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本質:解決問題的步驟與心法

作者:楊長諭、薛姵琪

看完這篇文章,身為大學生的你可以了解:

  1. 管理顧問思維中的解決問題方法
  2. 解決問題可以使用到的工具
  3. 面對問題時有架構、有邏輯解決

講師介紹:黃康傑 Jason 講師

  • 現職:蝦皮 MA x GoGet Co-Founder
  •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畢業
  •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PTA
  • 奧美數位策略實習生
  • 國泰金控顧問實習生

文章大綱

  1. 課程摘要
  2. Part 1:定義問題
  3. Part 2:架構問題
  4. Part 3:分析驗證
  5. Part 4:解方提供
  6. 課程心得與合照

課程摘要

無論在團隊中負責何種職務,都會遭遇各式各樣的問題,這時利用有架構、邏輯解決問題的方式就非常重要了。管理顧問中有一套專門用於解決企業問題的方法,藉由既定步驟進行個案分析找出問題點、估計、驗證,最後提供企業解決方案。今天就讓我們了解這套**「Problem Solving 解決問題的方法」**。

解決問題階段:定義問題 → 架構問題 → 分析驗證 → 解方提供

Part 1:定義問題:釐清目標與現況差距

解決問題前需要先了解目前現況、客戶的期望目標,以及指標時間規模等資訊都需於此時蒐集。確認問題後將根據既有資源與資訊,做出最合適的解決辦法。

定義問題的心法

  1. 了解現況:了解背景與基礎知識,如產業背景、商業模式與公司現況
  2. 事實與影響力導向 :凡事以事實為根據,以量化成效質化證據(如執照、牌照)為主,同時向客戶確認並判斷是否對該專案有重大影響力
  3. 以終為始:以主要目標為核心進行專案,始終如一,隨時檢視

定義問題的方法與方向

  1. 事先了解產業背景、重要事件、市場競爭者
  2. Recap:重複敘述問題、再次確認目標
  3. Clarify:詢問以下問題,闡明問題點
  • 具體目標與限制:目標為何?具體指標與程度、相關限制
  • 商業模式:包含供應鏈資訊、金流,以及獲利模式
  • 管理團隊資訊:負責決策者、決策者偏好、支援的可用資源、重大事件

定義問題的工具

  1. 問題表單:確認既有資源與資訊,如專案目標、專案背景、專業知識、主要利害關係人、可使用資源、專案限制等
  2. SMART 原則:將設定目標與實踐流程可視化,五個字母分別代表:
  • Specific:指標
  • Measurable:規模
  • Action Orientation:可執行
  • Relevant:業主在意
  • Time Bound:時限

定義問題的三個類別

  • 商品服務:訂價策略、損益
  • 市場環境:新市場開發
  • 公司企業:併購與投資

Case Interview & Problem Solving

與客戶面對面討論解決方案時,主要分為兩種模式 ── Interviewee — LedInterviewer — Led,下方簡單分別說明兩者差異:

  • Interviewee — Led:無準備手稿,自己主導分析與 Drive case,透過 Ask 與 Propose 推動進行。
  • Interviewer — Led:有準備手稿,有他人協助主導 Drive case,透過 Ask 與 Propose 推動進行。

無論以何種方式討論,當事人都需要具備 Drive case 的能力!

Part 2:架構問題

對現況與資訊有一定的掌握後,接著就要從專案流程、事件中釐清問題點,這部分會介紹拆解問題的方法 ── MECE,以及思考的架構 ── Issue TreeDeductive Tree

好處:

  1. 解析問題原因:問題可能來自不同部分,展開並分析真正的關鍵點
  2. 點子發想:透過產生不同模組進行發散思考,效率較高
  3. 清晰表述:結構化表達簡報,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內容與目標

思考架構:Issue Tree & Deductive Tree

1. Issue Tree(流程拆解)

Issue Tree目的為拆解流程而非拆解問題,管理專案流程,將專案拆解為詳細且明確的工作細節,滿足雇主期望。流程拆解可拆分為:定義問題拆解問題設計解方衡量成效

定義問題 → 拆解問題 → 設計解方 → 衡量成效

2. Deductive Tree(根因拆解)

拆解內容細項:目標 → 主架構 → 細節 → 假說 → 驗證資訊

當流程拆解完畢後,接著就要思考各種可能性,針對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進行根因拆解,主要拆解為目標主架構細節假說驗證資訊等五個部分,下方舉幾個根因拆解的例子:

