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不藏私】使用者故事對照 Part 3

Vince Huang
【文思不藏私】
3 min readOct 4, 2017
https://image.slidesharecdn.com/yhvrrjswqo65wwaznow0-140618094831-phpapp02/95/impact-maps-and-story-maps-delivering-what-really-matters-6-638.jpg?cb=1403085006

故事的分解

每一個產品需求都有一個中心目標(Goals),我們可以透過『影響地圖』了解『為什麼(Why)?』『是誰(Who)?』『如何(How)?』『是什麼(What)?』來可視化產品需求及其背後的假設與影響(Impact)。

其次才是預期『交付的產物』(Deliverables),由這些『交付的產物』衍伸出的則是『使用者故事集』(User Activities)。有些時候我們也會用『主題』(Theme)這個詞來描述這一群相關聯的『使用者故事集』。『使用者故事對照』把這個過程稱為『岩石分解』,將大岩石分解成小岩石,也是就是將大故事分解成小故事的過程。其中分解岩石的槌子就像是分解故事用的『對話』一樣。

『對話是分解大故事的最佳工具之一』

http://jpattonassociates.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discovery-iterations-1024x415.jpg

故事的發掘

同時間發掘(Discovery)一些問題,認真檢視我們的假設並且驗證他們。這些最後產生出來的

  1. 『你相信哪些客戶和使用者將使用你的解決方案?』
  2. 『沒有你的解決方案,他們目前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
  3. 『你的解決方案將如何改變他們的世界?』
  4. 『你的解決方案可能採用什麼樣的行為與外觀?』
  5. 『你的解決方案可能花費多久時間建造?』

『對話』的目的在於傳播資訊與分享共同的理解。讓開發者、使用者、及參與軟體建造的其他團隊成員一起進一步討論,深入細節中並同意『確認』的事項,產生出每個故事的驗收條件(Accptance Criteria)。最後將這些達成共識的故事就會被帶進下一回合的開發衝刺(Sprint)或迭代(Iteration)。這些過程的目的是幫助理解產品與需求,可能在『衝刺規劃』(Sprint Planning)、『待處理項目精煉會議』(Product Backlog Refinement)或『每日站立會議』(Daily Standup Meeting)發生。

故事的評估

不管你是不是有跑 Scrum,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需要有停下來進行審查與反思的時間。停下來,好好的檢視目前故事的開發品質,計劃是否有效呢?做出來的東西跟預期的一樣嗎?比預期花更多或更少時間呢?這是一個讓我們調整跟改變的最佳契機,讓產品有更好的品質,讓事情能按預期的完成。

  1. 跟客戶與使用者一起評估、測試
  2. 跟利害關係人一起評估、測試
  3. 定期釋出並且持續的進行評估、測試

延伸閱讀

【使用者故事 1】【使用者故事 2】【使用者故事 3】【使用者故事 4

--

--

Vince Huang
【文思不藏私】

A Product Owner in software company, interests include agile/scrum, machine learning and mobile design. https://www.linkedin.com/in/kuoyu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