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實驗室
Published in

文學的實驗室

京極夏彥《書樓弔堂》X金李璟《活著的圖書館》X寺山修司《我這個謎》:從閱讀到虛構,「書」,從來就不只是書

《書樓弔堂 — — 破曉》、《活著的圖書館》、《我這個謎 — — 寺山修司自傳抄》,皆截自博客來官網。
京極夏彥與京極夏彥的京極堂系列小說,截自博客來OKapi和蝦皮購物。

「文字和語言都是虛假的,其中沒有現世,沒有虛實可言。所謂書籍,是寫下他的人所創造的虛假的現世、現世的屍骸……但如果有人讀,那句屍骸就會復活。藉由解讀文字這個符咒、念誦語言這個咒文,只屬於那個人的現世,就會以鬼魅的形式出現在閱讀它的人的內在,確確實實地現身眼前。那……就是書。」 — — 京極夏彥《書樓弔堂 — — 破曉》

左圖:《姑獲鳥之夏》,截自博客來;右圖:書中姑獲鳥之圖。

「不,確實有幽靈。看得見,摸得著,也聽得到聲音,但不存在。」

彼得.曼德森《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
左圖:葡萄牙作家費爾南多.佩索亞,截自維基百科;右圖:佩索亞作品《不安之書》,截自豆瓣。

「焚書的歷史,展現出想獨佔書本的慾望如何毀損、控制書籍。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慾望,有時焚燒書本的人會將假想的威脅加以渲染,並將他人的慾望加以扭曲,為的就是守護自己的書,壓制他人的書。書的歷史,便展現了書在慾望的兩個極端來回的過程。」

左圖:寺山修司像;右圖:2017改編自寺山修司《啊!荒野》之電影。

「我認為我不是為了『表露自己的內心實情』而寫,而是為了『隱藏自己的內心實情』而寫……」

「記憶,未必是人過去實際發生的事情,而是人希望過去實際發生的事情。」

--

--

「我只知道自己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Get the Medium app

A button that say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iOS App store
A button that says 'Get it on, Google Play',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Google Play store
藍玉雍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和哲學系,現就讀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曾在關鍵評論網擔任書評專欄作者。文章主要投稿、刊登於 香港 微批paratext 或 虛詞.無形網站,多為文學、電影、動漫評論,曾參與2022年第八屆金馬影展亞洲電影觀察團活動。 信箱:f092191896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