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密!最全數據指標體系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不是個事
11 min readOct 23, 2019

此文是《10周入門資料分析》系列的第28篇

想瞭解學習路線,可以先閱讀 學習計畫 | 10周入門資料分析

我還記得剛從事資料分析工作的時候,入職當天,領導就要我梳理業務資料體系。what?我連這家的業務都不瞭解,做什麼?賣什麼?幾個人?多少部門?哪些產品?就扔給我一堆報表和PPT,讓我慢慢研究。

於是我就各種磨,在梳理BI分析體系間,死磕業務報表,記熟PPT,和同事挨個部門調研他們的目標、KPI、關注指標…就這樣在業務質疑的目光下偷學業務,【打破砂鍋問到底】式挖掘分析需求。大半年下來,給公司梳理了第一套業務指標體系,腦子裡也有了清晰的業務框架,那感覺很爽XD。

快速瞭解業務是分析師的一項重要能力,如何瞭解上一篇文章已經說了很多了。尤其是在業務當道的企業裡,所要具備的資料分析能力一定是在深度理解業務的前提下,利用資料來指導業務增長的思維。

為什麼要構建指標體系?

首先,公司增長到一定規模需要。一個成熟的公司,如果沒有指標對業務進行系統衡量,就無法把控業務發展,無法對業務品質進行衡量,尤其現在很多企業多項業務並行,單一資料指標衡量很可能片面化。因此,一個追求增長的企業勢必要利用資料衡量的方式,通過完成的指標體系和資料分析,以資料驅動,找到不足,提升業績。

其次,分析師需要構建資料體系的能力。可能一個成熟專案的指標體系往往經過前人的構建和完善後,已經非常成熟,不必從0開始構建的資料指標體系。但分析師這行幹了幾年後,必須具備從0開始構建資料體系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鑽在需求隊裡,更不是取數永動機。而且在職業生涯中一定會有接觸新公司新業務新行業的的時候,即便是一個專案在在不同生命週期裡,重點業務指標也可能不一樣。

關於指標體系,鮮少有人會分享,畢竟都是各家公司的機密。接下來,我會分享我日常整理的通用業務指標體系,適用于電商、零售、傳統製造業,別的行業我沒有多涉足,但道理是相通的,大家可以看著參考。

  • First part分享零售電商行業

零售電商行業,常用的業務分析場景有銷售、商品、管道、競品、會員等等,而商品可進一步細分為商品的庫存、商品的利潤以及關聯銷售分析。在整個業務分析體系中,電商行業遵循【人貨場】的分析體系,其指標可這樣劃分:

1、銷售類分析

銷售分析主要是為了追蹤銷售情況,與KPI對比,調整銷售策略,進一步提升銷售額。

分析思路:基本上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套用“人貨場的模型來分析”。比如分析客單價下降的原因,從人貨場角度切入的話,可建立如下的分析模型:

分析方法:資料分析可通過資料對比、極值、預測的方式來分析

  • 對比:比如事業部銷售額排行榜、銷售額貢獻度、城市排行榜等等
  • 極值:比如月銷售額最高紀錄,激勵銷售人員或事業部突破記錄
  • 預測:根據權重曲線預測未來的銷售額

2、商品分析

商品分析是基於商品的一個流程管理 — — 進銷存。比如商品庫存太大,佔用資金,則採購進貨不合理;商品陳列不合理,造成發貨不及時,銷售滯後。

商品分析體系 — — “進銷存”思路,常用的指標如商品的折扣率、動銷率、周轉率等。

3、會員資料分析

是一方面可以指導銷售營運,另一方面是提高行銷的精准度,增加用戶的粘性,減少流失。

會員分析管理體系

4、其他管理分析

主要是人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資料分析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員結構分析,另一方面是人力效能的分析。在人效分析過程中最關注兩個指標,人均產出和人員費用產出率。人員結構分析包括不同職能部門的人力結構、不同層級的人才結構、不同工作年限的人才結構等等。分析人力結構是防止人才的斷層,在招聘上做好預案,優化薪酬分佈。

重要指標理解:

1. 毛利率 =(銷售收入一營業成本)/ 銷售收入

2. 純利率 =(銷售收入一營業成本一費用)/ 銷售收入

3. 交叉比率 = 商品毛利率 * 商品周轉率

4. 商品周轉率 = 銷售收入 /((期初庫存值+期末庫存值)/2)

