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件事】Part2

統測成績的分析數據,反映台灣對技職體系的教育觀點

--

前天是統測公告成績的日子!但是好像新聞媒體都沒什麼在關注相關的消息……而這也顯示了國內對於技職體系關注度低的一大問題。

以往,學測指考一考完,各大新聞媒體便會展開熱烈的考題分析,依據近年的出題趨勢以及考題難度來進行統計,產生一篇又一篇的新聞稿。而成績公告、放榜日時,電視一打開、FB一划,千篇一律都是:「這次的分數組距大分析」、「榜首獎落誰家」……等等的新聞。

前年,雄中、雄女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認為放榜新聞再製升學主義對成功的想像,扼殺學生多元的自我實現可能。

圖片來源:新聞人電子報

然而,學測指考生懇求外界不要對考生多做關注,統測生得到的版面卻總是少之又少。打開網頁用Google關鍵字搜尋看看,「學測」有5千多筆資料;相對「統測」只有將近2千筆。

而統測的結果所呈現的,不只是高職生努力三年後的心血成果,即是台灣對於技職教育、技能養成的發展與重視。故本篇希望藉由英文科、國文科這兩項,對於任何領域的考生在未來發展皆有其必須性的科目進行分析,在統測與學測上交互比對,並針對統測的考試情形有近一步的探討。

英文能力落差極大

由上圖可以得知,統測在英文這科的人數分配上,呈現正偏態,大多數考生的分數是落在20分上下的,而滿分者只有133人。

上圖為109年度學測英文科各級分人數的分配情形,折線圖中可得知,大致上呈現雙峰分配,而又以高分群人數較多。

藉由以上兩個圖表進行比較後,我們可以得知,技職體系學生在英文科上的整體表現是略遜一籌的,甚至人數分配上是集中在低分組距中。

國文科的分配情形

上圖為統測的國文科分數的人數分配折線圖,從圖中我們可以得知,相較於英文科,國文科的人數分配較無偏態情形,約集中在50分,而高分者及低分者人數較少。

上圖為學測國文科級分的人數分配折線圖,由圖中可得知,人數分配情形呈現負偏態,集中於高分群,大多數落在12級分。

故由此可知,就國文科來看,統測的人數分配較集中於中段,而學測的人數分配則集中於高分群。

考試猜題小達人

有監考統測的老師投書表示,在監考期間觀察考生們,發現在鈴響後學生們便開始拿起筆來振筆疾書,他們不是在看題目,而是在「猜題」,猜完後便倒頭就睡。

徐尚方老師表示:「我看見的是少數學生在鈴響後才姍姍來遲,考試途中不是趴著發呆,就是東張西望,當然還有同學未依規定攜帶黑色原子筆,最後收考卷時還有人作文只匆忙寫了5、6行。國文科的狀況如此,英文考科更是悽慘。有同學答案卡一拿到,就通通猜B,不到10分鐘畫好答案卡後倒頭就睡;還有人則是與站在講桌前的我大眼瞪小眼,瞪到可以提早交卷的時間,他立刻果斷乾脆地「啪」一聲拉起筆袋拉鍊,起身交卷,彷彿再多花一分鐘檢查都讓他全身難耐。」

當然,這樣的情形不只是在統測中會發生,學測、指考亦是有這樣的一群考生在其中應試,然而這樣的情形卻在統測中較為常見,也是時常被提出來討論的點。

你怎麼看他們,他們就怎麼做

教育心理學中提及有關「月暈效應」在教育現場的運作情形。當我們覺得這群孩子的能力表現佳,則這群孩子往往在班上的表現會比其他同儕出眾。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 — 他們所被賦予的期待不同。在教學互動中,老師常常不經意地對這群已被自己定義為「好學生」的孩子們給予肯定,而這樣的肯定往往驅使這群孩子們更接近師長所賦予的期待。

而在統測與學測之間,我們對於這兩群學生的期待,則是很主觀的認為:「不會讀書的就去走技職」、「會讀書的就走高中」,而這兩方在課程規劃上,也確實在實務及學科的分配上有所差異,這兩群學生對於考試入學的學科上則展現出相應的學習態度。即便是國文、英文這兩科在未來出社會後,在職場上所需要用到的能力,在學生表現上仍有所不同。

技職不該是被放棄的教育,專業技能是需要好好被重視的

事實上,不管是技職生或是高中生,未來進入職場發展的關鍵無非都是「專業技能」,書讀得好不好,可以是未來學習路上在知識吸收上的一種能力,但在專業技能的養成與實務上卻是書本所不能供應我們的。

世界各國對於技職的重視度遠超乎於國內,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重視技職教育,讓專業技能找到更完整的學習歷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