利潤下降 營收下降 價格下降、銷售量下降
利潤下降 成本上升 固定成本上升、變動成本不一定

MECE:將一件事情拆成兩件以上,彼此不重疊,且完整包含原本事物

根因拆解中常用的方法像是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其可分為水平展開、縱向展開、以及特殊展開,下面用幾個例子說明彼此的差異:

  • 水平展開(加法)
    範例:產業問題 = 企業 + 公部門 + 散戶
  • 縱向展開(乘法,環環相扣,但有先後)
    範例:提升營收 = 市占 X 轉換 X 潛在客戶
  • 特殊展開
    範例:經濟市場中的供給與需求
    ★ 不含目標至少拆兩層以上:標準要拆 4 ~ 5 層,延伸發想40~50個 Idea
    接著從根因的重要分支畫一個 Deductive Tree(點子發想)

3. Deductive Tree(點子發想)

將問題的根因拆解完畢後,接著就要思考新的點子,提出假說並驗證。這個階段「點子越多越好過程中不評價與批評沒有點子是壞點子延伸現有或是夥伴的點子記錄所有點子。」點子來自不同的來源,而來源不一定要是原創,也能汲取前輩的經驗延伸發想,此外能透過 Brainstorming 的技巧盡可能發想越多點子。

Brainstorming:點子越多越好、先發散再收斂、疊加點子、紀錄

假說思考就是對背後問題進行猜測,而點子也是一種假說,該假說必須對達到目的有正面影響,下方列出假說的幾個原則以及驗證方式:

假說三原則

  1. 與問題相關
  2. 容易失敗
  3. 與業主相關

假說驗證

  1. 影響力重要的、花的精力少的先進行
  2. 28法則:20%的假說驗證80%的論點
  3. 猜測、經驗、直覺、費米推定(Market Sizing)

Part 3:分析驗證

除了依據過去經驗,或是用直覺進行判斷、驗證,我們能透過**費米推定(Market Sizing)**進行分析。

費米推定(Market Sizing):在資源與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資訊、邏輯架構拆解問題並推論未知的數字,計算目標的量化結果。像是建立 Model 計算保險市場中不同年齡層的保險費率。

費米推定常用公式

  • 需求面:消費者 X 單位使用量 X 時間
  • 供給面:供給者 X 貢獻 X 時間
  • 經濟面:總需求 / 單位供給

此外,根據不同資料類型使用的分析方法又可分為量化分析質化分析,下方分別列出兩方法常見的使用情境:

量化分析(定價策略)

  • Willingness to pay:消費者願付價格,如零售業
  • Mark-up:成本 + 毛利率,如製造業
  • Benchmark:參考競爭者策略再做微調,如高科技產業

考慮多少消費者願意買:

  • Breakeven:有關損益兩平,多久/幾個可回本
  • NPV:考量時間與機會成本,計算獲利折現值,判斷是否是好的投資

質化分析

  1. 把資料整理成 Marvin Table
  2. 設定標準進行比較、評分(矩陣分析)
  3. 繪製維度趨勢分析圖為做解釋

圖表解讀:做比較!

將結果分析完畢後,就要將結果整理成圖表(可視化),建立圖表的目的為進行比較、與尋找特殊值(或極端值)

  1. 與自己所屬產業競爭者比較
  2. 找圖的趨勢 → 尋找特殊值

差距落於 5 %內不需特別解釋,可視為產業波動

Part4:解方提供

最後就要向客戶呈現分析結果與建議,在總結的同時,需朝向 ImpactAction 兩面向逐漸收斂自己的分析結果。

Impact

  • Recap:複習背景與定義問題
  • Solution:提供分析結論、以及解決方案
  • Effectiveness:分析核心原因的有效性
  • 評估效益:評估解決方案產生的效益

Action

  • 決定後續進行方式

課堂心得

在上這堂「解決問題的步驟與心法」前,無論在做報告或是專案等,遇見問題時總不能有邏輯有架構地去解決問題,常常都是看到甚麼問題,就直接想著有甚麼解法,然而沒有想過要先去了解問題的本身,也因此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解決掉表面上的問題,在內部的問題依舊存在著,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經由今天講師詳細的介紹在管顧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給予我們工具,像是MECE、費米推定等等,讓我們能夠在之後的專案執行中,遇見問題時能夠不慌不亂的去一一解決。

取自共同撰寫人:薛姵琪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800/1*ukYf7bHTm4Ug5K417BhsEQ.jpeg

黃康傑講師與學員的大合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