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介紹:Portfolio Visualizer — Monte Carlo Simulation (2)

投資航路上
投資航路上
Published in
Jun 6, 2022

財務目標規劃(Financial Goals)相較於前一個工具:蒙特卡羅模擬,其最大特徵是可以同時涵蓋生命週期裡多個規劃型態(Planning Type),同時納入「多個」資金流入(例如:薪資)與資金流出(例如:退休金、買車資金等),並且以起始投資組合(Starting Portfolio)與結束投資組合(Ending Portfolio)應對整個生命週期,使得整體模擬更接近現實生活裡的財務目標規劃。另一方面,還可以設計投資下滑路徑(Glide Path)的經歷年數,彈性調整投資組合風險收益特徵變化的趨勢。以下我們用一個實際案例來說明。

案例設計

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目前2020年最新的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薪資,換算每月薪資中位數、平均數分別為4萬2千元以及5萬4千元。在此,我們假設一位26歲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儲蓄10萬元,薪資3萬元/月,儲蓄率固定25%,即代表第一年每月能進行投資的資金為7,500元(9萬元/年)。預期退休後每年提領48萬,提領金額需經通貨膨脹率逐年調整。薪資年成長率3%,從26歲的起薪3萬元逐漸增加到60歲退休前的薪資大約8萬2千元。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薪資年成長率是包含通膨影響的,所以實質薪資的年成長率其實不到3%。根據上述條件,每年儲蓄金額如下表所示:

參數設定

根據我們上述的案例,將重要參數說明如下:

  1. 工作年數 (Years to Retirement):自起始至退休前的總工作年數。以本案例來看就是35年(自26歲工作至60歲)。
  2. 下滑路徑年數 (Glide Path Years):自起始投資組合(Starting Portfolio)轉變成退休開始時的結束投資組合(Ending Portfolio)的經歷年數,給予的時間愈短,下滑的路徑愈陡、資產配置維持在起始投組的時間愈長。這裡的「下滑」指的是隨著投資人屆齡退休,資產配置的股債比從高股低債下調至高債低股的過程。在此以25年測算,也就是在36歲時開始逐步從起始投資組合轉變成退休開始時(60歲)的結束投資組合。
  3. (Simulation Period in Years):總共模擬的時間,以本案例來看就是60年(自26歲開始工作是第1年,至85歲是第60年)。
  4. 模擬模型(Simulation Model):與上一篇的蒙特卡羅模擬一樣,可以對報酬率的分配型態進行不同的假設,例如可以採用資產的真實歷史報酬率(Historical Returns)模擬,或是採用參數報酬率法(Parameterized Returns)設定報酬率分配的平均數與標準差等。本案例以預設的歷史報酬率進行測算。(從第4到第8點的參數皆與蒙特卡羅模擬一樣。)
  5. 使用完整歷史數據 (Use Full History):根據用戶的需求,可以選擇特定時間的歷史數據進行模擬。但一般情況下較不建議這麼做,最好能用30年以上的資料確保資產經歷過完整的牛市與熊市,避免回測結果產生偏差。
  6. 拔靴模型(Bootstrap Model):拔靴又稱為自助抽樣,這裡是指以單年、單月或是連續n年作為隨機抽樣的單位元素。本案例以預設的單年作為抽樣最小單位元素。
  7. 報酬率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s Risk):可以作為投資組合壓力測試的方法。例如在所有模擬裡,強制投資組合表現最差的一年都發生在提領的第1年。關於報酬率順序風險在退休提領過程中,對於退休金累積的重要性,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有更直觀的說明。
  8. 通貨膨脹模型 (Inflation Model):可以採用歷史實際通貨膨脹率,或是以參數法進行估算。

起始投資組合(Starting Portfolio):工作起始的投資組合,本案例以美股資產佔比50%/全球股市除美股以外資產30%/美債20%為例。這個投組的概念等同於柏格頭三基金投資組合(Bogleheads Three Funds),對於這個配置有興趣的投資朋友可以參考綠角的這篇文章有更多的討論。

結束投資組合(Ending Portfolio):工作結束,也就是退休起始的投資組合,以美股資產佔比20%/全球股市除美股以外資產10%/美債70%為例。

財務目標(Financial Goals):根據我們的案例設計,26歲的年輕人起始薪資3萬元/月,儲蓄率固定25%,即代表第一年每月能進行投資的資金為7,500元。所以Goal #1是從現在開始,每月定期投入7,500元,這個投入未來有3%的年增長率(Contribution + Pct Change),定期投入直到退休為止。

