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神話,台灣可行嗎?

Ari Chen
阿里商湯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Dec 19, 2018

--

2018年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莫過於12月的芬蘭之旅,除了參加全球知名的Startup Event:SLUSH之外,還參訪了當地的學校、教育單位,參與了幾場教育座談活動,出席了來自全球各地教育者與創業者的難忘歐式晚宴,認識了許多在背後默默辛苦付出的教育家,大家互相分享理念並付諸實際行動,透過國際人才的鏈結與交流回饋,一步一步建構更完善、更多元的未來教育,這股力量已在全球各地慢慢地開花綻放,由於我自己本身在做EdTech(educational technology),因此這次的芬蘭之行讓我獲益匪淺。

此行觀察到芬蘭的許多教育理念與經驗,有許多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而對於台灣來說,除了參考借鏡之外,也不要忘記其實本身有自己獨特優勢之處,例如台灣的醫療就可以做到世界頂尖,就是我們非常值得驕傲的地方。

SLUSH

芬蘭SLUSH

SLUSH是全球知名的Startup Event,在Nokia倒下之後,芬蘭很快地就以另一種形式的能量創造下一波興盛時期,許多原本在Nokia的人們帶著資源出走,開始進行自己的創業,或開始進行許多投資活動,這反而造就了新的經濟熱潮,SLUSH就從這裡開始誕生,在這天寒地凍的北國裡,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人才,超過3,100家startups,1,800個創投、天使投資者,650個記者,來自130多個國家的頂尖好手齊聚在赫爾辛基市,現場共湧進20,000多人,點燃了芬蘭的新創之火。

那麼這跟教育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我告訴你,這場全球最大的新創盛會是由一群義工學生們組織而成,那麼你應該就會理解我為什麼要先從SLUSH開始講起了。

如果要說這世上有一個國家,學生可以有這樣的能量,創造一個世界級的新創殿堂,那肯定就是非芬蘭莫屬了。

這些學生主要來自芬蘭的大學生,甚至也有許多高中生加入義工的行列,可別小看他們的高中生,就連他們國中生的表現也絕對會讓你大吃一驚!在那邊很自然的,你並不會把這些學生當成孩子看待,而是會把他們當成成年人一樣互相尊重,因為他們成熟的表現以及讓人驚艷的國際視野與能力,讓你不得不為他們豎起大拇指。

SLUSH場館施工搭建

芬蘭的義工文化非常盛行,對於這些學生們來說,SLUSH不僅是付出,更是學習,許多學生們都紛紛報名參與SLUSH義工,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經驗與過程。一場SLUSH必須花費三天拆卸,一週的時間搭建,以及超過365天的事前籌劃,這些學生義工們被分配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包括會場規劃、活動策劃、網頁製作、宣傳、現場接待、甚至垃圾分類,一直到活動當天,呈現出來的是令人讚嘆的氛圍、擁抱新創的精神、歐洲的隨性自然卻伴隨著井然有序的細節、各種歡樂與驚奇,SLUSH挑動了你全身上下的神經, 兩天的活動讓人意猶未盡。

學生義工們在SLUSH中的收穫大量刺激他們的知識與視野,他們看到許多創業家、投資者、各領域的專家、以及各式各樣的點子,他們深入了解這些來自世界各地頂尖好手的思維想法、做事態度與決策方法,而這些startups、ideas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級的獨角獸。許多學生們畢業後繼續為SLUSH服務,貢獻他們的才華與專業知識,讓SLUSH越來越龐大,更跨足到東京SLUSH、新加坡SLUSH、上海SLUSH,這股新創力量已然在國際上遍地開花。

學校參訪:芬蘭的教育精神

校園大門

芬蘭的教育世界聞名,在SLUSH之前,我先參訪了一間芬蘭學校,這是他們的Comprehensive school,學生年紀從7歲到16歲,親身了解他們的學校日常以及他們的基礎教育。由於SLUSH的關係,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創業家以及充滿熱情的教育者都一起參與這場芬蘭教育行程。

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與教育家,站在中間拿著台灣國旗的就是我啦!
校園一景
學生活動,很像台灣的跳格子
STEAM教室,正在進行數學課
烹飪教室
音樂教室
科學課程
美術教室

這次行程由他們的策略開發長進行導覽,講述芬蘭的教育架構體系以及理念精神。

SISU,這大概是芬蘭人最引以為傲的精神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而芬蘭就是SISU(翻譯為西蘇),英文註解為:「A compound of bravado and bravery, of ferocity and tenacity, of the ability to keep fighting after most people would have quit and to fight with the will to win.」