5. 回款金額達成率 = 回款金額 / 欠款金額

6. 回款客戶達成率 = 回款客戶數 / 欠款客戶數

7. 聯營扣率,例如賣掉一個貨,銀聯和品牌商要扣掉其中的35%,那麼我就只能結到收入的65%

8. 租售比 = 租金/銷售額,租金倍率是它的倒數

9. 新客戶成本=投入的行銷費用/行銷生成的新客戶數量

10. 費銷比=行銷費用/訂單金額

11. 進店率=進店人數/路過人數

12. 試用率=試用顧客數/進店顧客數

13. 觸摸率=觸摸率/進店顧客數

14. 成交率=成交顧客數/進店顧客數

15. 大宗交易占比=大宗購買金額/總銷售額

16. 銷售坪效=銷售額/店鋪面積

17. 利潤坪效=利潤額/店鋪面積

18. 銷售人效=銷售額/店鋪人數

19. 利潤人效=利潤額/店鋪員工數

20. 租金倍率=銷售額/租金

21. 競品指數:本公司銷售額、量/競爭對手銷售額、量

22. 費銷比=促銷費用金額/促銷期間產生的銷售額

23. 促銷爆發度 =(促銷期間平均權重銷售額一促銷前平均權重銷售額)/促銷前平均權重銷售額,可以反映促銷活動的成功程度

24. 促銷衰減度 =(促銷期間平均權重銷售額一促銷後平均權重銷售額)/促銷前平均權重銷售額關聯度分析,主要看促銷期間連帶率情況

25. 淨開店率 =(開店數一關店數)/期初店鋪數

26. 採購三度:廣度、寬度、深度

  • 廣度:商品的品類數,廣度比=採購的商品品類數/可採購的商品品類數,代表了商品品類多樣化,滿足客戶一站式購買需求相關
  • 寬度:採購的sku總數,寬度比=採購的sku總數/可採購的商品sku總數,寬度代表了商品的豐富性和可選擇程度。
  • 深度:商品的總數量/採購的總sku數,深度比:深度/採購目標深度,深度代表平均每個sku商品數量,深度越大越不容易斷貨但是容易造成庫存積壓

27. 覆蓋度:某款產品銷售的店鋪數/適合銷售該產品的總店鋪數,一般連鎖性企業用。

28. 采銷匹配度,就說看各個分類的銷售比例和採購比例,是不是相對應的。

29. 訂單滿足率 = 訂單中能夠供應的商品數量總和/訂單商品數量總和,反映缺貨狀態的指標

30. 訂單執行率 = 能夠執行的訂單數量/訂單總數量,訂單單位,執行情況,和訂單滿足率是有區別的

31. 準時交貨率=準時交貨的訂單數/能夠執行的訂單數

32. 訂單回應週期確認收貨時間-下單時間

33. 庫存周轉率=

  • 出庫數量/((期初庫存+期末庫存)/2)
  • 銷售數量/((期初庫存+期末庫存)/2)

上面這種期初期末的形式容易造成人為造假,故意壓低庫存的情況,分母可以採購平均庫存來代替

34. 物流成本占比=物流成本/(期末庫存金額+期中出庫金額)

35. 客戶投訴率=客戶投訴訂單批次/訂單總數

36. 庫存天數=期末庫存金額/(某個銷售期的銷售金額/銷售期天數)

37. 存銷比=期末庫存金額/某個銷售期的銷售金額

38. 有效庫存比=有效庫存金額/庫存金額。殘次商品、過季商品、沒有銷售紀錄的商品都屬於無效庫存

39. 售馨率=某段時間內銷售數量/(期初數量+期中進貨數量),檢驗商品消化速度的指標

40. 折扣率=實際金額/標準價

41. 動銷率=一段時間內的銷售過的sku數量/(期初sku數量+期中進貨的sku數量)。分析物件可以是品類、類別、sku等等

42. 缺貨率=期間有缺貨紀錄的商品數/(期初商品數+期中進貨的商品數)

43. 價格彈性指數=銷售上升百分比/價格下降百分比=銷售變動比率/價格變動比率

44. 價格帶寬度,同類商品的最高價格到最低價格

45. 價格帶深度,價格帶內可夠選擇的sku數

46. 購物籃係數,某段時間的商品銷售總數/某段時間的購物籃總數

47. 客單價=銷售的總金額/有交易的顧客總數,客單價可以反映顧客的品質、店鋪員工的銷售能力、還可以反映店鋪的商品組合等

48. 連帶率=銷售總數量/成交總單數,反應客戶購買深度,有多個稱謂,例如附加值、效益比、平均客件數、購物籃係數等

49. 單品連帶率=含該單品的銷售總數量/成交總單數

50. 品類連帶率=含該品類的銷售總數量/成交總單數

51. 會員貢獻率=會員銷售總額/銷售總金額,會員貢獻率不是越高越好,不同的企業會有個不同的合力區間

52. 有效會員數,滿足一定貿易條件的會員,比如12個月內至少有一次消費的會員

53. 會員回購、回頭率,某段時間內有交易的老會員數/期初有效會員數,一般在月、季度、年度上分析。和回頭率是有區別的,回頭率是某段時間內到過店鋪的老會員數/期初有效會員數,不一定產生消費

