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客運站》:喪失身分的鬼魂,在遊離之地連繫眾人

戈登探長
德尼思化雜誌社
Jan 25, 2022

艾倫狄波頓《旅行的藝術》曾說臨界空間(liminal space),On Travelling Places,像機場中轉站、車站等介乎兩地之交匯點。這種過渡、暫時的空間,乃當代特殊位置,社交、互動短促而有限。

2004年上映電影《機場客運站》,主角因國家戰亂失去國籍和身分,無主之人停留機場,見證來去遊離,同時在此陌生空間,連繫眾人情誼。

Thoma Hanks飾演,主角維克多,首幕展現機場出入境的忙碌、快速,唯獨維克多喪失身分,現代鬼魂飄浮擱置,進退兩難留在中間。

全球化的爭論,常見「無地方性」(Placeless),空間同質單一,沒有意義。我們活在冷漠的社會,彼此陌生,充斥官僚制度,缺乏人情味,麻木不仁。

維克多剛進入機場大廰,呈現苦況。海關刻意刁難,千方百計迫走他;沒有人聽懂他的語言,轉身離去;人來人往,吞下餅乾,無助得可憐。

性格影響命運,主角誠懇、聰明。對讀俄語、英語的書刊,學懂英文;熱心幫助別人,因而找到建築工作;可以申請政治庇護,卻不說違心話。

主角協助卡車司機,抱得美人歸。充當俄語翻譯,讓對方能帶藥出境,因而得到眾多員工敬重,視為英雄,印度清潔工為了他甘願犯法回國。

中轉站的交匯,可謂男女最佳搭訕空間。維克多與空姐相遇,她因當情婦受苦,唯他真誠相待,無數次浪漫邂逅,建造拿破崙式噴水池,一吻定情。

社會諸多面具,能說真話的是外人。美妙中轉站,在於相遇者皆為局外,難以再見不必虛偽,吐出秘密。如此,空姐才能自白其軟弱,知心相交;主角始會打開罐頭,父親的夢想。

可是,相對眾多機場的全職員工,她不過是機場過客,象徵遊離。電影最初結局,是兩人一起入城,而機場外的交錯對視,有緣無份。

戰爭結束,維克多決意闖關圓夢,所有員工跑出店外,送禮告別,警察為他披上大衣,違令讓路。維克多於中轉站,創造深刻情誼,而一切成功之因,正在看見了此地,機場客運站之人。

--

--

戈登探長
德尼思化雜誌社

德尼思化創辦人:隨筆評論,港講文藝|刊登於《立場新聞》、《關鍵評論網》、《LINE TODAY》等|圖文IG:https://www.instagram.com/delis.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