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250 萬找顧問,產能卻下滑?李境展堅信「導敏捷才能做好生意」,半年後業績成長 200 %
鈦坦科技當年為了轉型敏捷,找來外部顧問協助,花費超過 250 萬的顧問導入費!,管理階層認為,導入敏捷即一種投資,要將視野放在中長期!
他是工程師,也是設計師,白天化身經理人,下班扮演說書人,帶領「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獲「新加坡電腦協會」評選為 2017 年「最值得效力的科技公司」,與埃森哲(Accenture)、IBM、紅帽(RedHat)等跨國大企業並列排行榜上。在亞洲,提及「敏捷」二字,幾乎離不開他的名字。
李境展,現任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的總經理,負責管理新加坡總公司和台灣分公司的業務,雖已躋身知名的產業領袖,卻自謙為「敏捷說書人」,期盼透過敏捷的思維與方法,幫助台灣企業在變動不居的 「霧卡」( VUCA )時代 做好生意。
自幼喜愛團隊合作,大學始知「科技可以是門好生意」
身為團隊的領導者,「團隊」兩字,早在李境展幼時就有了深刻的意義萌芽,「我記得小時候參加了扯鈴、童軍、合唱團和樂隊等團體,這些都是『一出包就很明顯』的活動,因此我很看重團隊中夥伴彼此間的協作。」尤其有一句童軍的名言,令他在往後的人生有深刻體悟:
「讓營地比你來時更乾淨。」他回憶說,當時不覺得這句話有什麼了不起的,但隨著人生境界的提昇,他發現很多事情都與這個被錨定的信念有關,「像是來到新團隊、接手新產品,都是在做梳理、分類、排序、盤點的工作,如今回想起童軍的精神,感受就特別深刻。」
學生時期的李境展,就讀資管系與數位媒體設計研究所,親身參與了台灣數位起飛的歷程,從大三時就開始了網路生意的啟蒙,「當時網咖經濟盛行,我在一間網咖擔任晚班的系統工程師,老闆是國外回來的,」雖然他打趣地說,「其實我做的只是幫客人重開機啦!」但這段經驗令他學習到網際網路與生活服務的結合、網路如何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意賣給客人,也開啟了日後成為「敏捷生意人」思維的起點。
鈦坦科技遭遇「霧卡時代」:生意下滑,舊方法失靈
畢業後的李境展曾至 ISP 公司服務, 2006 年在同事的邀請下,來到以「企業線上服務平台軟體開發」為核心業務的新加坡商鈦坦科技。前幾年公司發展得相當順利,團隊從 10 人擴編至百人,李境展回憶,「那陣子團隊的成長也很『敏捷』,幾乎每天都在打仗。」不過來到 2012 年,市場出現詭譎的變化,鈦坦科技「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獲得好成果」,很多舊方法都在失靈。
2012 年,是 iPhone5 上市的年代,自拍一詞逐漸在社群普及,「數位轉型」一詞要在 2 年後才大舉滲透全球產業的語境。但科技業的市場,已悄悄發生質變,「產品都不銷售,連客戶的生意也在衰退。」李境展分析,「現在知道,那時候是遇上產業的霧卡時代了!」
「霧卡」(VUCA)一詞源自美軍,亦指在軍事行動中時常面臨著「不穩定性」(Volatility)、「不確定」(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四大無可預期的特性,因此軍事人員必須跟著戰場環境與戰爭的變化做反應。在商場上,由於數位科技的跳躍發展,消費模式與行為不斷改變,也充分體現了霧卡的現象。
以軟體業來說,過去採取 瀑布式開發 ,產品從開發到進入市場,往往要耗時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很多時候市場已經變了,需求沒了,但我們都不知道。加上鈦坦是做 B2B 的生意,都是客戶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但我們沒有蒐集市場回饋,甚至連客戶拿到產品後是怎麼賣的都不知道。」
鈦坦科技導入敏捷,縮短需求盤點與開發週期
當時,國外的《敏捷軟體開發宣言》已發表超過十年,迅速在歐美的軟體業掀起產業革命,鈦坦科技輾轉得知「敏捷」方法後,也嘗試將之導入。但,敏捷,要如何幫助企業開拓生意?如何讓事情「快」起來?