54. 會員流失率,某段時間內流失掉的會員數/期初有效會員數。這樣直接算不是很準確,每個會員的品質不一樣,不同的會員有不同的權重值。

55. 流失權重值=流失會員客單價/有效會員平均客單價

56. 相對會員流失率=某段時間流失會員數了*流失權重值/期初有效會員數

接下來開啟服裝行業指標體系,主要是門店這塊:

搭建服裝零售資料分析體系,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尋找業務主體作為核心,圍繞著它們進行各項全面的體系化的報表、分析。常用的就是商品、終端、顧客、員工,依舊是“、【人貨場】,這個分析體系理論上其實適用於大部分的公司零售業務,包括品牌商、代理商。

下圖:服裝行業指標體系(還在完善中)

1、商品管理

商品,最核心的主體。圍繞商品的分析,從分析的組織層級來看,監控商品訂進銷存狀況,既關注總體級別,也關注具體終端級別,整合起來做到“一盤棋”式的掌控商品運作全盤動態。

從內容上來看,有兩個重點的部分,分別是結構分析和商品消化跟進。結構分析掌握期間、累計的品類結構、年季波段結構、色碼結構等,常用指標有各類結構占比;商品消化分析,跟進訂單執行、零售消化,常用指標有售罄率、存銷比等。

2、終端管理

終端,是線下商品零售的交易地點,零售績會設定到終端,通過在終端運營來完成。與商品一樣,也是常規性的“老牌”分析物件。

關於終端分析,總的看來,兩個核心是業績的監控與各項運營KPI的觀測。通過成長性、目標管理、趨勢、結構等分析方法與各項KPI的結合,組成形形色色的分析應用。

事實上,很多企業商品部門也會很關注終端的零售,而直營管理部門則少不了關注貨品結構和暢滯銷分析。

3、顧客管理

顧客,購買商品的人,尤其是其中的VIP顧客的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的理念已為多數企業熟知。讓來的顧客成交、再來、再買,通過耕耘VIP顧客,提升企業的業績。

VIP顧客的分析,可以從VIP顧客群體的發展、群體特徵、消費行為特點、分群、活動管理等方面進行。

VIP顧客可以有相當多的屬性,越是豐富且詳盡,便可以愈好的描述到VIP全方面的特徵,從年齡段等到穿著風格乃至到生活方式等,當建立維護好了VIP顧客主資料,可以基於此回饋至於前臺業務系統和店員。

4、員工管理

員工,在零售分析中,員工主要為店員。終端的業績,最終都是由店員來實現。通過資料分析,發現出店員的短板和長處,採取相應措施,提升其業績,便是提升終端業績、企業業績。

店員分析,最為基礎的是店員的業績和銷售技巧相關KPI如聯單等。衍生發展可以分析店鋪人效、店員的綜合銷售特徵,如商品品類特徵等方面,通過知識傳遞加以發揚,從而促進商品的銷售。

最後,指標很多很細很複雜,幾個核心關鍵指標是要耳熟能詳的,比方說,直接業績指標:

  • 營業額
  • 同期業績增長率
  • 達成率
  • 坪效
  • 人效

比如,管理指標

  • 客單價ATV
  • 零售單價ASP
  • 無條碼率
  • 丟失率
  • 崗位貢獻率
  • 近效比
  • 折扣率
  • 連帶銷售率
  • VIP情況
  • 報損率
  • 崗位完成率
  • 庫存周轉博
  • 分類貨品銷售占比

>>>

我是「數據分析那些事」。常年分享數據分析乾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按贊我的臉書,期待你與我的互動!

滑鼠一直按,最多50下,你會給努力的小編多少次的clap :XD

>>>

系列文回顧:

更多精彩好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小編頭像或數據分析那些事查看!

--

--

數據分析那些事
數據分析不是個事

這是一個專注於數據分析職場的內容部落格,聚焦一批數據分析愛好者,在這裡,我會分享數據分析相關知識點推送、(工具/書籍)等推薦、職場心得、熱點資訊剖析以及資源大盤點,希望同樣熱愛數據的我們一同進步! 臉書會有更多互動喔:https://www.facebook.com/shujvfen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