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隨著時間經過,資產配置裡的股債比例會因為兩者在市場相對表現的差異而產生變化。例如股債比例原本是60/40的投資組合,當股票相對於債券經歷一段大漲之後,可能會逐漸變成股債比例70/30,甚至是80/20的投資組合。當股債比例變化,會使得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徵同步發生改變,而再平衡(Rebalance)就是將投資組合恢復到原本設定股債比例的一種調整機制。晨星(Morningstar)在2020年初的一篇研究文章,詳細討論為什麼投資人應該重視並且定期執行投資組合的再平衡,其中的一些觀念值得分享。
投資組合設計
為了評估測試效果,作者首先利用以下股債指數的歷史資料,設計一個全球股市+美國債市的股債比60/40投資組合,自1994年開始,採用買進持有(Buy & Hold)策略,其中:
美國股市:S&P 500 Index (投資比重45%)
國際股市:FTSE All-World ex U.S. Index (投資比重15%)
美國債市: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 (投資比重40%)
未執行再平衡的風險
根據1994年到2019年底上述股債指數的實際漲跌,可以計算投資組合裡的股債投資比重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由於自1995年開始,美國股市連續5年報酬率超過20%,股票比重隨之明顯增加。從下圖可以看到60/40投組的股票投資比重從1994年起始的60%開始逐步上升,到1999年比重已超過75%。然而,隨之而來2000年的.com泡沬帶動股市大幅下挫,導致投組裡的股票比重快速下降,到2002年幾乎恢復到原來的股債比例60/40狀態。隨著景氣復甦,投組裡的股票比重自2003年起緩步回升,直到2008年次貸風暴發生,全球股市再度下跌,使得投組裡的股票投資比重又是從72%大幅下降到55%,整個過程與1995年至2000年如出一轍。從下圖右半部也可以看出,從2009年開始截止到本文統計的2019年底,股票投資比重又逐步回升到80%。透過「上帝視角」我們知道,隨著接下來2020年初至2020年3月底新冠疫情爆發與升溫,股票市場再度重挫,高股票比重的投資人再次蒙受大幅損失。
對於沒有定期再平衡的60/40投資組合而言,當.com泡沬與次貸風暴這兩個熊市發生時,投資組合裡過高的股票投資比重也意味著在這期間投資人將經歷更多資產下跌所帶來的痛苦,並且在未來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收復造成的資產損失。更重要的是,這極有可能超出了原本選擇60/40投資組合投資人所願意承擔的市場風險。
下表顯示買進持有策略,以及每年定期再平衡(恢復到股債比例60/40)策略在上述兩個時期的最大跌幅,以及之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彌補造成的損失。在 2000年9月至2002年10月.com泡沬期間,買進持有的投資組合下跌了28.3%,之後需要用29個月的時間,直到2005年2月底才完全收復這次熊市所造成的損失。然而,如果投資人能每年定期進行一次再平衡,那麼熊市造成的跌幅就不會那麼嚴重:執行再平衡的投資組合損失僅為20.7%。看起來只是少了8%的跌幅,但實際效果卻是以幾乎兩倍的速度恢復所造成的損失 — 在2002年九月觸底,15個月之後即回到之前的高點。2007年至2008 年次貸風暴產生的金融危機也是類似的情況:有定期再平衡的組合,回復期間較買進持有組合減少了6個月。
再平衡的本質:強迫投資人執行「買低賣高」
根據上述歷史經驗顯示,再平衡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最大跌幅,但為什麼一般投資人很難堅持執行呢?主要是因為在於熊市來臨之前,賣出過往表現較佳的資產,再買進表現不佳的資產是違反直覺的,特別是在股票大牛市時期,股票一年帶來15%,甚至20%以上的報酬率,這時賣掉一部分股票部位,轉而買進債券部位的再平衡操作顯得毫無道理。然而,再平衡就是強迫投資人「買低賣高」的機制,其主要目的是維持投資組合預期的風險收益特徵。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再平衡值得堅持執行的原因:在長達數十年以上的長期投資過程中,經歷熊市幾乎無可避免。因此,透過再平衡能夠適度減少投資過程的波動,將有利於投資人渡過熊市並堅持長期投資。
你應該多久重新平衡一次?
投資人可能會好奇,應該多久執行一次再平衡才合理。本篇文章列舉五種不同頻率的再平衡策略:每天、每月、每季、每半年以及每年。再加上最後一種動態再平衡:當整體股票投資比重偏離既定比重5%時才觸發再平衡。藉由這六種再平衡策略與買進持有(1994年–2019年)進行比較,能得到以下結論:
- 買進持有表現僅略高於再平衡策略:如下圖所示,包含過去1年、過去3 年,一直到成立以來(1994年–2019年),買進持有的年化報酬率表現都較好。值得注意的是,就15年以上的投資週期而言,與再平衡策略的報酬率差異已在0.5%以內,顯示隨著投資週期拉長,只要遭遇到幾次較大的熊市,買進持有策略過高的股票比重就會大幅侵蝕牛市所積累的獲利。
- 再平衡策略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夏普比率)高於買進持有策略:事實上,除了報酬率以外,高夏普比率也是投資人應該追求的目標,兩者都相當重要。如同我們之前所說,降低投資過程的波動將有助於堅持長期投資,這就是高夏普比率策略的優勢。下圖可以看出所有再平衡策略的夏普比率都高於買進持有策略,說明了再平衡策略的必要性與價值。
- 再平衡頻率不用太高,確保年度進行一次再平衡已經足夠:每天、每月執行再平衡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可能難以持續,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較大的交易成本而影響投資報酬。動態再平衡在執行上則是需要長期關注股債比例變化,對一般投資人同樣較為麻煩。從以上兩張圖可以看出,不同再平衡策略的報酬率與夏普比率表現其實都相當接近。因此,最方便的方法是投資人安排每年定期再平衡。
寫在最後
市場走向難以準確預測,過往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就算是精明的機構投資人—包含共同基金、退休基金等,也很難持續通過市場擇時(Market Timing)長期獲得優於市場的報酬率。因此,理性的投資人應該選擇持續參與市場,放棄擇時進出。在這個前題下,控制風險的機制就顯得極為重要,本篇文章基於過去近30年回測驗證,讓我們了解可以通過低頻率(年度)的再平衡策略來控制投資組合的風險變化,它能在維持報酬率的前提下,確保較高的夏普比率,使投資人不至於在熊市時因為過大的跌幅而離開市場,進而保障長期的投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