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研究—歐盟整合理論(新功能主義/現實主義/制度主義/自由間政府主義)

Emma
政治學小教室
Published in
8 min readJan 11, 2021

一.新功能主義

新功能主義專門為了解釋歐洲整合形成的理論,而政府間跟制度是從其他領域調發展後成為解釋區域整合,新功能主義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缺點就是新功能主義比較難解釋其他區域整合。

1. 發展背景:聯邦主義在第一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發展十分熱絡,因為人民迫切的想要和平,但十年過去,人們逐漸淡忘,沒有迫切想要歐洲聯邦,但仍想要整合,因此功能主義出現。

新功能主義是美國學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歐洲整合發展的理論。

2. 定義:

(1) 新功能主義強調利益,但功能主義強調放下民族國家的堅持,在需要合作的時候就針對技術合作,必要時可以放棄國家利益。

但新功能主義強調人與人之間有分歧,強調自利,合作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國家利益的考量,而非為了人類的至善。

(2) 新功能主義強調政治的重要性,功能主義強調去政治化(若過於強調政治的因素難以建立下去),但新功能認為在整合過程中本來就會涉及政治,像是煤鋼共同體一開始基於經濟事務,但到最後的整合後,仍需高級政治層面的運作。功能主義過於樂觀

國際郵政聯盟就是技術方面的合作,並無促進國家的溝通,因此如果只有技術的合作,無法讓國家間消除歧異。

(3) 新功能認為在過程中行為者會逐漸政治化,因為在整合初期,以煤鋼共同體為例,一開始是農業/煤鋼,到單一貨幣的過程中,行為者會體認到更多的權威集中到歐盟層級的超國家/政府間機構,才有可能達到區域整合的目標。

(4) 功能主義不考慮政治整合,因為在學者的設想下未來完全去政治化,變成一個個區域技術組織,並強調分支化

(5) 新功能跟功能都認為會忠誠轉移,對國家的認同會轉到超政治機構

(二) 定義

1. 新功能主義認為在整合過程需要借助外溢(spill over)一杯水放在桌上不會自動滿出來,需要人為的去幫忙,超國家機構扮演外溢效果的推動者。

2. 外溢效果:需要一種自覺,因為國家以前有參與小範圍區域組織,因為成效不錯,國家覺得可以推展到其他地方,新功能主義強調超國家菁英,因為可以有效推動事務的進行,並在超國家機構中協調國家建立共識,超國家機構讓大家知道,合作可以把餅做大,並且讓大家達到期望的目標

3. 新功能主義認為認同可以分割,同時對不同單位效忠,不會相互排斥(我認同自己是亞洲人不會減少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程度),在整合的過程中,政治認同會逐步從國家轉移,不完全會轉移,國家作為民族國家的角色會降低。

4. 步驟:

(1) 學習:自覺的過程,國家認知到區域組織對己有利

(2) 外溢:一個地域的整合會推動其他區域的整合

外溢的類型

A. 功能外溢:煤鋼共同體、歐盟(貨幣/貿易/人員往來),強調經濟領域的互賴,歐盟的申根,沒有邊界管制後,跨界犯罪變得容易,司法跟安全系統要進行合作,申跟也需要取消移民管制,德國人要去法國工作,歐盟授權每個會員國進行立法,立法差異也需要合作;傳染病的擴散。

進行某個領域的整合,會推動其他領域的整合。因為伴隨功能外溢的也會產生部門外溢的效果。

B. 政治外溢:因為想要這個議題通過大家就會合作幫忙

利益跟議題連結,歐盟裏頭立法會變成包裹立法,把好幾個相關利益與議題,讓大家想要的期望都都滿足。

C. 地理外溢:歐盟幾次擴大都是地理外溢的效果。

(3) 認同轉移:從民族國家轉到超國家機構

(三) 評價

1. 第一個區域整合的理論

2. 難以適用西歐跟北美以外的

3. 其解釋力預設的背景因素:

(1) 多元的社會背景:要有多元不同的聲音 才能形成由下往上的力量

(2) 民主政治作基礎

(3) 經濟程度有某種程度的要求(存在在內部市場分工完整的環境,可以自由貿易 市場競爭 要是工業化的水平)

二. 現實主義

如果照新功能主義的邏輯,國家會慢慢消失,事實上並非如此,過去歷史上國家對主權的堅持,導致整合無法進行。英國在1960年提出要加入,但都被戴高樂否決與空椅危機(決委會更有權力或改採多數決的方式決定,如果用一致決比較可以保護國家主權,因為國家可以一票就否決,法國代表為了抗議不要改成多數決而缺席,共同體停擺七個月的時間)

(一) 政府間主義定義

國際的政治動態同時包含合作與分散化,新功能主義只著重合作的現象,學者認為應該也關注不合作的原因。

政府間整合主義者堅持不只內部因素的影響(新功能只關注這個),也要考慮國際體系對整合的影響,因此民族國家的角色仍然重要,大多數的情況下國家利益的重要性遠大於共同體的利益。

在政治敏感度低事務,國家才願意合作,除此之外國家會採取抵抗的態度,我們用既有的國際關係理論就可以解釋區域整合,新功能理論根本不需要。

會員國政府之間的討價還價:條約的簽訂角色都是會員國政府本身,政府間主義解釋民族國家在區域整合過程主動整合的角色。

(二) 政治事務

1. 高政治:政府主權跟認同有關(外交 軍事)

