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什麼?

生涯規劃諮詢師-政爺
成長嗨咖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r 19, 2019

好奇心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恭喜你點進來這一篇文章,因為這代表了某層面你是一個具有好奇心的人,如果不是?我也不介意你可以先行離開,因為文章中可能有一些論點會讓你感覺不那麼舒服,而如果你堅持要往下看,那還請你做個心理準備,千萬不要因此而受傷。

在探討好奇心之前,其實我本來是想研究學習動機,因為我的職業關係,常常會遇到許多個案對於生活周遭的事情不感興趣,所以在協助個案進行職涯諮詢的時候力不從心,為了協助個案一步步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我開始研究個案對於什麼事物會感興趣進而開始產生學習動機,而學習動機的本源又是始於好奇心(就內在動機而言),所以便觸使我開始研究好奇心這個主題,也順帶有了這篇文章的誕生,接下來,讓我用我的觀點來向各位介紹好奇心是怎麼一回事,而這篇文章將會介紹好奇心的模型與影響好奇心的行為模式與內在認知歷程,

古今天才超乎常人的好奇心

古今歷史上,許多人被推崇是好奇心的擁護者,例如李奧納多‧達文西,一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而理查‧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5/11-1988/2/15),除了是一位量子物理學家、奈米之父以外,在業餘愛好上也橫跨領域的破譯馬雅文明的象形文字甚至研究如何撬開保險箱的鎖,為什麼這兩人可以橫跨不同領域甚至都有不凡的成就?

圖1:好奇心曲線

好奇心的組成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好奇心簡單來說可以分成兩類,知覺好奇心以及認知好奇心,知覺好奇心指的是個體會因為追求短暫刺激或是短暫的愉悅而產生的好奇,常常也有擺脫無聊時光的意思,而知覺好奇心如果有進入啟動點(下面會詳細說明)則會開啟認知好奇心的探索;認知好奇心則是指說當我們追求好奇心的同時,會產生一種追求知識(這裡指的知識,泛指學習新事物)的自我滿足與自我認同,是一種較為長期而穩定的發展歷程。

在了解到知覺好奇心與認知好奇心後,我們知道好奇曲線由以上兩者所構成,並依先後順序產生,然而又是什麼構成了知覺好奇與認知好奇呢?這關乎到了內在驅力與外在驅力的驅使(激勵系統),以下針對兩種驅力進行解釋:

內在驅力的組成-取決於個體本身的

  1. 知識含量-這裡可分為兩個狀況來討論,一種情況是當個體對於事件本身的知識量不足的時候,會讓個體覺得學習困難,而迅速進入厭惡系統,即便擁有知覺好奇也不會進入啟動點(因為覺得離他太遠了),而第二種情況是當個體的知識含量到達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會迫使個體想要了解更多,但是當個體投身其中以後,滿足了好奇心的需求也成就了認知好奇心,這時候的事件開始讓個體意識到沒有更深入覺得好奇地方的時候,便會進入厭惡系統,致使好奇曲線開始下降,而使好奇曲線呈現一個反U曲線(如圖2)

圖2:知識含量VS好奇心

2. 對於事件本身的偏見-個體如果對於事件本身具有特殊喜好或是排他性,則也會決定個體是不是對於該事件擁有好奇心,如果擁有特殊喜好,則能迅速進入啟動點,而如果具有排他性,則快速進入厭惡系統(代表他不想了解)

3. 對於事件本身的認知-這一點很有趣,因為包含了非常主觀的內在認知,當個體在接觸事件的一開始時,覺得對於該事件似懂非懂,這時候則有很大機會進入啟動點(視乎第一點的個體知識含量)。但如果個體在接觸該事件時,便自認為對於該事件的認識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這時則不會進入認知好奇心的追求(因為覺得沒有可以讓他滿足的好奇)。但往往對於該事件認識的程度是由個體主觀判斷,並沒有辦法用客觀數據參照,也就是說即便個體客觀的知識含量是似懂非懂,也會因為主觀判斷自己已經知道得夠多了,而不會進入啟動點。

