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場大雨聲響裡會有金屬音
六月中,桃園大溪連下好幾天的大雨,我住在這。
在地理課本裡,如果要舉一個台灣台地地形的例子,就會提到大溪,而大溪台地緊接中央山脈,走到頂樓就會看見青綠色長山和沿著山脈伏動的山嵐。
大溪離桃園市區頗遠,搭公車大約 3–40 分鐘,去台北要再加一小時;大溪生活也離都市有點距離,這邊說的是生活步調悠閒。
下雨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困擾的事,本來就因為交通而不常出門,同時身為一個典型內向者,待在室內一整天、就算一整個禮拜都不會感到不耐煩。
一個月前,大溪拼命落雨。
每一天,從窗外響起小小雨聲,到音量調到 MAX,大約兩秒,是完全來不及收衣服的速度。這樣的模式持續好幾天,幾天記不得了,也習慣了。
這樣每天背景 BGM 都是雨聲的日子,久了也有點膩,不過,過去還在公司擔任正職時,「雨」就只是一個會阻止自己達成目標(上下班出差)的干擾,是一個討人厭的東西;但離職後,「雨」的意義不一樣了:
開始會注意到雨是伴隨著天陰或雷聲;注意到有時濕涼的風會走在雨的前面,搶先到達手臂和臉頰,把寒毛豎起來;雨的味道呢?如果沒潑雨的話想開窗戶聞聞看。
有點慶幸自己能回到這樣的心理狀態,當所有事物和利益脫鉤後,才會看到許多很可愛的細節一直都在身邊,因此我開始仔細聽這場落在大溪的雨聲:
粗略地聽:
雨聲是固定音量的聲響,頻率低低的。
仔細一點:
雨聲是很多細碎的聲音拼成的,有的音調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只是每一個聲音製造的間隔很短,所以聽來像是是同一個頻率的聲音。
再更細分:
這些有高有低的小小聲音,聽來像是雨滴敲到硬物的聲音,低沉的可能是柏油路或水泥,清脆的可能是公寓外牆的磁磚,不過為什麼有一部分像是敲到金屬發出來的?
阿,因為有鐵皮屋頂,雨打在鐵皮上,就會有金屬聲。
成分有一半是金屬,混著水泥和磁磚,原來這就是我的家鄉的雨聲。
突然開始好奇,大溪的雨聲的成分是這樣,那其他鄉鎮會不會不一樣呢?森林、海邊、田野圍著的三合院的雨聲都想聽聽看,七星潭的雨聲,或許還會混著海浪捲著鵝卵石滾動的喀喀聲響。
想去台灣好多地方,錄下下雨的聲音,我一項項寫下想去的地點。
如果想做一件事的動機不是基於追求利益,也不是想迎合他人的想法,不是為了功名成就,就因為自己想知道、想要試試看,這樣的感覺很不可思議,像是回到小時候的單純、純淨,而且強烈。在經歷需要顧慮複雜利害關係的社會磨練後,這樣的感覺特別珍貴。
目前這項行動可能會持續一兩年,時間我想都會用在等待晴天過後,此外, 在成行之前會需要租借 / 購買高階的錄音設備 & 學習錄音技巧。希望未來可以辦一個展,把台灣自然的聲音分享給大家。
你有特別好奇哪一個地方的雨聲嗎?
✔ 點擊5下Like:Likecoin平台將會派發獎勵貨幣給我,而你完全不必付費!
突然想到,我有開一個 ask 匿名提問箱
如果有什麼想知道的也可以用這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