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幾點,我們都能成為提升會議效率的無名英雄 — 實踐篇

肯恩
平庸之上
Published in
5 min readAug 1, 2018

前情提要

在上一篇〈掌握以下幾點,我們都能成為提升會議效率的無名英雄〉中,我和大家分享了以下三件事:

  1. 如何設定一個好的開會命題:命題要由具體動詞開頭、簡單明瞭、可數字化預期結果。
  2. 開會前應如何做準備:預先想好回應命題的執行方案,方案要完整到就算沒有開會也能直接使用方案。
  3. 何謂理想的決策型會議:會議中與會者針對各方案做討論,而非在會議中才開始發想方案。

討論完上述較大方向、概念性的建議後,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以下五個較為執行面,但同樣對於提升會議效率很重要的秘訣:

  1. 精準表達想法的兩個方式
  2. 若討論卡關了,尋找會議的北極星
  3. 減少討論過於細部的事項
  4. 務必做會議記錄,記下大家的共識

準備好了嗎?進入正題~

(一)精準表達想法的兩個方式

A. 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想法

前陣子我和台大國企系徐嘉麗老師聊天時,聊到上學期在〈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課堂中所做的專案,老師問我團隊最終給客戶的解決方案是什麼?當時我雜七雜八的講完解決方案後,老師便直言我沒有透過一句話講完重點。當一句話沒辦法講完重點時,多數人的注意力已經大幅下降了。

透過以下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什麼叫做一句話總結自己的想法。徐老師也提到,生活中處處都是練習總結想法的好機會。還是老話一句,practice makes perfect!

有天小襟在面試時被面試官問到:妳自從大三下去實習後,怎麼到現在大四上都要結束了才再找下一份實習?

若是未經訓練的小襟,他可能會如是回答:在升大三以前,我修了很多外系的課,但因為求職的關係,我先從行銷開始培養實戰經驗。然而,在哪份行銷相關的實習經驗後,我才發覺自己對於大數據更感興趣,於是花了些時間自學。更無奈的是,當年外系的課修太多了,我到四上都還沒有足夠的空堂找實習,以至於現在才開始找第二份實習。

但若小襟明白一句話總結想法的威力,他就能這樣回答:會到現在才找第二份實習的原因有以下兩個:職涯轉型及過多的修課。因為發覺自己職涯的興趣有所轉換,於是升大四的這半年我持續精進自己在大數據方面的實力。同時,因為尚有許多課沒修完,我也無法在四上找實習。

各位看倌,如果妳是面試官,哪種思考跟表達模式較能讓你感到驚艷?

在開會中,我們常聽到以下的說詞:我是覺得blablabla,因為某種層面來說blablabla,所以我會覺得怎樣怎樣怎樣,不過如果大家覺得blablabla,那也還可以討論。

下次,在開會開到想翻桌前,一起來想想如何幫別人一句話總結他的想法吧!

B. 用舉例、量化、具體動詞或譬喻等方式具象化抽象概念

如同題幹所述,常常我們在表達想法時會用到一些較為抽象的詞彙,像是轉換率、曝光度、好感度等等,這些詞彙若未經舉例恐怕會讓與會者有各自不一的理解。因此,像是在提曝光度時,也許可用以下的方式舉例:提升滑過廣告的人從 100 人變成 500 人、提升點擊連結的比例從 10% 上升到20% 等等。而上述的例子便用到了舉例、量化及具體動詞此三種方式來說明曝光度這個抽象的概念。

此外,善用譬喻也是一個讓複雜概念簡單化的好方法,像是當我初次問學長姐財金系和會計系的差別時,便得到以下的說明:財金像是企業的船長,協助企業做投資相關的佈局;至於會計則像是企業的醫生,負責從各式的報表檢查企業的財務是否穩健。就算譬喻沒辦法非常仔細地說明,有個大致的了解倒是足夠。

值得一提的是,精準的譬喻往往很難在會議中突然想到。倘若能在會前先做足功課,譬喻的效果將會大幅提升。

(二)若討論卡關了,尋找會議的北極星

這個概念我在〈關於專案管理的十個小技巧(中)〉曾經提過。簡而言之,透過把我們思考的模式整個倒過來,來聚焦目前的討論。先去思考終端的想法:客戶想要什麼樣的結果?這次的會議預期要有什麼產出?看到會議結論的人會怎麼想?這類較為終端的想法,推回現在的討論。常常便會得到以下的靈感:咦!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吵這些?這真的和最終會議要產出的沒什麼關聯耶!、咦!從終端來看A方案真的比較適合耶!剛才怎麼沒這樣想過…。上述「 終端的想法 」,便是標題中所稱會議的「 北極星 」。

(三)減少討論過於細部的事項

關於太過細部的事項,我遇過的情境有以下兩種:

A. 討論事項確實和大家有關,但是並非此場會議的重點,失焦了。

當我們在排工作計劃表時,總有人問起訪談相關的事情;當我們在敲定拜訪客戶的時間時,總有人聊起自己的出遊規劃。誠如上一項所述,會議的北極星在哪,我們就討論什麼。

B. 討論事項僅和部分與會者有關,卻在大家面前討論。

下次提討論事項前,不妨捫心自問一下,這項議題真的和所有與會者都有關係嗎?若沒有的話,有其他比起現在更適合討論的時間點嗎?

如果你也認同,與會者的時間跟注意力都很有限,那麼(三)這項應屬較爲容易執行的,在開口前多思考即可。

(四)務必做會議記錄,免得其他人、其他時間重複討論

一場高效率的會議,討論的質量是相當高的。在內部開會時做會議記錄有以下三大好處:

  1. 將口語討論化為紀錄,當有與會者忘記共識或決策過程時可供回顧。
  2. 檢視專案歷程、向客戶呈現我們的努力時有所依據。
  3. 有其他夥伴要討論類似的事情時,省去從頭開始的辛勞。

想特別提及較少人分享過的第 3 點 ,對於知識密集型的組織/公司,大家討論、累積知識及做研究的品質,不管是對組織本身,或是對組織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皆是有所影響的。透過會議紀錄,我們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成為後人延續討論的依據。講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過往書寫歷史的先人們很偉大呢?(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