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在戛纳的成功,奉俊昊也始料未及

Xiaoyi Yan
抛开书本 ASIDE FROM THE BOOKS
6 min readAug 6, 2019

成功无法定义,只是尽力去拍电影。

— — 奉俊昊慕尼黑见面会

在慕尼黑电影节,我们又见到了奉俊昊。这两个月来,他无疑受到了全球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今年5月的戛纳,奉俊昊在首映前还一直担心《寄生虫》的风格太“韩国”,可能不被国外的观众接受,并且特意写了一封信拜托大家不要剧透。首映后,不仅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评委们一致通过,影评人们也欢呼这一届的金棕榈总算实至名归。捧回金棕榈后,票房也一路高歌,韩国电影在全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次慕尼黑电影节特意策划了奉俊昊的回顾展,展映了他导演的8部作品,从2000年的长片处女作《绑架门口狗》到今年的《寄生虫》。

与奉俊昊导演的见面活动被安排在慕尼黑Gasteig文化中心的“黑盒子”里,导演与观众的距离很近,现场气氛非常轻松,让我们有机会提了不少关于他的作品与导演技巧的问题。第一位观众提问时,台上的奉俊昊还随手拿起手机给观众拍了一张照,大家都笑了,惊觉当我们全场把注意力聚集在他身上时,我们也是导演聚焦与观察的对象。

人性的复杂多面,才是最具戏剧张力的

社会学专业出身的奉俊昊,对于人性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电影中的张力,来源于生活。一个葬礼上可能有人忍不住笑场,一个婚礼中也可能有人独自闷闷不乐。在生活场景中,人们在十秒内就可能产生许多微妙的情感。他说,他电影中那些令人“又笑又哭”的人物并不是刻意塑造的,只是捕捉和还原了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寄生虫》的不同人物,也有其不同的情感层次。比如作为司机的父亲,他的愤怒在影片的结尾爆发了,也并不是由于一个简单的原因,而在前面就积聚了种种复杂的感情。而他年轻的儿子,则没有这种愤怒,而是十分冷静与平和。

在人物刻画上,奉俊昊最不拘泥于刻板印象。如他的《母亲》,打破了母亲一贯的温柔、善良的正面形象,描写了母亲人性黑暗的一面。奉俊昊自己的母亲在首映时就看了这部电影,然而这十年来,从来都没有与他谈论过它。

“气味”是表达《寄生虫》中贫与富界限的媒介

我问了奉俊昊导演,为什么他电影中的主角大都是被社会边缘化的底层小人物。他说,我们看过许多好莱坞电影里主角开挂,超级英雄轻松完成任务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发生。他的电影与超级英雄电影完全相反,作为弱者的主角在生活中要面对许多真实的、非常困难的问题,他们必须想办法克服。因此这些没有金钱、权力、地位的小人物,人们眼中的“弱者”,在电影中是真实自然,具有戏剧张力的。

在《寄生虫》中,贫富之间的差距是电影的戏剧中心。《寄生虫》是他第一次在电影中描述富人的房子与家庭。关于“气味”的描绘,是在富人与穷人碰撞在一起的情境下出现的。在现实中,穷人与富人的生活是自然隔离开的,虽然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然而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圈子与活动范围,交集很少。而在有些生活情境下,比如家教、司机、家政服务,富人与穷人就会处于同一个空间。“气味”正是描述了他们之间的界限。在电影中描绘气味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它无形无声。但他非常明确地想要表现出气味的因素,演员们最终也完美地把它演绎了出来。

很多导演会指导演员表演,而奉俊昊喜欢给演员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会非常精确地准备构图、镜头运动、布光、美工设计等视觉方面的设计,自己创作剧本。他的一部最终剪辑完毕的电影,其中场景往往和他自己最初在剧本中构建的场景并没有差别。在他剧本的框架下,他会放心地任由演员们自由表演,比如让他们修改人物的对话使其更自然,最终完成的结果往往也很出色。

在灵感乍现的时候,已经做好抓住它的准备

大家都非常好奇,现在众多编剧们绞尽脑汁地挤灵感,写出的作品仍旧平平,为什么他的剧本中充盈着各种新奇的灵感。仿佛一切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灵感就这样源源不断地从他脑中冒出。(我们往往称之为“天赋”)

他说,他也没有办法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写剧本。他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如餐厅,或者是咖啡馆。每天三杯咖啡的时间内,他会观察店里的、街上的人,听他们交谈,听到他们生活中有趣的故事也会立即记下来。

在构思《寄生虫》的时候,他记得是2017年8月4日那一天,坐在车上,突然有了灵感,一下子把电影后半段的故事都构建了起来。灵感往往不期而至。要时刻为创作剧本做好准备,在灵感乍现的时候抓住它,记下笔记。

成功无法定义,只是尽力去拍电影

奉俊昊没有办法解释他的几部电影为什么会成功。他自己也是充满了困惑。他对自己的作品一开始并没有完全的把握,拍摄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票房的成功始终是个谜,觉得自己可能只是比较幸运。《杀人回忆》剪辑完成后,投资人一看,觉得是一部烂片,就立即撤资了,但后来电影首映后,票房竟然取得了成功。后来拍摄《汉江怪物》,虽然前一部《杀人回忆》成绩不错,但风格差异太大,投资人对一部关于怪物的电影充满疑虑,所幸一位日本投资人资助我们把这部电影拍完,之后其他投资人才陆续加入。

《寄生虫》在戛纳的成功,他也完全没有预料。当他从戛纳飞回韩国时,看到一百多个记者在机场等候,他还以为他们在等哪位奥运会运动员还是球星。从二十年前拍《绑架门口狗》开始,他的生活一直都是写剧本,拍电影,写剧本,拍电影,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变化。金棕榈颁奖之后,他和剧组的同事们尽兴地喝酒庆祝了一晚,第二天醒来,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上了飞机后又开始构思剧本了。

这样保持初心,专注于剧本与电影创作的导演,我们怎么不会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作者:笑意 Xiaoy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