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探索 — 成為跨領域人才

人文背景真的有能力與強項?跨領域人才應該做什麼準備?

看完這篇文章,身為大學生的你可以

  1. 擁抱對未來的迷惘及可能性
  2. 了解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講師介紹

楊荏傑 博士

現職:醫學品牌顧問,協助多位醫師、診所、大型醫院打造個人與集團品牌。

學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

經歷:曾任台北 101 品牌行銷經理以及協助 Airbnb 台灣推行政策,走過大小公司以及在地國際企業,做過政策、品牌行銷,關注地方創生、弱勢權益與教育等議題。

課堂大綱

  1. 大眾對人文背景的迷思
  2. 所有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
  3. 從人文能力到跨領域人才的準備

課程摘要

「在現在這個階段,自我懷疑、覺得生活過的一片混亂,其實都是很正常的,這其實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但其實,不論你已經變得在他人眼裡有多成功、多有成就,你都還是會覺得人生很混亂。」

這是楊荏傑博士在課堂正式開始前告訴我們的話,他幽默的講述:「即便到了我這個年紀,也依然會不時覺得自己的生活是一團亂,所以身為大學生的你們所會擁有的一切迷茫與不安,其實都再正常不過。」

1. 大眾對人文背景的迷思

你是否曾認為人文背景與技術、理工背景的人才相比,是「更沒有未來、薪水更少」的?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哲學學士背景出生的人在職涯中段開始的平均薪資,在 50 個專業中的排名竟為第 16 ,在職涯中段時的平均薪資會快速的提升,甚至超越經濟、國際關係、行銷等等其他技術背景者,哲學學士背景雖起薪不算突出,但最高薪卻相對高出許多。

評估工作的指標大致有三項:起薪最高薪以及成長幅度,但往往大眾只停留在第一項,也就是起薪,其實後兩項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如同前面提到哲學背景的例子。

博士也提到,他認為其實工作主要的功能是認識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你可以去發現你擅長什麼?喜歡什麼?薪水只是工作的附加價值。

其實「人文」與「技術」,關鍵不是二選一的背景,技術或技能讓你能落地應用,但人文背景卻能協助你思考策略以及管理溝通。

人文背景的人常具備整合、思辨、溝通管理以及邏輯思考能力,因為他們通常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但除了文化底蘊外,在這個跨領域的時代,還需要有技術的配合,有了基礎技術,更能提升人文的價值;具備邏輯思考能力的同時,人文背景的人同時更了解「人」,更能夠適時適當的去進行變通。

2. 所有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

時代跟工作已經逐漸的在改變,現在注重的是資訊、數位和數據能力、深層人際溝通(人、機、場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人工智能的出現會取代掉重複性高的、與人無關的工作。

而這些技能學校不一定有直接對應的科目去教授,但是誰說只有在課堂上才能學習?比如說在讀大學時,我們可以練習人際交往和尋找資源,若繼續求學,升上了研究所,則是能培養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跨領域人才需要的能力

  1. 分析與運算思維及創新能力
  2. 主動學習以及學習策略
  3. 複合複雜的問題解決能力
  4. 批判思考與分析
  5. 創新、原創、主動
  6. 領導與社會影響力
  7. 科技使用、控制與監督
  8. 設計與程式科技
  9. 韌性、抗壓性、彈性
  10. 理性與理想的平衡

在這邊博士針對了幾點去做更詳細的解釋:

運算思維

運算思維的關鍵是算法和能解決問題,需要不斷去革新自己的想法,且每一次都要對後續的行動有所幫助。

理性與理想的平衡

賺錢可以讓你實踐理想,但同時你也不能變得唯利是圖而忘記了理想。

Top 10 skills of 2025
圖片來源: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0/10/top-10-work-skills-of-tomorrow-how-long-it-takes-to-learn-them/

博士將人生以腳踏車之旅作為包裝,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體力、裝備、夥伴加上風光。

體力

不光只是體能,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韌性、抗壓性、彈性」,屬於光用眼睛無法看到成果的事物。

裝備

眼睛能看到,馬上用得到的事物,例如:底薪。

夥伴

你的人脈、交友,在許多時候能助你一臂之力的各項資源。

風光

那些讓你可以享受過程、享受人生快樂的經驗。

3. 從人文能力到跨領域人才的準備

人文背景的能力

  1. 吸收用的抽象力
  2. 理解用的結構力
  3. 輸出用的論述力

這三項能力人文背景都會練到,只是需要再加上管理、分析,才能更加出神入化。

跨領域人才的基本準備

1. 分析力、數據力

  • 會計、經濟、統計;R 語言、SPSS
  • GA、GAds、Meta Ads

2. 執行力、管理力

  • PMP / 專案管理
  • 數據化營運

3. 圖像力、文字力

  • 文案與標題
  • 做圖工具
  • 排版與 UI

為什麼要跨領域?

沒有技術,薪水地板就差不多。

沒有格局,薪水天花板就差不多。

沒有策略,薪水成長幅度就差不多。

課堂心得

自己一直以來都是文組人,雖然沒有覺得文組矮人一截,但還是會默默擔憂自己未來的薪水或工作機會是不是會相較理組低了不少。在聽完講師這次的分享後,我了解到屬於人文背景的優勢,以及要如何將這份優勢結合其他技能、領域,讓自己能成為不受限制的跨領域人才!也明白現在對未來的迷茫或對生活感到混亂都是正常的,只要能接受自己在未來中會有的可能性、了解自己目前還可以做什麼,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並且有策略地,依據機會成本去安排學習計畫就能夠一步步朝向理想的自己邁進!

資種學員與楊博士合照

--

--

MuchaiChang
我與資種  | ITSEED 資訊種子 官方部落格

自學成為 UI/UX 設計師,持續朝更好的自己邁進 🏃🏻‍♀️ 優遊於網路世界,充滿怪奇想法、什麼都想學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