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老師李佩香踏上母語教學之路的經驗分享

南嚮導
_心南嚮
Published in
May 22, 2019

我遇到李佩香的那天下午十分悶熱,她剛好負責值班位於南勢角的燦爛時光,雖是當天初次幫忙顧店,但她與那間東南亞主題書店一點都不陌生;每週四的夜晚她都會出現在那間書店三樓的教室教她的母語。最近也剛好開設了初級柬埔寨語的課程,那好幾位上過李佩香課程的台灣人、男女老幼、都曾經去過她的家鄉,有的甚至以往曾經修過她的課程,但由於計畫在不久的將來會到柬埔寨旅行,因而下定決心回來上課多做一些複習。

圖:李佩香提供

踏上母語教學之路的機緣

李佩香在台灣已經第十六年了,而在這段過程當中有一半的時間是當柬埔寨文老師。她用「機緣」這個詞來解釋她當初為何當老師的原因,而創造此緣分的人物也是燦爛時光的創辦人,張正,創辦人當時仍在職擔任「四方報」編輯,便邀請她到四方報教柬埔寨文。當時的李佩香對於教她的母語也不知所措,但在溫馨氣氛當中逐漸地尋找如何教此特殊語言的方式。她觀察到,有意願參與她課程的台灣人有一部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被派到柬埔寨工作),而另外一部分是因為曾經在柬埔寨參加國際志工的計畫,發現當時有些語言上溝通有困難,而若能夠具備一些柬埔寨文的基本語言能力就能更進一步地促進溝通。李佩香也發現來上課的同學皆十分熱衷於學習柬埔寨文,而她認為從教書開始讓她感到最充實的部分之一在於與她的學生交流,隨著時間逐漸與他們建立良好關係,只要有和柬埔寨相關的紀錄片或某個藝術活動,她便與他們相約一同去看看。

圖:位於南勢角的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攝影/宋瑞秋

至於她的課程,李佩香表示,她所遇到的困難之一就是將內容好好分配教給來自不同背景與具有不同目的的台灣人。因此,她通常會從基本的會話開始教,再來就是一步一步地讓學生去接觸柬埔寨文系統較複雜的文字。她最希望學生能過透過她的課程達到的主要目標就是先學會說以及學會聽,讓他們很快就把握會話最實用的基礎。她另外所碰到的困難和她的母語本身有關;她主張柬埔寨文不好教也不好學,柬埔寨語有屬於它的特殊符號,而用中文說明這些特徵具有難度,但她總想方設法跨越此困難讓台灣人去認識並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符號。

圖:在燦爛時光書店進行柬埔寨文初級的課程。攝影/宋瑞秋

搭起柬埔寨與台灣人之間橋樑的重要角色

除了教語言之外,她還希望能夠在課堂上有更多的互動並且分享一些屬於柬埔寨的文化。她在課堂上曾經示範過柬埔寨最傳統的舞蹈讓同學體驗看看。她也強調希望不只是由她分享而也由同學來分享在柬埔寨令他們刻骨銘心的經驗。一期的課程教完了不代表老師放下了學生。遇到任何困惑或問題,曾經修過她課程的學生仍會向她尋求幫助。她不僅扮演老師的身分,也因此成為一個學生不可或缺的橋樑,隨時都很樂意透過通訊軟體解決語言上或柬埔寨實際生活上的問題。

圖:上柬埔寨文課的同學。攝影/宋瑞秋

我寒假的時候去柬埔寨當國際志工。就是因為在那邊跟小朋友的語言不同,所以想學柬埔寨文,希望之後再去的時候可以跟他們聊天。

琦雯同學(左)

我們公司有在柬埔寨設工廠,所以我希望能夠跟我的Team members更靠近一點點。如果我會一點柬埔寨文的話,他們或許會很開心,合作會更愉快。

沙拉同學 (右)

以柬埔寨語老師的身份推廣柬埔寨的文化,更以《 幸福聯合國》廣播主持人的身份提倡新住民權益

李佩香不只是老師,也曾任「南洋台灣姊妹會」十年的兼職。此姊妹會的主要工作包含外籍配有的訓練、教育和公共宣傳等有關新住民的權益和法律政策,透過一些行動和修法去提升移民權益的保證。不僅如此,李佩香目前也在教育廣播電台的《 幸福聯合國》此節目負責主持《 幸福啦啦隊》分享針對新住民的課程、政策、社福等活動,與來賓進行討論。

她表示,台灣目前唯一讓柬埔寨新住民「集合起來」只有臉書的粉絲專頁「柬埔寨人在台灣」。她解釋,柬埔寨移民人數既少又分散在全台灣各地,因此建立起一個針對柬埔寨新住民的組織不大容易。坐在旁邊的張正笑著提出「可以今年成立!」。李佩香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廣柬埔寨的文化與倡導新住民權益,進一步拉近台柬兩地間的距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