2. 低政治:經貿事務(市場力量大/政府力量小)因為這些事務對政府影像小,政府比較願意進行,也因為這樣農漁業的整合會比較快。

(三) 總論:經濟的整合不會走向政治的整合,國家間的關係不會超過民族國家的合作方式

(四) 評價:

1. 重新將國家定位成行為者單位

2. 把政治跟經濟看成不互通的領域

3. 弱點也在於政治經濟分開,因為不管是甚麼領域都跟政治脫不了關係,只有在經濟的領域國家才能整合,政治領域就無法整合。但低政治領域也是會影響高政治的運作,像是傳染病爆發時,公衛的合作,訊息的分享,對抗疫情的合作,這些都受到政治的影響,很難做出區分。

4. 對於解釋1960年代的歐洲可以,到無法解釋970年代歐洲的整合歷史,歐盟進行外交態度的一致化,歐盟進行大量的政治合作,純粹的經濟主義無法解釋歐洲整合的進程。

5. 也很難解釋德國一開始在歐盟並不是領導者,為何會付出這麼多努力。

三. 制度整合論

制度主義不管你從下往下或從上往下的途徑,制度都會發揮它的影響

制度主義覺得一旦制度環境,相關制度的結果會影響你對利益的判斷/選擇的喜好,進而影響你的行為,制度跟行為者會相互影響

現實主義不強調制度

(一) 國關理論的制度主義的傳統

新興強權的影響跟石油危機的影響

整合不會自動產生國家之間的和平體系,需要透過制度把相互依賴的關係穩固,因此經濟整合+國際制度才會形成安穩的國際秩序

(二) 基本假設

1. 跟新自由主義的假設一樣:無政府狀態+囚徒困境:解決共同行動的困境,囚徒之所以存在,因為行為者沒有互信加上無政府狀態,再行動的時候會採取沒有利益最大化的選項,制度想解決在集體行動因為沒有互信的狀態下。

2. 制度改變國家行為跟偏好:路徑依賴,如果要改變規則就需要付出代價,代價多寡隨者參與國際組織的時間成正比,在評估下,行為者會選擇之前選過的路,稱之路徑依賴,今天有AB兩條路,之後你選A的機率會比選B高。因此國家不會輕易退出國際組織,因為頭洗一半了,要把它洗完。

路徑依賴會形成鎖定的效果,國家偏好會隨著你在組織的時間越長而有調整,要改變既有的路徑就會變成非常困難。

歐盟農業政策在預算中佔有超高比例(50趴),許多會員國認為農業補貼過度保護主義,大家都想調整共同農業政策,但因為他來源以久,改變它非常困難,許多受益者會去抗爭。

3. 國際制度是決策者的理性判斷和利益考量的結果。

(三) 評價:

1. 很強的解釋力

2. 過於強調制度維持國際秩序的作用,忽略國家的角色:國際政治主要行為者還是考慮的自身的利益,有時候不注重制度。像是美國退出國際組織,如果制度主義的推測,制度應該會影響美國在組織利益的判斷,不會退出國際組織

3. 制度難以成為獨立變數:影響區域組織的變數通常是強權國家,且很難從根本改變無政府的狀態,國際政治的脈絡變為嚴密,但仍無法改變此一狀態,且在緊急狀況時,大家會從國際組織中退回國家的單位,制度有它的侷限性。

四. 自由政府間主義

有包含自由主義/現實主義/制度間主義的自由政府間主義,把三種理論的框架放進通一個理論中,試圖說明

(一) 兩層次(國內跟國際層次)三階段

1. 兩層次:

(1) 國內層次:兩種利益的考量,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的考量,經濟是主要的考量,但有時候也會看到地緣政治,看國內的利益團體如何排出偏好的順序。

(2) 歐盟層次:決定誰提出的要求可以被接受,主要涉及國家權力間的大小,強權國的要求比較會重視,偶爾有例外,像是比利時,國內政治複雜,但因非常會談判,知道怎麼樣談判跟其他國家的需求綁在一起,用包裹立法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

超國家機構執委會的主席也會發揮協調斡旋的工作。

2. 三階段:

(3) 偏好的形成

(4) 政府間談判:反映政府間的議價,政府談完以後要落實

(5) 制度選擇:要成立新的機構落實;集中管理有讓渡主權的考量

(二) 主權的共儲(pooling)

把一部分主權交到機構,由他們共同機構做規劃,共同主權不影響國家主權,這樣反而可以進行資源有效的利用。

像是你把錢存去銀行,銀行拿去做投資,但錢還是你的,你也可以拿到利息。

五. 民主和平論(制度主義跟建構主義的基礎)

康德說民主法治精神的共和國+自由商業體系是建立國際和平體系的基礎。因為民主國家發動戰爭,需要經歷一套程序,發動戰爭的成本比較高,因此不會發動。

透過權力分權的制度,讓國家採取對外行動可預測且不衝動,因為民主國家共享同一套價值觀,因此他們可以透過民主的方式解決爭端。

民主國家在統計上少戰爭,但有學者提出少戰爭不代表愛好和平,學者深入研究,得出民主國家在遇到衝突的時候會採其他和平方式溝通。

不是理論,像是政策工具,和平論比較像是西方國家的外交工具與說詞,制度與價值的輸出,但是否真的可以帶來和平,成效還是需要打上問號。

規範性強權透過輸出價值,但歐盟對阿拉伯之春以及烏克蘭輸出後,讓政治環境也沒變得比較好,因此重商主義也導致戰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