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設計 | 籽弟兵計畫-遊程設計過程與心得

Yennee Chew
心理人的UX設計
Sep 6, 2019

在林事務所的這段日子,所負責的其中一個專案就是籽弟兵計畫中的遊程設計,我和另一位夥伴經過了近兩個月的努力,最後各自完成了一套「無的日常」的體驗遊程,希望來參加的學員可以透過這套遊程,體驗我們在朝陽所挖掘到的魅力。

「無的日常」體驗遊程包

「無的日常」概念由來

無的日常概念由來,是因為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當地人對於這個社區並沒有抱著太大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想像,從居民口中聽到的是「我們這裡沒什麼好玩的啊!」「我們這裡就是什麼都沒有」,而我們所挖掘到的當地魅力,對他們來說只是再日常不過的生活,因此取名為「無的日常」,讓體驗的人去感受這些對朝陽人來說是什麼都沒有的日常魅力。

無的日常總共有五個體驗點,分別是【路邊-有寧靜】、【朝陽漁港-有活力】、【朝陽小舖-有人情】、【大水溝-有沁涼】和【泉生商店-有痕跡】,每一個點分別用「有什麼」的方式帶出魅力。「有」的台語發音和「無」很像,但卻是相反的概念,希望可以藉此表達出什麼都沒有的日常也有它自己的魅力。

此篇文之架構

由於此篇文想記錄較完整之過程及心得,若覺得文章太長可自行點閱有興趣的部份閱讀(此功能只適用於電腦網頁瀏覽):

籽弟兵計畫

籽弟兵計畫是以「人本設計」為出發點之創生設計工作坊,融入品牌故事、思維啟發、路上觀察、體驗遊程等,帶領參與者深入在地,挖掘朝陽社區內隱的魅力,由茶籽堂公司和林事務所共同舉辦。

此次專案之挑戰

  1. 如何在短時間內,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去挖掘朝陽社區的魅力?
  2. 朝陽社區的「魅力」之於當地人、外來人或是過路旅客有什麼不一樣?
  3. 所挖掘到的魅力元素,如何設計成一套可以讓使用者體驗的遊程?
研究架構

前期研究

研究方法:桌面研究(Desk Research)和參與式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1. 桌面研究
    針對朝陽社區發展協會所提供的紙本記錄及網絡上的各種資料,初步了解朝陽社區的歷史文化背景、經濟及產業發展現況,在還沒去到朝陽社區之前有個初步輪廓的了解。
  2. 參與式觀察
    茶籽堂在前期研究的階段剛好辦了一場導覽型的遊程體驗活動,為了加速我們對社區的了解,因此邀請我們參與。
    這過程中,創辦人小木和我們分享了他在這個社區做的事情及他所了解到的朝陽社區,有很多事是在網絡上沒有查到或自己來觀察的時候有可能沒辦法發現的,例如:搶魚的活動(季節性)、銅礦遺址、地下化的電線等。

此階段產出:田野調查之研究架構

體驗茶籽堂的遊程活動 — 採集苦茶籽

田野調查

研究方法:路上觀察、隨機訪談、利害關係人訪談、民族誌、親和圖、人地產表單
利用親和圖的方式整理,並以「人地產」的架構歸納,延伸下一次田調的議題

過程心得與反思:
這是第一次較深度的接觸這個社區的人、事、物。

我想起之前在做研究的時候學長提醒的一些研究倫理,我們始終是在這裡做完要做的事就會離開的人,不能讓當地的人對於我們有錯誤的期待,適時地要讓他們知道我們能夠做到的程度以及會在什麼時候離開,否則只會在我們離開後讓他們更失望。

在過程中卻發現這比想像中難很多,如何與當地居民建立起信任感並維持好界線,是這個階段遇到最大的困難。畢竟我們是個外來者,想要了解他們的生活經驗,這需要一定的信任程度才能問到較深的問題,有時候真的很難拿捏研究的力度。

利害關係人訪談 — 朝陽社區的里長太太

第二次田野調查

研究方法:路上觀察、隨機訪談、利害關係人訪談、民族誌、親和圖、ORID討論法
此階段對於第一次的田調有許多修正,同時產出了朝陽社區的魅力元素

過程心得與反思:

這一次的田野調查挖掘到了許多和上個階段截然不同的研究結果,這令我相當意外。

第一次田調的時候,從小舖阿姨的口中得知朝陽咖啡是當地特色,自然以為這是最能代表當地生活的一個元素,這一次卻從居民口中得知咖啡是為了推廣社區而發展出的商品,當地居民其實並沒有喝咖啡的習慣。

另外,當初所問到關於文化活動的故事,竟是早幾年前為了文史記錄所“編造”的,也許有些文化活動在很久以前是真的有發生過,但所留下的那些故事確實是編造出來的,而這是我很震驚的。

假如我們沒有第二次田野調查的驗證,以第一次研究的結果去設計遊程是否會失敗?

