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再勇敢一點:倫敦的創業故事

好眠師 姜珮
我在家。我創業
5 min readAug 11, 2018

--

(本文原刊登於換日線)

在台灣,講到創業常常想到兩種情況。一種是餐飲,無論是賣雞排、早餐店、咖啡館等,另一種是需要雄厚資本額坐辦公室的「公司」。但在英國,創業內容非常廣泛,只要你有任何點子,即便再小都有機會。所以,在倫敦能見到遍地開花的小型創業,一個房間、一台電腦就能成為一家公司。

“Red double-decker buses on a bridge in London with a view on Westminster” by Aron Van de Pol on Unsplash

Ines & Aquila 夫妻檔是我在倫敦認識的朋友,他們有著無比的衝勁和冒險犯難的精神。原本兩位在台灣都是從事教育工作,卻丟下鐵飯碗一股腦兒的衝到倫敦創業,勾起我想訪問他們的好奇。

創業的開端

Ines & Aquila都是熱愛自助旅行的背包客,至今闖蕩60多個國家,對於民宿、旅程規劃已擁有深厚經驗。一開始用自雇的方式分租家中空房,慢慢地看到台灣人在倫敦旅遊、求學、找房、移民等商機,決定於2016年創業。包含以民宿為主的物業管理、移民/教育/置產顧問,旗下的民宿已拓展到四五館,皆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精華地帶,在台灣人的圈子小有名氣。

尊重各種專業,Everything Is Possible

在台灣,我們以製造業起家,習慣有「實質物品」的交易,諮詢顧問是一種「殺必俗」,不過幾句話而已,憑什麼要收錢呢?而英國是個注重服務專業的國家,因此產生各種顧問代辦公司,收費也常常是以小時計算,這點和台灣視「服務顧問業」為低生產低貢獻的心態大異其趣。

也因此,Ines & Aquila 做為「台灣客人」和「英國合作商」的橋樑,需要很多智慧和心力。台灣客人喜歡俗又大碗,要求免費或價廉的服務,而英國人對於每一個意見跟詢問是按時收費的,在兩者之間周旋是非常燒心燒腦的事情。尤其兩邊的溝通和做事方法差異頗大,往返的信件/電話中常耗費不少成本。偶爾遇到頤指氣使,認為每種服務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鄉顧客,更有不為人知的辛酸。

這裡舉個題外話,我前陣子因為腰傷到物理治療所就診,在台灣我們預期會有「診斷」和「治療」,至少會喬個骨頭或開個藥之類的。但一個小時的療程,除了詢問病況,我最終拿到一張自主運動的「處方籤」,跟著在網路上就可 google 到的圖片自己做運動,這樣的「資訊」和「知識」花了台幣2800元。如果場景移到台灣,這張處方籤大概會被放到爆料公社,獲得2800個怒臉。

Photo Credits: Ines & Aquila

台灣人,我們可以再勇敢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