李境展剖析,敏捷開發初期會有兩個指標:第一個指標,當需求從客戶或市場端接收後,可以在多久內規劃盤點成為產品專案進入開發項目,這個週期是可以被量化的。「有些組織光是上報到決定要不要做,可能就要三到六個月,因此我常聽到管理者抱怨說,『這件事怎麼不早點講?』。敏捷,恰好有個清晰的方法,制度性地讓很多事情可以被『早點講』。」
第二個指標,即是進入開發的項目到產品上線的時程能否提前?包含需求確認、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營運。以軟體公司來說,傳統的人工測試,從需求進來到進入市場,再怎麼快都是一到三個月,「透過敏捷方法,可能縮短到五天,最多不會超過十四天,這個就是很明確的量化指標。」
除了需求梳理與產品開發的週期被縮短了,李境展更強調,「敏捷並非工程師的 coding 開發速度變快,而是它有系統地把客戶的需求做小增量的調整,推到市場上做驗證,獲得回饋後,然後進入下個迭代,這才是敏捷快的地方。」
因此, 李境展的敏捷心法有三個關鍵:小增量、蒐集回饋、持續迭代。這也是他多年來「說書」的精華所在。
敏捷顧問費超過 250 萬,卻創造兩倍營收,躋身冠軍企業
被問及鈦坦科技當年花了多少錢導入敏捷、又在多久後看到成果?李境展掐指大方地透露,「一個顧問,一個月,兩萬新幣(約 41.9 萬台幣),六個月就是約 251 萬台幣。」
他認為, 導入敏捷即一種投資,要將視野放在中長期 ,「很多時候,企業主帶走一兩個觀念,可能就省下上百萬、上千萬。」舉例而言,當企業家發現一個好生意,在敏捷的框架下,會先區分究竟是「想要」還是「需要」?初期會先透過拆分測試、市場實驗、使用者訪談等過程,確保產品在市場上有真實的需求,而不是覺得有需求就馬上進入開發,「畢竟軟體開發這回事,動輒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的成本。」
對李境展來說,敏捷方法初期可以幫企業主省錢、降低風險,後期則是加快在市場上賺錢的速度,它不只是一個軟體開發的模式,也是一種商業經營、拓展生意的學問。
李境展在接受敏捷方法的洗禮後,帶領鈦坦科技衝破霧卡時代的商業困局,一年後業績成長 200 %, 2017 年被新加坡電腦協會評為「最值得效力的科技公司」,先後榮獲 HRAsia 最佳企業雇主獎、 APACCIOOutlook 2018 亞太區十大敏捷企業、 2018 百大MVP經理人 、新加坡敏捷名人堂等殊榮。
敏捷其實快不起來!認真打底才能起飛
許多人看見鈦坦科技的成功,紛紛詢問「怎樣可以更快看見敏捷的成效?」但李境展坦言,「敏捷其實快不起來,」尤其在導入的前六個月,產能跟績效可能是會下滑的,比如員工可能要在假日和下班後撥出時間來上課、參加社群、參加研討會、大量閱讀和持續練習,在客戶的業務壓力下同時還要學習新技能,這些都是導入時會有的摩擦。
但他指出,前半年是起飛前的醞釀期,時間會用在做團隊建立與技術打底,和產品需求待辦清單的梳理。但六個月後,需求清晰了,開始跟客戶溝通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把資源集中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面,就會有「快」的感覺,業務也會開始成長。
此外,在半年的敏捷轉型過後,「組織、成員、產品的協調才會有彈性,彈性是一種生機的概念,也就是生意的流動。」他也期許每位企業主都可以當個「敏捷生意人」,利用這套方法,一起在混沌的霧卡時代撥雲見日。
🌻 了解更多鈦坦科技👉
【鈦愛 Talk 】https://bit.ly/3dIusKS
【鈦坦人日常】https://bit.ly/3ff2MN9
🌻 對於我們文章有哪些建議與回饋,都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建議可以讓我們更進步!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在下方拍個手,給我們一點鼓勵,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