簡單講就是No giving up。

而這件事是從小就開始進行教育,並且深植人民心中,成為芬蘭人的重要人格特質之一,這或許已經反映在Nokia倒下之後,芬蘭從歐洲的病貓迅速轉型崛起成為世界級新創聖地,造就新的經濟高峰。

其他重要特質及教育理念包括Equity、Learning Communities、Cooperation、Team-Work、Trust、Self-assessment、Pedagogical Leadership、Less is More、Flexible、Personalized、Responsibility、No Dead-Ends,嗯…沒有考試,但這些都是他們更重視的,而這些也是在台灣教育中鮮少看重的。

他們非常重視團隊合作,尤其在未來的社會結構下,跨領域的能力結合很重要,想要讓工作與價值發揮最大效能,團隊合作絕對是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他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團隊合作、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發揮團隊力量、如何信任彼此、如何領導團隊。

由於芬蘭人自認為小國,僅僅500多萬人口,又處於世界邊際,資源匱乏,但是這反而讓他們更加謙虛,更加擁抱這個世界,在那邊你看不到種族歧視,沒有一堆批評與唱衰,他們張開雙手歡迎,開啟自己的感官接受各種資訊與意見,不受限任何可能與發展。是的,芬蘭人看起來很冷酷、很害羞,其實當你生活在天寒地凍的地方,你也不會想多說兩句,但是千萬別被他們冰冷的外表給騙了,他們內心是善良且熱情的。

整個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也不在話下,他們的基礎教育一律免費,學生們可以獲得充沛的學習資源,而「No Dead-Ends」體現在他們的教育體系上。

那邊的孩子7歲才開始上學,當然他們也有幼稚園,但是需要付費,一般只有父母工作太忙無法照顧的情況下才會送去幼稚園。7–16歲是Comprehensive schools,共十年;在這之後,他們可以選擇兩種體系,一個是Senior Secondary school,另外一個是Vocational School與apprenticeship training,都是三年的教育,Vocational School就像是我們台灣以前的技職學校,專門教授一些業界專業技術或是學徒訓練;接著他們可以選擇一般的University或是Polytechnic(工藝學校),無論選擇哪一個,都會有許多進修管道,而「No Dead-Ends」意思就是在說,無論選擇哪一條路,沒有所謂正規與否,而且都不會是死路一條,在他們的教育體系中,學習過程的轉變與調整是有彈性的,並且可以與實際工作接軌,因此他們在生涯規劃上,讀書、學習方向、工作之間可以依照個人狀況去做規劃。老師們會從學生很小就開始陪著他們了解未來的工作與職涯規劃,並為他們做紀錄,這讓學生們從小就開始對人生有更清晰的方向,也不會拘泥於考試制度之下的產出。

另外一點讓人驚嘆的其實是他們學生的國際視野與能力表現。芬蘭的官方語言是芬蘭語跟瑞典語,然而,約九成的人在英文溝通上都非常流利,這對他們在國際拓展上有相當良好的基礎。這次的參訪,主持人除了他們的策略開發長之外,還有他們的學生,由一群約莫15歲的學生負責為這群國際創業家進行簡報,介紹校園課程與生活,並且一一帶領大家進行校園的實際導覽參觀,當然,由於是面對國際團隊,因此全程都是以英文進行。你可以看到他們難免羞澀,但是在應對進退上又相當得體,以國中生的年紀來說,已經非常不簡單,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群孩子!

學生向國際團隊做簡報

XcitED:屬於國際教育家的座談與晚宴

XcitED是屬於SLUSH的一個Side Event,專注於教育新創領域的一場座談,座談與談人來自各個教育新創公司的CEO或Founder,以及來自各國的教育家,講述內容包含教育理念、體制、教育問題、未來教育、EdTech。

隨著世界進步,科技愈趨繁榮,下一個教育新創議題重點脫離不了AI的崛起與應用,這些教育家與創業家們除了擁抱新科技的產生之外,更不斷提醒一個重要的觀念:教育並非為了去迎合或是消滅未來科技,不是因為AI很重要所以大家都要跑去學資料科學或coding,不是因為AI可能會消滅許多工作機會所以要抵制科技的成長,重點還是要回歸在人身上以及教育的本質,如何讓下一代了解未來世界的樣貌,具備開放的視野與思維,擁抱並不受限各種天花板,學習如何與新事物相處,讓人與科技的結合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益。

