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友善開齋 穆斯林異鄉團拜

南嚮導
_心南嚮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n 5, 2019

--

清晨5:30,穆斯林的陣陣會禮的團拜聲الله أكبر‎ (Allahu akbar) ,在台北車站的行旅廣場上喚醒清晨的台北。

圖:團拜 攝影/黃慈愛

一個月的齋戒(Ramden),終於在昨天結束了,而迎接的是穆斯林最期待的開齋節(Idul Ftiri),也俗稱新年,就好比華人社會過新年。

之前有提過,伊斯蘭曆是根據月亮變化訂定的。因此,一個月是29天還是 30天,就取決於29號晚上能不能看到新月,如果看不到的話,這個月就會再多一天成為 30天。

所以,什麼時候是開齋節,就要鎖定齋戒月的29號,是否有新月出現。

6/3號,台北清真寺公告,傍晚未能在台灣地區未能見到新月,因此諄照教規宣布,6/5(三)為伊斯蘭曆10/1開齋節第一天。

圖:新月的裝置藝術 攝影/黃慈愛

廣場上的團拜

除了台北的清真寺有團拜以外,駐台北印尼代表處和北市民政局一起舉辦團拜,讓鄰近台北工作的印尼穆斯林移工或新住民,新年的第一天,一起請求真主允准他們的齋戒與善功。

在廣場上的莊嚴肅穆,點出穆斯林對於他們信仰的虔誠。不論男女穆斯林,皆有人自備禮拜毯到廣場敬拜。

圖:禮拜毯 攝影/黃慈愛

現場參與的團拜,大部分是女性穆斯林,其中也不免發現,有許多穆斯林帶著自己的照顧對象來到現場一起團拜。

圖:被照顧者的身影 攝影/黃慈愛

雇主的友善 開心團拜

在台北車站,到處可見來來往往的穆斯林朋友。迎面而來兩位開心聊天的女性穆斯林,實在很難不注意到他們。

『Selamat Idul Fitri』是他們跟其他穆斯林打招呼的用語,這是一個非常喜悅的問候語,就像台灣人在新年會說『新年快樂』一樣。

一問之下,他們來自同鄉,都是家事移工。

Katimi來台灣11年了,從7歲就在印尼開始過齋戒月的他,在台灣過齋戒月並非難事。不過他說,他最珍惜的還不是在異地能過開齋節,而是在異地,自己還能保有自己的信仰,並且也被人尊重

Katimi相當感謝他的雇主,他的雇主從他一開始來台灣,就自動幫他過濾一切有豬肉的食物(穆斯林不吃豬肉),也同意讓他在工作中堅守他的信仰,讓他每日能進行五次禮拜。今天的開齋節,雇主也同意Katimi出來三個小時,好好接近真主,並與其他教親交流。

Katimi也說,這幾年台北對於穆斯林越來越友善,台灣人也漸漸對穆斯林比較有了解,也多份體諒。他認為人人身而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信仰。

Wati才來台灣一年,這是他第一次在台灣過齋戒月。幸運地,他也像Katimi遇到相當好的雇主,尊重他的信仰,也讓他在工作中能進行禮拜。Wati也有三個小時的外出假,所以才能跟Katimi一起來參加會禮。

兩位移工都提到,他們真的很幸運,能在這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自在地貼近真主。來台灣多時,不免也會聽到自己其他同鄉在信仰上被刁難的事,為此,他們相當感謝真主,也感謝他們的雇主。

圖:Katimi(左)Wati(右) 攝影/黃慈愛

Katimi和Wati要離開前,也說到這週日(6/9)有一個更盛大的穆斯林活動,他們已經約好朋友要一起參加慶祝。

Wati說,若要更多認識伊斯蘭教,或者更了解穆斯林,這個機會絕對不能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