Goal #2是提領計劃,我們預期本案例在60歲退休後,每年固定提領48萬元(Fixed Withdrawal),一直到模擬期間結束(85歲),每年的提領金額需經過通膨調整。

當然,財務目標可以是多樣的,假設我們希望這個案例增加一個35歲買車的財務目標,預期頭期款20萬元(依照現在的購買力),那麼可以納入如下的Goal #3進行測算。透過這種額外增加目標的方式進行前後對比,也能讓使用者更直觀的感受這些大型支出對退休規劃的影響程度。在後面的分析裡,是未納入此目標的結果。

結果分析

模擬結果摘要 (Simulation Summary)

以下是根據美股美債資產自1987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計35年,對上述設計案例的蒙特卡羅分析結果:

紅框的部分,是我們案例設計的兩個財務目標,分別是工作期間的定期投入與退休後退休金提領的摘要說明,可以看到根據蒙特卡羅模擬的結果,最終這個案例設計的退休提領成功率是75.16%,也就是說蒙特卡羅10,000次模擬試算,有7,516次能夠滿足在35年後每年提領實質購買力48萬元退休金持續25年。這個成功率數字剛過75%的安全線門檻,算是勉強能接受。可以想見的是若加上壓力測試(例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考慮報酬率順序風險),表現應該會差得多。

藍框的內容與上一篇的說明類似:若以市場表現為一般情況,即中位數,或第50百分位數(50th Percentile)來看,這個投組的年化名目報酬率約在7.9%,若考慮了通貨膨脹影響,年化實質報酬率下降為5%。從累計資產規模來看,在35年後每年提領實質購買力48萬元退休金,60年後的名目資產規模為3,292萬元,購買力只相當於現在的677萬元。

若加計案例裡每年提領實質購買力48萬元退休金,投資組合的最大跌幅是29.4%;若排除此現金流影響的最大跌幅則是28.9%,換句話說,在市場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就算是在案例這樣的全球配置投資組合,60年投資下來,遭遇近30%的大幅跌幅也是相當正常的事。

上圖呈現不同市場情況下的資產累積變化。與上一篇的說明相同,在進行財務規劃時,保守起見還是以第25百分位數(25th Percentile),也就是市場表現較差的情況來估算更為合適(即上圖的綠線部分)。如我們前面提到,案例的結果顯示剛過75%的安全線門檻。

下滑路徑 (Glide Path)

這裡呈現完整模擬週期整個資產配置比例的變化狀況。根據案例設計:投資人自26歲開始工作35年到60歲,下滑路徑年數為25年,也就是在工作第11年(36歲)開始時,逐步從起始投資組合轉變成退休開始時(60歲)的結束投資組合。從上圖可以看出,如果下滑路徑年數愈少,代表維持在股債比80/20的起始投資組合的時間愈長,將會拉高整個投資週期的預期年化報酬率及波動率;反之若下滑路徑年數愈多,代表更早開始調降股債比例,將會降低整個投資週期的預期年化報酬率及波動率。

設定的依據沒有絕對標準,主要根據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以及退休後的剩餘期間。風險承受能力愈高、剩餘期間愈長,愈有條件維持股票資產的比重。

寫在最後

財務目標規劃這個工具是蒙特卡羅模擬的擴充版。它能涵蓋投資人完整的生命週期,包含工作投入期以及退休提領期,依照實務增列多元的財務目標、設計不同的下滑路徑,再以不同的起始投組與結束投組來因應這些規劃,相當於測算自製目標到期基金的成功率,方便我們進行財務規劃決策。

根據本文案例26歲年輕人的最終試算結果得到75.16%成功率,我們可以以此為基礎,重新審視符合自身的財務目標:例如測算增加工作年數、減少退休花費、提高每年投入退休金比率等方式對最終成功率影響。這些結果可以對資金的機會成本有更直觀的感受,進而讓整體財務規劃有更完善的支撐。最重要的是,儘可能投資自己、想辦法提高自身的收入,有更高的收入自然有條件增加投入的退休金比率。相較未來的預期投資報酬率無法正確判斷,上述這些手段可能更容易掌握。

--

--

投資航路上
投資航路上

應用多元、長期資產配置,增加達到人生財務目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