4. 個人的經驗開放性(註1)-經驗開放性是由Big Five五大人格所個別提出來討論,廣義來說,一個人的胸襟越寬廣,他的好奇心就會越廣(其實很好理解的原因是,排他性減少了,如圖3),題外話是,如果自認為好奇心不高的人,也許其中有一種可能是你的排他性比較高,也就是胸襟不夠大XD

圖3:好奇心廣度

外在驅力的特性

了解完了內在驅力,換來談談外在驅力吧,外在驅力當然是指事件本身對於個體本身的感官影響,而會引起好奇的外在驅力有以下4種特性

1. 新穎性-指無法用舊有經驗或期望加以理解的事物,比方說每年9月發表的iphone手機(雖然這幾年也沒什麼突破的發展了….),或是剛買的遊戲軟體

2. 複雜性-指不同事物的元素組合在了一起,你會好奇他的發展方向,比方說前幾年的NBA湖人隊,大幅的網羅了當代首屈一指的球星,除了當家一哥Kobe Bryant之外還加入了魔獸Howard與傳奇後衛Nash,會讓人想知道所以湖人隊的戰績有沒有如他們各自的能力所相應,又或者是

3. 不確定性-指的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就像是颱風天的時候,大家都會期待地方首長會不會宣布放颱風假,或是八卦新聞上常常報導某明星有許多曖昧對象,而我們會好奇,所以到底是誰?又或者像許多開放式結局的電影一樣,因為觀影者不確定最終主角的結局,是朝什麼方向發展,所以更能引人認勝的加以揣測跟討論

4. 矛盾性-指的是現有資訊與舊有經驗的不相容,比方說我現在宣稱:我手上研發出一種藥物可以讓人長生不老,我們找到了秦始皇當初夢寐以求卻不可得的一種神祕物質

※註1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是一個心理學概念,用來描述人格的五種特質之一,開放性包括活躍的想像力、審美感受性、對內心感受的專注性,對種類的偏好,以及對知識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厭惡系統

比較好的解釋厭惡系統為「追求好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這個負面影響可能來自外在的期待,以及內在的認知,就像為什麼大多數的學生不太敢勇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因為升學的壓力給學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追求興趣的同時可能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導致厭惡系統的產生。又或者筆者本身會好奇,當在高速公路上馳騁到時速200公里甚至300公里是什麼樣的感覺,但又同時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被開罰單或是造成車禍,所以不敢嘗試。

日常生活中的激勵系統與厭惡系統

激勵系統與厭惡系統這個概念除了影響好奇心以外,也會影響許多我們日常中的行為決策,像我們在購買新衣服的同時我們會去思考,我買了衣服以後可能會有好幾天要吃泡麵,這時候如果吃泡麵的厭惡系統大於嘗試新衣服的激勵系統時,則會停止購買的行為,關於這部分的篇章以後會在撰寫專門主題向大家說明。

小結

了解了好奇心的基本組成以及內、外在驅力以後,為了避免有些人感到學習困難,所以我們簡單來做個小結

1. 好奇心的培養不能一步登天,而是經過循序漸進過程,讓個體不產生學習困難的情緒

2. 個體的偏見與經驗開放性會影響個體是否對於事件擁有知覺好奇心(新奇或刺激)

3. 進入長期的認知好奇心的關鍵是「啟動點」,而啟動點又會取決於個體的知識含量(達一定程度卻又不能過多)

4. 好奇心的內外在驅力並非單獨存在,而是一種共同存在且交互作用的結果

5. 當厭惡系統沒有被活化的時候,激勵系統便會帶領我們做出許多行為,所以要持續的延長好奇心就必須同時增加激勵系統與抑制厭惡系統的產生。

認識了好奇心的組成以後,接下來就是實際應用,之後會針對增強好奇心的學習策略與運用好奇心來談戀愛以及用好奇心來思考產品設計等等主題來做闡述。

--

--

生涯規劃諮詢師-政爺
成長嗨咖

因為深知迷航在人生旅途中的焦慮,所以致力於協助個人生涯問題,期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自己的價值。 Find your passion and did it your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