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如何運用指紋分析發揮個人優勢與認識自我限制
- 此為「Golden Profiling 指紋性格分析師(一級)」王智輝 的畢業作品,發表於 05–2020
引言:
皮紋學一詞早於1926年由康明斯與米德羅創造。(N.M. Durham, C.C. Plato,1990)康明斯嘗試從多個研究方向例如人類學、遺傳研究、精神病學等等,讓過去及現代的學科家,能夠從觀察皮紋之中,得知不同的訊息。經過不同的科學家不斷研究,如Hutchinson、Charlotte Wolff、Dr. Rita Levi Montalcini 、Dr。Stanley Cohen等,發現在指紋模式測試中我們會看到或知道的是人的素質(潛力),特質和才華。(Ayah Edy, Widianto Setiono,2009)
先天性格與後天經驗
上述已清楚表達出,由古至今,不同的科學家都對指紋感到興趣,由其是當發現到指紋與不同的疾病、性格與智能相關。不過,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先天性格時,這又是否代表我們無法改變呢?答案是否定的,人類在經歷不同的事情時,能夠吸引經驗,並改變我們先天的性格。
這也是Golden Profiling的分析分則之一「A+B=C」,現在的我,是由先天性格與後天經驗所塑造而成。這也是我們需要了解先天性格的原因,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強項與限制時,我們便可以更了解自己的行為,從中改善自己及多運用自己的強項,成為一個連自己也喜歡的人。
不同的紋形與手指帶有不同意義:
科學家對指紋的種類有不同研究,直至現在,指紋大約可以分為十一類,即斗形紋,箕形紋、孤形紋等。不同的紋形都代表著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手指代表著不同的大腦區域。由於論文篇幅所限,本論文會主要集中在斗形紋於姆子位置的分析。
左右姆子代表我們的社交與內省性格:
左手姆子代表著右前額葉,右手姆子代表著左前額葉(Ayah Edy, Widianto Setiono,2009),而右前額葉正正是代表住我們的領導能力、人際關係技能、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等。當我們有紋形在左手的姆子,我們外在的性格會特別像該紋形,例如我的左手姆子是孤形紋,我的外在性格會偏向較為內斂,外表會比其他紋形謙卑,而且給別人的感覺會比較平和等等。
左前額葉則代表著自我內省、自我激勵、規劃及協調等。假如我的紋形是囊形紋,我的內在性格會比較容易著重完美、而且對自己的要求會比其他紋形的要高,同時在內省時,需要很多的私人空間,思考問題或規劃時,都需要達致情理兼備。
斗形紋在左右姆子時的性格特徵:
斗形紋的性格比較剛強,工作時十分著重效率與速度。對於斗形紋來說,當有挑戰時,他必需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因此會給人一種壓迫感。斗形紋的人也較著重理性客觀的分析,但對他們來說,面子也是非常重要,因此與他們相處時,需要多加留意說話上,會否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因此,如果斗形紋在左姆子時,他們我外表十分剛強,而且給人陣陣的壓迫感,對於不熟悉他的陌生人,相信都不敢惹起他。但相對地,他們會比較容易領導別人,工作上亦會較為快速。
而斗形紋在右姆子時,他們在內省方面都會較為理性,而且內省的內容都很著重個人層面上,較為容易固執。但他們在規劃上都希望能夠快捷,因此與他們一起執行工作,速度上可能會比其他紋形的快。
發揮個人優勢及認識自我限制:
當我們認識了自己的性格外,便要能夠學懂如何發揮。就以斗形紋在姆指為例,能夠了解自己是較為理性的人,在執行上較容易目標為本,因此可以選擇一些領導上、需要數據上的工作。理性及目標為本的人,在領導上較容易帶領團隊快速完成目標,同時理觀理性分析的性格,可以有理據地說出自己接下工作的原因。因此在團隊上,可以是一位強勁的領導者。
不過,每一紋形都有其限制,但了解限制同樣重要,因為有限制,我們才能積極改善自己。而斗形紋的人由於十分理性,因此在「人情味」方面會較為遜色。在團隊合作中,容易不近人情,讓別人難堪。而左手姆子是斗形紋的朋友,亦容易讓人難以接近。如果與箕形紋相處時,可能會難以理解為何要那麼人性化。
因此斗形紋的人,可以盡可能發揮自己理性分析與目標為本的性格,同時亦可以盡量外表上帶點微笑,及多在別人角度思考。
總結:
指紋分析不但可以讓自己了解自身的優勢及限制,同時亦是一個自我認識的旅程,讓我們明白到,每一個人都有限制。所以,我們不需要與不同的紋形作比較,自己的性格本是獨一無二,與別人比較好與壞意義都不大,反而是當我們了解到自己的性格後,我們要如何運用這份禮物,把自身的限制成為我們的警剔的地方,把自己的優勢在不同的地方幫助更多的人。
參考資料:
Ayah Edy, Widianto Setiono(2009),Apakah Anda Ingin Menemukan Potensi Unggul Anak Anda Sejak Dini?,Grasindo.
Yael Haft-Pomrock(1992), Hands: Aspects of Opposi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Archetypal Chirology, Da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