當晚我與這群熱血的教育家與創業家們一同享用愉快的晚宴,我向這些人們請益,也更深入瞭解芬蘭教育為何可以做到這麼優秀。最後我把跟他們對話的內容與收穫整理出來,我發現,為何芬蘭做得到,但是台灣卻可能做不到,這不僅僅是怎麼教的問題,這是一個龐大、且大至整個國家與人民的問題。

晚宴

首先,一位當地的教授告訴我,芬蘭教育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在於師資,他們對於師資的培育非常重視,除了本身的專業外,必須要受訓五年才能擁有老師的資格,老師並不是由上層指示他們如何教育,無論是上層或是家長、學生,都對老師保有相當大的尊重與信任,因此老師不會為了上層的KPI而做事,也不會為了家長的壓力而屈服,而是真正去思考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對學生最有幫助,這形成良性循環,每個老師之間不會比較,沒有長官施壓,也沒有恐龍父母,他們擁有非常彈性的空間,可以依照每個學生的特質與狀況去思考指導方針,人民對老師是推崇的,甚至老師們群起抗議薪資水準過低時,許多家長也紛紛為老師挺身而出。這在台灣是第一個難題。

第二,芬蘭傾全國之力推動教育,因為他們深信良好的教育是為了培育下一代的國際人才,而國力體現在人才上,因此從政策上就根本支持教育的發展,提供給芬蘭學生們充沛的學習資源與教育環境。這是台灣的第二個難題,其實並不是說台灣不好,這是機會成本的問題,台灣只能以有限的資源去做取捨,所以你應該不難發現,台灣的醫療水準是國際頂尖,而人民也享有醫療上非常多的福利。事實上,人民應放下無謂的謾罵與批評,而政府也應該真正去思考如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人才,畢竟,台灣目前的現狀是人才留不住,下一代人才又沒有認真培育,那麼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自然會慢慢削弱。

第三,芬蘭不追求名校,不追求成績,芬蘭的大學沒有所謂好或不好,跟台灣的升學主義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我們大概可以把學生的表現分為三個區塊,一個是跟不上整體的那群(我們且稱作A區),一個是中間平均區塊(B區),一個是非常優秀的區塊(C區),芬蘭的教育策略是希望讓A區能夠跟上B區,因此在這邊投下許多教育資源,而這樣的策略下當然會有利弊,缺點就是C區的人也會往B區靠攏,然而,特別的是,這反而造成了整個芬蘭社會的族群意識提升,芬蘭變成一個非常合群且有共識的民族,反而更加強化了他們的整體力量,如同他們教育所重視的團隊合作,未來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團隊才是引導最後勝利的主因。而芬蘭政府無論如何改朝換代,唯一不變的就是他們對教育的付出與努力。

台灣的教育應該何去何從?

芬蘭能夠做得到,而台灣卻無法做到,是因為這個難題大至整個國家社會,牽涉到政府與全體人民,這不只是教改就有用的事,許多台灣的教育家開始想做改革,教改也改了很多次,但其實效果都很有限,現在有許多翻轉教育,想要翻轉台灣的教育體制,但我認為要翻轉的其實是全體人民對於教育的觀念與心態,而這才應該是我們的起點。

台灣要屏棄功利主義的思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這件事不會是從上到下的政策執行與指導,而是由下而上的草根崛起,有許多充滿熱情的老師,都很有才華,但卻無從施展,他們的勢力薄弱,無法獨力面對整個社會氛圍,更不用說一堆恐龍家長,這會不斷耗損真正為教育付出的人才,然而,這些人們才是正解,這些才華洋溢的老師們是希望,只有凝聚真正為教育付出的人們,才能將真正的教育精神遍地開花,由下到上翻轉整個教育!

謝謝你閱讀完這篇文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拍手」給我鼓勵,並歡迎分享給朋友,
或是「Follow」我,讓我們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按住拍手「5秒」,看完就簽到一下吧
按住拍手「7秒」,代表你喜歡這篇文章
按住拍手「10秒」,希望我能寫更多類似主題的文章
按住拍手「10秒以上」,挺我到底,你可以再按久一點

如果你是對商業議題有興趣,歡迎追蹤阿里商湯粉專,在那邊我會專注於商業觀點的分享,包括創業、商業模式、組織人才、行銷、品牌、財務。

--

--

Ari Chen
阿里商湯

【 創業者】科技⎢教育⎢電影平台⎢文創。【商業顧問】 Startup⎢商業分析⎢商業模式⎢組織人才⎢行銷⎢品牌。【武術家】自幼習武,專攻槍劍⎢長拳⎢太極⎢動作指導。 我將分享自己的一些商業觀點與知識、成長思維、教育、學習、心理、與實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