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與你想的不一樣——文字工作者的不純粹性

打打文案、校個稿件、把採訪稿的重點給抓出來……你所想像的編輯大概就等同於所謂的「文字工作者」,然而,事實上,編輯所要具備的能力、需要做的事,遠比你所想像的還要來的多。

喜歡文字的你,對於編輯,可能會有這些想法:

  1. 我很喜歡看書!平常也時常在IG、FB上發一些文章,這樣我是不是可以勝任當一名專業的編輯呢?

2.我是位文字創作者,很有動力的在網路平台上刊載小說、投稿文學獎,對文字敏銳度高的我,是不是可以成為一位編輯呢?

3.編輯大大!我總是被自媒體上的文案深深吸引,我好喜歡啊!不知道編輯們平常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呢?

接下來,本篇文章將針對編輯何在、何人、何用、何需、何去,這五個部分為各位對「編輯」感到有興趣的學習勇者們娓娓道來!

在職場中,哪些領域會有「編輯」擔當呢?簡單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便是以書面作為文字載體的報章雜誌,第二種則是以影像來呈現文字的電視新聞,第三種則是新興產業——網路編輯。而這三者之間的共同性,便是同為將文字把玩於手掌心的工作者,但在文字的載體與呈現方式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而在工作內容上也會有所差異。

我們可以從這三種編輯的工作內容中了解到,報章雜誌的編輯通常也需要進行文字排版、美編、照片布局,而電視新聞的編輯則需要熟悉新聞播報on-air的流程,甚至還得具備剪輯能力,至於網路編輯,則是要肩負粉絲專業的營運、回覆使用者訊息以及分析流量與客群。

以我自己來說,Learning Professor身為托特thoth的編輯,正是屬於第三類——網路編輯,當使用者私訊粉專尋求操作上的幫助,或是有合作夥伴想要來交流時,回覆訊息就是我的日常。而從生活中找題材,關注社會議題流向,以利接下來最為慎重的「發文」更是我的主要工作內容。除此之外,為了讓文案可以更吸引到讀者,具備一定的軟體操作能力、製圖,甚至是肩負數據分析師,定期觀察粉絲專頁及網路平台的的洞察資料,去推測FB運作中的潛在規則——演算法。

若是就工作內容來看,一位編輯的能力組成,會是這樣子的:

寫作、美編、數據分析,這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若是沒有質量高的文字內容,讀者便會吸收不到想要的資訊而漸漸流失;若是沒有美編能力來吸引讀者點擊,再好的文章都會被視為無趣;若是沒有分析資料的能力,再怎麼高品質、具有吸引力的文章,觸及率一旦低到不行,文章就永遠不會被更多人看見。

當然,若是這些能力都具備,那自然很好,在這個圈子中你便更能嶄露頭角,但也有很多情況是——你一個人做不來,雖然這些能力你都會,但是每個人一天的時間就是24小時,而你也不可能工作一整天都不休息,此時,分工就很重要了。

有些單位會一個人身兼多職,有些則是分工合作,或是在各個小單位中有一個領導者來統合。

「既然如此,那我只要擅長文字工作就好了呀!反正會分工嘛!會的人就自動會去做了啊!我不會做也沒什麼關係吧?」

或許講到這,你會這麼想,但若是對其他領域一無所知,在整個團隊中你將無法與夥伴溝通協調。因為你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更不知道要如何藉由他們的幫助來達成你要的效果及目標。

況且,在一群同樣具備文字靈敏度的人當中,如何被看見、如何被錄取呢?擁有這些能力,對你來說像是如虎添翼,加了很多層的buff。

編輯這份工作,最重要的便是「第二雙眼」,注重數據的精確度、來源的準確度、用字的精準度、下標的吸睛度。

而這些判斷依據便是編輯的專業。

Joyce Bazira:「好的編輯會藉著與記者在採訪和寫作的過程中交流來提供指導,記者也可以與編輯討論採訪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編輯一起解決問題。」

Rodrick Mukumbira:「編輯工作不應僅是交代記者任務,然後到定稿時才來修改錯誤;當記者為導言取決不下時,編輯就應該介入報導過程,以節省最後定稿時所需的時間。」

嗯?怎麼這些大師說的編輯,這麼複雜呢?「在過程交流與指導」、「介入報導過程」是什麼意思呢?而這就是在剛剛所談論的——在團隊合作中的協調溝通力。

若是自顧自地做,而沒有與團隊交流,此時編輯會淪為「修改者」,具有以上這些特性,在整個團隊運作中容易造成反感,也會成為內容產生上的瑣碎校正者。

若是融入團隊之中,可以讓整個團隊兼有獨立性外又有互補作用,在整個撰稿過程中能夠互相協助,讓彼此的成果更加的完備。

而你可以學著問問你的夥伴這些問題:

在一開始,我們有提到編輯需要具備的三大能力:

在文字能力上的專業度,我們可以用這段簡短的引文來讓大家感受一下:

伊拉克女子平靜承認如何企圖引爆旅館

1.星期天,一名伊拉克女子在約旦全國電視節目中承認,她是基地組織自殺爆炸隊的第四名成員,這批人於上週攻擊這裡的三家旅館,導致57人死亡。

2.她是誰?為什麼她同意成為約旦旅館的第四名自殺炸彈客?請看今晚詳細內容。

就同樣的題目:「伊拉克女子平靜承認如何企圖引爆旅館」來下引言,第一種是以簡述語意的方式,用最精簡的字句來描述整起事件的概況,來吸引讀者更進一步了解詳細的內容。而第二種則是以多層提問的方式引發讀者的好奇心,並且對這個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因此,就一位編輯而言,編輯並非像作家一般產生「美文」,在文字的排列組合上與一般寫作上有很大的不同。同樣是在操弄文字,所注重的效果是截不同的。

而在美編、分析資料的能力上,對於編輯而言就像是在拼裝好的文字上,添加色彩。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軟體操作,不用到非常專業,以平面設計師、數據分析師為榜樣的程度,而是要有所運用,知道部分可以使用的功能後,將之發揮到極致。

最後,來列幾個前陣子從104人力銀行整理出的TVBS編輯相關的徵才資料給大家參考!

是不是在工作內容及能力需求上,與前面所言的相符合呢?

在文字能力上,有相當多的人才對此有一定的敏感度,要如何從中脫穎而出,讓企業看到你的才能,勢必得在文字能力之外再更多下一點功夫。

身為一位在學習中的編輯,就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