙明誠之戀(EP . 0)

戈登探長
德尼思化雜誌社
Nov 12, 2020

--

Photo by Christiana Rivers on Unsplash

才子佳人,一見傾心

千古至今,有一件事我們仍然沒什麼改變,相愛很難,愛情永遠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即使現代已經有「自由戀愛」,似乎是命運自選台,痴男怨女依舊尚未絕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出軌,帽事;兩方各有寄望怎麼辦;只知道感覺失了蹤,不知道戀愛這麼重⋯⋯我們皆為愛情苦惱。

《孟子·滕文公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更不要說,古代婚嫁、戀愛受到許多現實限制,重門深鎖,一牆之隔,象徵了禮教、父母、社會身分等的局限。女性能夠自主地追求美好婚姻,理想的兩性交流,真是難上加難,只能聽天由命了。

太陽之下無新事?凡事總有極端的例外。今日要介紹的李清照、趙明誠之戀,可以說,是最為知名的例子。皆因才子配佳人,型男加美女,李清照十八年華,少女詞人;趙明誠二十一歲,青年才俊,兩人在聚會間偶遇,目成心許,趙明誠對李清照一見鍾情。

《琅嬛記》:
趙明誠幼時,其父將為擇婦。明誠晝寢,夢誦一書,覺來惟記三句云:「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已告其父。其父為解曰:「汝待得能文詞婦也。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謂汝為詞女之夫乎?」

才子佳人的故事,總會讓後世之人無數瘋狂FF。

傳說,趙明誠父親覺得其子到了適婚之齡,傳宗接代,延續趙家燈火。趙明誠作為醒目仔,植入夢境,對其父說:「我發了一個奇夢,只記得三句句子,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趙父不愧為書香世家,使出周公解夢之術,猜謎。言司,詞;安脫上,女;芝芙除草,之夫。

詞女之夫!

這一切暗示,知父莫若子,自然允許趙明誠向李清照提親了。

Photo by Giulio Magnifico on Unsplash

性情相投,詩歌唱和

李趙結婚之後,過著仿如童話中公主和王子的幸福故事。

趙明誠欣賞李清照的才學,兩人常常詩詞相和,加上他們一樣鍾情金石美術,共同研究、賞玩。所謂「金石學」,主要是研究青銅器及石器的文字,兩人共同寫下《金石錄》,見證了李趙感情的甜蜜辛酸。

〈金石錄後序〉: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初婚不久,趙明誠離家遠遊,李清照思念老公,寄送這首如今相當知名的詞作: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一時性起,填詞五十闕相和,連李清照共五十一首詞作,和朋友分享。結果,朋友竟說:「有三句絕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沒有生氣、妒忌,兩人之間的文學遊戲,無非是調情玩樂,這種浪漫而又相敬相愛的關係,確是令世人傾慕。

明誠走佬,清照神傷

幸福若是必然、恆久,目下的新聞,又怎會出現這麼多,茶餘飯後食花生的緋聞?

趙明誠因母喪南下,後任江寧知府,李清照卻留在青州整理貴重的金石文物。 豈知此時青州兵變,金人佔領青州,李清照幾經辛苦,才至江寧找到趙明誠。

萬勿以為兩人重聚有多浪漫。現實是,趙明誠其時擔任大官,有錢有名,老婆遠在天邊,兩人又尚無子女,光明正大納妾玩女。 年老而色衰,濃情化作淡水,普遍又殘酷的愛情悲劇。

若說令李清照最為神傷的事,要數趙明誠得知有人意圖叛亂,他作為地方知府,決定直接當晚走佬,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顧,也算了。偏偏他連李清照都留在城內,幸好部屬勝於上司,解決此事。朝廷知道此事,馬上罷免了趙明誠的官位。

李清照有才學,獨立自主,絕非單純的小鳥依人,想必對趙明誠這種行為,大失所望,Very disappointed囉!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後來李趙二途經烏江,有感項羽之死,李清照寫下一首可比唐詩的豪言,除了對宋朝軟弱無能的不滿,也有人說,暗示了對趙明誠的諷刺。

又或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畢竟趙明誠被世人視作懦夫,這種壓力大抵如芒刺背,不久 他忽然病重離世。

才子佳人,亦要面對時間的考驗,才要知道能否成為天作之合。即使經過種種困難,李清照亡夫之後,筆下對趙明誠的一往情深,看似,一切都是無悔。這未必全為才子佳人式的文青愛情故事,但,不就是現實嗎?

歡迎Follow德尼思化IG

註:本文史料論述,主要參考學者陳祖美對李清照的論述,如《李清照評傳》、《李清照詩詞文選評》等著作。

--

--

戈登探長
德尼思化雜誌社

德尼思化創辦人:隨筆評論,港講文藝|刊登於《立場新聞》、《關鍵評論網》、《LINE TODAY》等|圖文IG:https://www.instagram.com/delis.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