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9 國外留學回家接業 百年茶行透露製茶過程繁雜

文化一周 Culture Journal
culture journal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n 10, 2020
位於大稻埕的百年茶行。攝|蘇品綱

文|蘇品綱

晚清時期,茶取代蔗糖成為臺灣出口額第一的商品。依偎在淡水河邊,創立於1890年的「有記名茶WANGTEA」,在大稻埕為數已不多的茶葉商行,如今傳承至第五代。

到消費者手中的商品茶製作過程繁瑣,須經一連串加工。有記名茶第五代負責人王聖鈞解釋,前置工作稱「粗製」,由茶農負責採摘、萎凋、殺菁、揉捻和乾燥等流程,完成得到毛茶後,後半段則由「有記名茶WANGTEA」接手。

有記名茶接手後續精製流程,依序為檢驗、揀梗、烘焙、拼配、風選和包裝。第一步檢驗毛茶中農藥殘留符合標準,再「揀梗」把茶枝、茶梗部分挑出。以熱源不同的木炭、烤箱烘不同茶種,再透過評茶師的經驗與技術把具有共性而形質不一的產品,拼合在一起,為「拼配」。「風選」則依據茶葉重量、體積、形狀、和擋風面大小的差別,利用風力作用揚去茶葉輕重,和非茶類夾雜物的機器,是精製茶成品前最後一步加工作業,最後包裝出售。

一片茶葉的好壞,任何環節都相當重要,從樹源品種到茶園的管理照料,大自然界的天氣、土壤、水、都會影響到茶樹的生長。事實上,一顆茶樹可以做成任何一種茶葉,不過王聖鈞提醒,還是得看適不適合,風味恰不恰當。

王聖鈞於茶行內論茶。攝|蘇品綱

王聖鈞在2012年剛完成波士頓大學國際營銷碩士後,便回到家裡接班。這些經驗讓他更了解茶葉背後其他經營管理的學問,結合文化導覽及主題策展,吸引年輕人走進茶行,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茶走入日常。

進烘焙機前的毛茶。攝|蘇品綱

茶葉由茶農負責之前期製程

採摘:每45天左右採收一次茶菁。(新鮮的葉子)

萎凋:一種氧化作用,將茶菁接觸空氣,讓茶菁的每個細胞引起化學作用。

殺菁:藉由熱抑制茶葉中多酚氧化酵素的活性,使茶葉水分消散、葉片變軟,去除茶葉不良的菁味。

揉捻:使茶葉捲曲成條狀,並破壞茶葉的細胞結構,使茶葉的汁液流出附著於表面,增加沖泡時的風味。

乾燥:減少微生物生長及化學反應以利保存,並使茶葉形狀固定以利包裝及運送,及增加茶葉風味。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葉改良場

--

--

文化一周 Culture Journal
culture journal

本報為文化大學新聞系三年級學生的實習媒體,從採訪、編輯、排版以及廣告經費等來源,由學生獨立運作,非隸屬於文大校方或任何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