這一次的研究經驗讓我體會到眼見不一定為憑,耳聽不一定是真,永遠都要對使用者說的話保持懷疑,才有機會挖掘到最真實的脈絡。但這不表示他們會說謊,而是他們已經太習慣自己的生活,有時候並不一定能夠意識到什麼才是最根本的動機或原因,要透過聽的人不斷往下挖掘,才有機會找到最原始的脈絡。

體驗遊程設計— 無的日常

設計方法:旅程地圖(Journey Map)、魅力地圖
用地圖的方式,將我們所挖掘到的魅力元素標出後去發展遊程

過程心得與反思:

設計遊程的目的,是因為學員無法像我們一樣在社區做長時間的田野調查,因此希望可以將我們所挖掘到的,透過一套設計好的遊程讓他們感受朝陽的魅力,進而去思考自己與這片土地的關係。

最後的遊程設計,我以朝陽人的一天將五個體驗點串起來,每一個時段都代表著朝陽人會在那個點進行一些日常的活動,讓整個遊程的故事脈絡更強。

在進行遊程的pilot時,我們發現了一些設計上的問題及可能會遇到的狀況,經過改良後,我們讓每一組在不同的體驗點逗留不同的時間,這樣設計的原因是有些體驗點不需太長的時間就能夠達到想要的效果,例如路邊;但有些點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有好的體驗,如大水溝和漁港,因此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安排。

設計過程以旅程地圖的方式,確認每一環節的體驗是一致及順暢的

沒想到的是,我們忽略了學員在路上聊天及遊逛時耗費的時間。由於我們的設計是讓駐點人員告知每組換站的時間,造成學員並不清楚整個體驗的時間流程,導致有些組在最後的時候因為小舖阿姨下班而錯過交流機會。

雖然有些小狀況,但看到學員們很享受我們所設計的遊程,並從中獲得反思真的很有成就感。

最大的收穫是,原先我們設計路邊希望學員可以靜下心去觀察社區特有的事物,但學員在體驗後卻說,坐在路邊可以體驗到用居民的角度去感受社區,因為居民平時也會坐在家門前進行各種活動,如睡午覺、吃飯、聊天、處理食材等,這是我們在設計之前沒想到的,算是意外的收穫。

結語

課程中,林承毅老師提過,地方解構DNA需要挖掘者、轉譯者和詮釋者,而台灣做地方創生,最缺乏的就是中間的轉譯者。

這一次的專案,我們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挖掘魅力,再將這些魅力轉譯,以遊程的方式去詮釋,為復興朝陽社區盡一分力。而學員透過體驗和工作坊,也進行了他們自己的轉譯和詮釋,找到了成為關係人口的意義。

這一次的專案經驗,讓我對地方創生及體驗設計有更多的體悟,謝謝承毅老師在過程中的指導和經驗分享,也謝謝事務所的夥伴玉雯、昕宜在過程中給予的建議和協助,最重要的是還有和我一起執行所有研究和設計的芃汝,真的是一次很難得的經驗。

林事務所的全體夥伴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如果喜歡我的分享,請幫我拍手給我鼓勵,長按最多可以拍到50下噢👏🏻👏🏻

遊程花絮及照片:

學員在拿到體驗包後開始翻閱 (攝影師:Ago)
坐在路邊的引導格裡,體驗居民的生活日常 (攝影師:Ago)
在大水溝玩水,用最自然的方式降溫 (攝影師:Ago)
大水溝旁鞋印引導,讓我們一起脫鞋釋放雙腳吧 (攝影師:Ago)
和小舖阿姨聊對這個社區的好奇 (攝影師:Ago)
用便利貼留下給朝陽的話 (攝影師:Ago)
在經營70年的雜貨店裡,探索居民生活的痕跡和歷史痕跡 (攝影師:事務所夥伴)
遊程體驗結束後的概念解說 (攝影師:事務所夥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