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紋學沒有「科學根據」(7 點讓你找清思路)

「這件事…跟本沒有科學根據!」「你的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根據?」

Photo by Freddy Kearney on Unsplash

這是大家常常聽到,甚至自己也常說的話。「科學根據」是現代人的權威,有「科學根據」就信得過,反之就是騙人。既然「科學根據」這樣重要,我們一定和它很熟,但想深一層,印象又好似…有點模糊… 什麼是「科學根據」?

1) 什麼是「科學」?

大家可以嘗試在網上search一下,竟然發現有大量文章討論什麼是「科學」,而這些討論就被歸類為「科學哲學」。

原來要為「什麼是科學」劃一條界線極不容易

既然討論「什麼是科學」變成了哲學,那就不是 0 和 1 非黑即白的關係,筆者會嘗試用最客觀最簡單的角度討論「皮紋學沒有科學根據」這題目。

科學的發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著名的哲學家們就開始使用系統性的「科學方法」來研究自然界的現象和探究它們的原因。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有人稱這些為「典型科學」。大家可以這樣想,「典型科學」為科學的天花板,雖然「典型科學」無法精確地預測未來的每一個細節,但是它可以根據目前已有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理論來預測未來的趨勢和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準確度是所有科學中最高的。

2) 什麼是「典型科學」的「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是科學家用來研究自然界的現象和探究它們原因的一套標準流程。科學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1. 觀察:科學家觀察自然界的現象,並記錄觀察結果。
  2. 假設:科學家根據觀察結果提出假設,即對觀察結果作出解釋的可能理論。
  3. 實驗:科學家設計實驗來測試假設是否正確。
  4. 解釋:根據實驗結果,科學家接受或拒絕假設。如果假設被接受,它就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科學理論。如果假設被拒絕,科學家可能會提出新的假設並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通過不斷觀察、假設、實驗和解釋的過程,科學家不斷改進和更新我們對自然界的理解。

3) 「科學」可否推展到其他學問?

有一個理論很好,定義一個學問是否科學,靠「典型科學」加上「科學程度」。「典型典科學」是科學的天花板,有些學問則是在參考「典型科學」之後發展,它們的「科學程度」未如「經典科學」那麼高,但它們都被視為科學,其中一類就是社會科學。

4) 不能 100% 重覆發生就不是科學?

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通常是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驗來獲得科學知識的,但是並不是每一次觀察和實驗都能夠 100% 重覆發生。

在實際應用中,科學家們常常會根據統計學原理來分析和推斷結果,即使某一次觀察或實驗的結果不能 100% 重復發生,也不會對科學的可信度造成影響。

所以,不能 100% 重覆發生的事情,不能就這樣說它不是科學,只要這些事情能夠通過科學方法來解釋和支持,就可以被認為是科學。當然,「典型科學」可以接近 100% 重覆發生,預測未來也是最準確的,例如預測天文現象,哈雷彗星幾時回歸等。

5) 社會科學是否科學?

社會科學是一類研究人類社會和社會現象的學科。社會科學包括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人類社會的結構、機制和運作方式,以及人類行為和決策的規律。社會科學使用多種研究方法,包括:觀察、問卷調查、實驗和文獻研究等,並使用統計學和數理模型來分析和解釋研究結果。研究成果可以用來更好地理解社會現象,並為制定政策和解決社會問題提供參考。

社會科學並不是「典型科學」,這是因為社會科學研究的是人類社會,而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而多變的系統,很難通過控制變量和設計實驗來探究社會現象的原因。此外,人類行為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文化、社會背景、個人經歷和個人特徵等。因此,社會科學更多地使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和觀察等方法來研究社會現象,而不是像「典型科學」那樣通過實驗來研究自然界現象。

根據之前第3點的說法,社會科學的「科學程度」沒有「典型科學」那麼高,但它是科學。

6) 心理學是否科學?

心理學是通過觀察、實驗和統計分析等方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現象的學科。心理學家使用科學方法,例如假設測試、隨機抽樣、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等,來研究人的心理運作。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也經常被其他學科和社會領域所應用,例如教育、健康保健和工作環境等。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7) 皮紋學是否屬於心理學的一種?

皮紋學(皮紋分析、指紋性格分析)主是從人十隻手指的指紋,分析出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先天潛能」,皮紋學的發展也是用上:假設測試、隨機抽樣、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等科學方法來研究人的心理運作,所以皮紋學歸類為心理學。

皮紋學並不是「典型科學」,但它運用科學方法發展,屬於社會科學中,心理學一類。皮紋學有「科學跟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