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創科措施乏理據惹裙帶關係疑惑

Sam Lee
AllAboutMoney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r 13, 2018

很多市民不滿預算案沒有「派錢」,但實際上政府已派,不過對象不是普羅市民,而且毫不吝嗇,一派便派了五百億元予「創新科技」。陳茂波說要: 「發揮『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為一些具有優勢和發展潛力的行業提供支援、開拓市場」(註1)。現在人人講「創科」,陳茂波更說「香港當善用資源,聚焦具有優勢的四大範疇,即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循行政長官提出的八大方向,重點出擊」(註2)。看完預算案創科部份,筆者只想起子華神的「冧把降」,這個降值五百億元公帑。

預算案內涉及創科的措施,從常理上根本站不住腳:當數碼港還在養蚊、科學園原第四期已變成天賦海灣(註3),創科用地其實過剩?那為什麼再在河套區建創科園?當在數碼港和科學園上班的人士,都指地點偏遠,誰又有興趣跑到真正的邊疆開公司?還有,如何河套區是所謂「港深共同發展」的話,當香港投入二百億元,深圳政府是否也同樣投入二百億元呢?

陳茂波又撥出一百億元予由羅范椒芬掌管的科技園,但詳情欠奉。但當科學園有百五億元資產,為什麼這麼早便額外撥款?(註4)預算案又提及「再工業化」。再工業化是什麼? 政府提交予立法會的簡報,又是工業邨、科學園、創新科技基金。實在,政府在「創科」與「再工業化」的措施,是二而為一(註5)。

政府主導經濟行得通?

很多政客都要求政府「推動經濟發展」,但政府應該介入經濟運作嗎?經濟學家都傾向相信市場機制:由市場參與者決定產品的供求和價格。如果大家聽過「鉛筆的故事」(註6),便明白生產涉及到非常複雜的協調,不是少數人可以協調得來。不過,經濟學家亦同意,有時市場會失效(market failure),例如遇上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的行業、涉及所謂「搭順風車」問題(free rider problem)、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以及會產生界外效應(externality)的產品時,而政府介入或許有助糾正這些問題。教科書的講法是,涉及科研或創新科技投資,便可能屬於此類產品,令投入科研的資源低於理想水平,因而合理化政府「鼓勵」科研。

但是,政府介入是否能達到推動創科及科研的目的?這個筆者大有疑問。經濟學家在比較市場機制與政府介入的效果時,往往假設政府介入時,其目的是要促使社會獲得最大利益(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然而,什麼算是對社會最佳的決策也有不同的演繹,一種演繹方法是以整體的利益為基礎,另一種演釋則要顧及各社會成員間公平分配資源。再者,公共選擇(public choice)學派的經濟學家認為,政府是由官僚組成,官僚在決策時,也會考慮自身的利益,例如誇大服務需求爭取資源,從而增加自己的權力。除此以外,還有政府介入引致排擠效果(crowding out effect)等等。因此,政府介入是否能解決市場失效的問題,還是會製造更多新問題,也是難說得很。

即使我們再假設政府介入好處多於壞處,是否就等於政府介入就能推動經濟或促成個別行業發展?如果連製造一枝鉛筆也涉及到複雜的協調,政府真的有能力了解每個行業的運作嗎?當林鄭連八達通也不懂用,你相信她有能力了解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是什麼?陳茂波、楊偉雄又懂嗎?

即使一個克盡己職的政府,要揀對行業投入資源,也會遇上上述的問題因而困難重重。再看看香港政府:「開發大西北」是基於 「國家好香港好」嗎?高鐵經濟效益誇大了;大灣區和一帶一路,似乎也只是滿足大陸的長官意志與政治考慮,多於因為香港有優勢而做。香港還容得下由政府客觀分析香港的強弱來訂定經濟政策嗎?

推動「智慧城市」「電競」惹裙帶關係疑問

不要以為政府只在大政策上有政治考慮。預算案中有兩項很有趣的政策:「智慧城市」和電競。細看政府智慧城市的網站(註7),就是將一堆與科技有關的細碎項目,例如免費公共Wi-Fi、5G流動網絡、多功能智慧燈柱、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炒埋一碟。 這些措施,很多是獨立的項目,沒有「智慧城市」這個計劃難道香港不會引入5G流動服務?不會吧! 還加上唔關事的「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筆者看不出計劃有什麼智慧可言。但包裝為「智慧城市」好像很好聽。

至於電競,筆者是古老石山,電競就是打機也會上癮,不要告訴我這是運動,對不起,這不是。電競當然可以令一些人賺到錢,但不是有用錢就等於對香港經濟好,否則政府何不將黃賭毒合法化?政府發展電競前,有沒有分析對香港的影響在哪裡?沒有吧。推動電競對香港的經濟和「創科」的好處又在那裡呢?沒有吧。換一個角度再分析,如果說電競應該全力推動的話,政府只將數碼港裝修為電競場,是不是太Hea了一點?真有心推動的話,政府最低限度也應協助幾百家機舖轉型成電競場、舉辦學界比賽、將電競列為體院精英項目、資助選手出賽、設立獨立部門推動⋯⋯這些措施,五分鐘可以想到一大堆,但預算案沒有,只有裝修數碼港。這是那碼子的推動電競?

筆者在搜集這些資料期間,楊全盛的名字不停彈出。原來楊先生既是「智慧城市聯盟」(註8)和「電競總會」會長(註9),前者的伙伴有iProA,其中一位創辦人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楊先生則自己有投資電競的生意(註10)。但他卻不是一般的生意人,曾出選立法會資訊科技界選舉,還與創科局長相當老友(註11),預算案不多的創科措施,楊全盛在其中兩項有深入參與,難過中六合彩 。但政府決定推動「智慧城市」和電競,與楊全盛跟楊偉雄的友誼有沒有關係呢?

產業措施成利益輸送溫床

如果只是創科一個範疇也有這些疑惑,政府整份預算案中各種各樣的產業措施,有多少會直接間接讓與政府高官和建制派友好的朋友們得益的呢?我們實在無法知道。政府越有錢,這樣派錢式的產業措施將會越來越多:支持過林鄭的選委,都會輪住向政府伸手。所以,筆者一直認為,要在現今的環境下減輕政府浪費公帑的可能性,首先要的,就是減少政府可以用的公帑,例如取消薪俸稅。一個有效能監察政府的立法會也很重要,儘管所謂非建制派的議員全部也是左翼份子。

1.預算案第31段

2. 預算案第64段

3. 《科學園四期改住宅 今爭議聲中闖關》

4. 香港科技園公司2016/17年度年報

5. 創科局提交予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文件

6. 美國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的創辦人Leonard E. Read創作的故事,藉鉛筆為第一身自述它的製造過程,從而解釋簡單如鉛筆的產品,其製造過程需要的協調複雜得世上沒有一個人懂得如何製作它:其原材料來自世界各地,又涉及將之運送及加工的機械,其製作過程其實涉及千千萬萬人,每一個人對製作鉛筆的貢獻有限,而且沒有一個中央的大腦。原著請見:https://fee.org/resources/i-pencil

7.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

8. 智慧城市聯盟網頁

9. 電競總會Facebook專頁

10. 《曾參選立會落敗 楊全盛斥500萬開電競餐廳冀搞聯賽》

11. 創科界新標記三「楊」啟泰創科界為港覓發展機遇 楊偉雄今率團訪京

--

--

Sam Lee
AllAboutMoney

Hongkonger. Just want to write for self-enjoyment. 香港人,寫作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