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

Karl Lin
我還沒想好名字
3 min readNov 4, 2018

生活中,常常會有些想法想寫下來,但我對於「文章」的要求很高,總覺得要好好的架構整篇文章、修飾文詞才可以發表在 Medium 或是個人網誌,但個人實在很懶惰,最後常常是用很口白的方式寫在 Facebook,但我也不太喜歡把想法發表在 Facebook,因為社群網站的特性,我總覺得寫在那就只是給我既有的朋友看,你很難在 Google 搜尋到我寫在 Facebook 的想法,很難在事後有一天遇到問題時回頭找到當初的文章,這問題其實一直很困擾我。

我把我產出的文字分成三種:

  1. 筆記
  2. 臉書體
  3. 文章

筆記

筆記,就是那種除非當事人(我)來看,否則誰也看不懂我在寫什麼的天書,例如:

什麼適合敏捷?什麼適合瀑布?- 可不可以事後更改(更改成本、是不是實體
- 做不完整會不會死人
- 完整規劃的成本高不高
- 改變需求是不是必然
- 需求(市場環境)或技術的演進速度
例如蓋房子、醫療設備、硬體手錶、辦活動、會計系統vsapp、dashboard

別說是你了,如果過兩年,大概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寫什麼。

臉書體

用口語的方式寫的文字,也就是在作文課老師看到會說:「你們吼,這個世代就是無名小站寫太多,文章不可以這麼像對話啦,嗯嗯喔喔的,這樣的作文會零及分」的東西;文字不特別去修飾,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大概就是「寫給別人看的筆記」,會花一點點時間思考這篇文章的架構,思考這篇文章的讀者可能是誰,但,大概就只有一點點思考啦。

文章

先不論我部落格上那些好幾年前寫的文章,如果以我現在的標準,一篇我覺得可以放在 Medium 的文章,需要非常完整的創作流程,包括:

  1. 走在路上突然想到某個主題可以寫文章
  2. 思考讀者可能是誰、他們想解決什麼問題
  3. 思考讀者會用什麼關鍵字進來(SEO)
  4. 思考文章的架構
  5. 依據原本的主題,旁徵博引的想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延伸去講的
  6. 事實查核
  7. 寫下草稿
  8. 修飾文字、用詞
  9. 自己看幾次、找朋友幫忙看看,確定預期的讀者可以看懂

寫文章,實在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阿(嘆)

結論

但把文字發表在 Facebook 實在讓我很不舒服,除了前面說的這些知識無法被再次利用、很難被搜尋到以外,Facebook 你沒辦法在動態裡文配圖阿!!! 所以我想作個實驗,把那些我覺得不能算文章的東西發到這裡,接下來也會把我發在 Facebook 的動態慢慢轉過來這個 Medium,在這裡你會遇到各種奇怪的事情,文章產量可能很高,但文章讀起來… 可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我的文筆又要越來越糟了QQ),標題可能會看不太懂(歡迎給我標題建議,寫標題實在很難),可能會很簡潔(隨便),就像這個 Medium 的標題其實我還沒想好,歡迎大家給點建議阿呵呵。

總覺得最後我會不想區分「臉書體」和「文章」然後放棄自己的堅持……

Unlist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