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我嫁! 殊不知下場是這樣

南嚮導
_心南嚮
Published in
5 min readJun 9, 2019

--

星期六中午,Juni已準時在約定的地點等候,已準備好要把來台13年的經歷都告訴我。當然,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根本不夠他講完。

每個嫁來台灣的印尼女孩,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會從此改變,會變有錢,會當少奶奶;哪知道嫁來台灣根本不是這樣,不會變有錢,也不會當少奶奶,過得也沒有在印尼更好。

說不定留在印尼還更自由、更輕鬆。

好啊,我嫁!

Juni並非以婚姻媒合的方式嫁給他的台灣先生。他的愛情故事有點離奇,有點好笑。Juni是隨著來台工作的姊夫一家而到台灣,並且開始他在大學的中文學習。Juni就這樣無憂無慮的學了兩年中文,也認識很多從印尼來的女同學,其中有些同學就這樣嫁給了台灣郎。Juni認識她的先生是透過班上同鄉的印尼同學,這位同學就是嫁給了台灣郎。Juni和先生當時只是普通朋友,沒有什麼特別的故事發展。直到有一天,Juni的先生跟他說他也要去印尼找新娘,問Juni能不能當他的翻譯,去到印尼東挑西挑,每個來見面的女生他都不滿意,都一直跟Juni說這些人愛裝扮,一定很愛錢(Juni: 實在太以貌取人了)。最後,才轉而問Juni要不要嫁給他。

Juni:好啊,我嫁啊!

Juni當時的想法是,嫁來台灣,應該可以過上好日子,但事情並不是如此。

婆家不是我家

Juni說:「剛結婚的前幾年,在夫家都相安無事;誰知道在這背後,已悄悄埋下不安的引線。事情都是累積出來的,因為婆婆沒說,我也不知道,結果一爆發就不可收拾。」

婆婆常常把家中物品壞掉歸咎於Juni身上。例如:用久的衣架上有塑膠龜裂的痕跡,婆婆就會質問Juni為何把衣架弄壞;Juni使用家中的洗衣粉,婆婆會嫌浪費,之後Juni自己買洗衣精,也會被婆婆質問;平時烹煮印尼的家鄉菜,會被婆婆嫌臭、不衛生,還告訴孩子不要吃。還有許多在家庭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被婆婆拿來吵,並且和小姑議論。Juni的先生個性木訥,不多言,所以也遷就自己的家人,不太站在他老婆這邊。

國外來的又怎樣,孩子我一定可以教

談到孩子的教育,Juni很欣慰現在孩子都大了,一個國一,一個小四,在課業上也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婆家及社會對Juni教導孩子不太看好,存有許多的質疑,認為他不會教小孩。

圖:Juni與兩個女兒。Juni提供
  1. 學印尼文,沒有用

Juni打從心底想讓孩子能多學一個語言,起碼印尼話一定要學,以後回到印尼還能跟自己的家人溝通。可是婆家非常反對,總是冷言冷語的說孩子學這個沒有用。Juni在生活中跟孩子講一些印尼話,婆婆就會出面制止。現在孩子也沒有興趣學印尼話,覺得很難不好學。

2. 你是外籍,你不會教孩子的功課

Juni在印尼有高中的學歷,雖然在語言上沒有辦法指導孩子,但國小的數學對他不成問題。然而,婆家就是不信任他,每次Juni在教孩子數學,或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總是會被小姑冷嘲熱諷。婆家的人還跟孩子說:「不要讓媽媽教你,他不會。」

3. 安親班是要搶錢嗎?

除了在家裡不被信任外,面對孩子放學後要去的安親班,Juni也是滿腹怨氣。

「媽媽,你是外籍的,你不會教,就讓孩子多上這個課吧!」,安親班主任跟Juni說。

「誰說我不會教孩子,就算我是外籍的又怎樣。」,Juni強烈的回應。

安親班主任不只對Juni講這番話,也對另一位從中國嫁來的媽媽說相同的話(Juni:從中國來的,語言應該不成問題吧。)。本來只給孩子補一科的Juni,因主任的所作所為,決定讓孩子到別家安親班去上課。

「這是歧視,台灣人都瞧不起我們這些外籍的!」,Juni說。

只要孩子平安長大,我什麼都願意做

只要一談到孩子,Juni臉上滿是驕傲和欣慰,兩個女兒是他在台灣生活的目標和動力。

圖:Juni與女兒。Juni提供

「你媽是從哪裡來的?」

「我媽是從印尼來的,怎樣?」

「你的皮膚為什麼那麼黑?」

「我的皮膚是天生的,怎樣?」

身為一個母親,Juni也會擔心孩子因他的身份而在學校受到霸凌。Juni說,學校的老師都對他的孩子很友善。然而,他也知道女兒可能在學校受到同學的言語霸凌,不過他知道他女兒的強悍,會保護自己也會保護他的媽媽。

「日子痛苦也是要走下去,不舒服也是要撐下去。我不偷不搶,雖然賺得不多,但用得心安理得。為了孩子,我還是會待在這個家裡。」

「我期盼社會對我們能少一點歧視,不要看不起我們。」,Juni語重心長地跟我說。

這大概就是身為一個母親的宿命,不論是從哪裡來的母親,心總是為著子女,咬牙過日子。

真心祝福Juni,雖然日子可能過得辛苦,但能與女兒們過最快樂的生活。

真希望有這麼一天,社會對新住民不再存有舊時的刻板印象,而是能花時間多了解他們,將歧視的標籤慢慢撕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