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的迷失 — 理論消化不良

日本麻雀的玩家如果想進步,除了多實戰,看書或請教上級者也是很重要的途徑。不過,很多新手往往在吸收完某種上級者提出的理論後,都會陷入一段消化不良的時期,成績不升反跌,甚至連最基本的技術都會像遺忘了一樣。這個現象其實源自對上級者的理論的誤解以及喜歡新嘗試的心理,只有保持正確的態度去看待上級者的理論,才可以在學習的路途上避免迷失。

上級理論的背後

很多時,如果我們在實體麻雀觀戰時看到上級者打出很神奇的應手,第一時間當然是想請教其背後的想法,於是會去發問。然而,為免對話變得冗長,同時因爲不確定聽者是否有意欲去聽長篇大論,通常簡單四五句答完問題就會結束對話。但就本人的淺見,基本上沒有一種上級者的技術是可以如此用三言兩語概括的。一個理論從背後的原理,到可否應用的判斷,再到與其他理論考慮的優次,不寫個三四千字根本不可能解釋的完整。而四五句其實是最危險的闡述長度。如果上級者只是抛下一句話,聽者很容易意識到他連這個理論的皮毛也沾不上邊,可能只是知道了一個新的Technical term而已。但配上簡單的闡述,聽者很容易誤以爲自己已經知道整個理論,在實戰時便會錯誤應用。

假設你看到一個上級者放棄兩面形及平和去留兩嵌形,然後愚形立直一發自摸,當你去問他爲何作出這個決定時,他告訴你:因爲按點棒狀況,其中兩家的手順(省略幾句實際手順的引用及分析)很有可能是大數字的三色,因此我判斷67p的兩面良形會不及246p的兩嵌容易進張。因爲中間的手順引用及分析實在太精彩,你忍不住加以仿效,下場當然是打得一塌糊塗。

上級者的理論背後其實牽涉一大堆前提。例如上述的讀牌,光是前提就有:一、同桌的玩家都是中上級者;二、所有玩家向聼牌形進發,目前沒有人棄和或兜牌;三、沒有人做七對子;四、玩家自己的手牌偏向門前立直路綫。而其他考量就有:一、手上搭子的不可見枚數;二、是否已到該考慮無役形聼的巡目;三、留多一張數牌組成兩嵌形的危險度問題;其他諸如此類,不能盡錄。上級者當然是已就上述各點作出全盤考量,但有人問起時,他總不可能從頭講起,回答説:首先,我知道他們(同桌選手)是中上級者……(下刪一萬字)

同樣的情況在看書吸收理論時也會發生,有時是讀者自己只對結論有印象,不太記得推論過程和書中舉例,有時是作者本身就只以一兩段的曖昧篇幅撰文。而且老實説,詳盡的解説,聽者/讀者本身也不會一時三刻消化得來。因此,本人的建議是如果真的有心學習,就要追問,並審視自己的掌握程度。要不就直接當沒有聽過,他日再慢慢領略。不能只得到一兩句解答就自以爲明白,肆意應用。而如果有後續問題但已經不是可以再翻問當事人的場合,或看書後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找個瞭解你牌風又肯被你煩的中上級者瘋狂追問吧。當然,如果被請教者顯得不耐煩或已表明目前發問者的已有知識或許未能輕易掌握,那就為人為己,拿出基本尊重,當作沒聽過就算了。畢竟進步還是要循序漸進的。

喜歡新嘗試的心理

上級者雖然理論衆多,但打出神奇應手的情況其實很有限,更多時候是穩打穩扎的攻守判斷以及前後一致的決定才是致勝關鍵。亦即是説那些細緻的理論并不會被頻繁派上用場,很多上級者是把理論放在腦中,在有需要時才會運用。然而,初次接觸理論的玩家大多都有想嘗試新奇的東西的心理,三不五時就去硬讀牌,硬用bluff。已經不是在想這個點數這副手牌要如何應對,而是在想到底怎樣才能把這種炫技套進每一局。當打日本麻雀時不是由場況主導思考,而是由盡用某種技術的角度去主導思考,那就注定只會打得一塌糊塗。

這也是爲什麽很多新人在吸收完某種上級者提出的理論後,會連最基本的技術都像遺忘了一樣。要謹記,理論再多也好,不懂得權衡主次就是學來也無謂。讀牌也好、bluff也好、基本的點棒狀況判斷也好,都只是技術的一種,名字比較fancy或高深并不會令其變得好用。能夠根據場況決定運用技術的優次,才是致勝的不二法門。

新手突破瓶頸的方法

新手在接觸新的理論後,建議盡可能在情況許可下向提出者或運用純熟的人問出詳細的思路,有不明白時便加以追問,再因應掌握程度及上級者的建議決定是否應該精研下去。如果光聽已經感吃力,建議暫時先放一邊。而實戰時建議不要有希望能用到某種理論或者最近學到的某種理論印象很深刻的想法。平常心地把理論放在腦中備用,適當時作出適當的判斷就好。要完全斬斷喜歡新嘗試的心理。

--

--

Hebe Ma-sou
日本麻雀ー新手的迷失

日本麻雀隨筆小品,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歡迎指正或討論。絶無荼毒心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