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真的「致敬」 — IKEA檯燈廣告未完待續中…

hidry
文案小劇場
Published in
4 min readSep 15, 2018

在廣告產業裡,你會發現很多互相「致敬」的案例。

找不到靈感的時候,看看別人的廣告,找找有沒有哪些點子可以用。跟客戶提案的時候,怕客戶光看腳本沒感覺,於是找了方便想像的reference以利提案,結果客戶看了喜歡,就決定照著拍…。

如果要用很高的道德標準去檢視,大概八成以上的廣告都不ok。畢竟廣告是種高度淘汰性的娛樂,所以除了業內人士,或者你是樹大招風的恐龍品牌,不太會有人吃飽太閒去抓說你「致敬」了誰。

但很少會有機會,能夠正大光明地向一個經典的廣告致敬。最近的IKEA就做了這件事。

加拿大IKEA最近一支名為Lamp2的廣告,仿照2002年的Lamp,重新賦予新的轉折與意念。

2002年的Lamp概念很簡單,就是歌頌消費主義至上的精神:「東西永遠是新的好。」但經過Spike Jones的巧手,用嘲諷的語調玩弄人們戀物的心理。就算他最後告訴你「你們會為這個燈感傷,簡直是瘋了。因為這個燈沒有感情,新的好多了!」心中的罪惡感也沒有因此少幾分。

這支廣告獲得無數大獎,也成為了足以放入教科書的廣告經典。甚至像是導演戴立忍,都引用這支廣告來分析他心目中表演狀態:
「是誰在調度情感?誰在完成表演?它只是盞檯燈,無論劇組工作人員對它做了什麼,它還是一盞檯燈,真正「表演」的,是觀者。完成「角色」的,也是觀者。而且因為不同觀者生命經驗的不同、認知方式的差異,每個被完成的「角色」也不盡相同。」
「讓觀眾自己表演。」
「檯燈辦到了。探詢表演的你,向檯燈學習吧,它顯然是高明的演員。」

我想他想提醒的可能是演員不要overacting,要留足夠的空間去給觀眾詮釋。但其實讓這支廣告真正完成表演的,是Spike Jones純熟的鏡頭語言,透過鏡頭的正反向凝視、推近拉遠、鏡位的高低、以及音樂的鋪陳,讓這盞燈有了感傷的情緒。俗話說,擺顆西瓜也能上。

這個百看不厭的小短片,又有了怎樣的新版本呢?

回到原本棄置檯燈的街角,溫暖的日光升起。一位路過的小女孩把檯燈撿了回家。換上新的LED燈泡,點亮了檯燈的新生命,陪伴小女孩讀書、遊戲、甚至睡覺?

突然,和當年同樣由Jonas Fornander這位演員飾演的說書人,再次站到觀眾面前,說的話卻更多了鼓勵:「你們會為這個檯燈感到高興,你沒瘋,重新再利用才更好!」

Rethink Canada的創意總監Aaron Starkman說,當初接到brief之後,有人在動腦會議上開玩笑說:「我們把那個舊的紅色檯燈撿起來用就好啦~」卻很快就點燃所有人的創意思考,於是完成了這個腳本。

廣告的想法只是起因於會議上的玩笑:「就把那個舊的紅色檯燈撿起來用就好啦~」

有意思的是,這樣的過程中,創意同樣遇到了各種IKEA內部的質疑:

「沒看過前一支廣告的觀眾怎麼辦?」、「我們需要冒險拍續集嗎?比不上前一支怎麼辦?」甚至很多導演都對於模仿別人的作品感到興趣缺缺(還是不敢?)當然還是要有人出來力排眾議,把事情完成。

成果來說,雖然影像上本身並沒有特別優秀之處(怎麼不找Spike Jones再來拍一次,肯定更有意思。),但他巧妙是在和前一支廣告的對話,重新反省。

這兩個隔了十六年的聲音,傳達了更多的,是持續演進的時代精神。千禧年的人類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認為不斷消費、刺激經濟成長,才是正確的方向。但近年來由於各種氣候變遷、環保問題越來越難以忽略,人們於是開始反省過度消費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與負擔。

聽起來很政治正確啦。不知道過幾年,會不會又有人繼續玩下去呢?

不過廣告歸廣告,IKEA你們也把產品做耐用一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