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人生|我們路上見

這種生活我最喜歡的一點是沒有最終的告別。我在這裡遇見過幾百個人,從來都不必道別。我都說「我們路上見」。真的,我都會再見到他們。我打從心裡相信,我們後會有期。_《遊牧人生》

這不是《遊牧人生》(Nomadland) 的影評。還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我的前男友確實就像《遊牧人生》裡的女主角一樣住在自己改裝的小貨車裡。他的車裡有床、有櫃子、有窗簾、蠟燭與澳洲原住民國旗等裝飾品。事實上去澳洲打工度假的人,過的都是遊牧人生,不管是住在車裡還是住在屋簷下,共同的特色都是一城到一城,哪裡有工作就往哪裡去,沒工作就探索廣柔的澳洲大地。

但對我來說,還有另一種遊牧人生,那就是中了旅行的癮,不斷得再出發的背包客人生。然而不管哪一種人生,只要是自己選擇的都是好人生。因為,不管在路上還是定居一隅,自己都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See you down the road

身為一個三十幾歲的背包客,對於背包客的遊牧人生,我有下面幾點心得希望嚮往遊牧人生的人在上路之前可以先知道與準備。

1.遊牧人生的經濟問題

旅行會上癮,旅行也要趁年輕。若能在大學剛畢業甚至還沒畢業就去從事一趟長期自助旅行會對人生大有助益。因為旅行向來能夠幫助人看清方向或帶來啟發。出門時若還年輕,回來時便不至於太老。社會傾向給年輕人更大的包容,使得年輕時不管去嘗試什麼,都得到更多的支持,也更容易成功。簡單來說,若一次長期旅行就能夠找到一個方向,無疑非常幸運。

然而,更常發生情況的卻是多次旅行也無法找到一個人生的下錨點,不確定自己該往哪一個方向走。三十歲之前,重複離開回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職場都能接受。但不幸地,若超過三十歲都還沒找到一個支持持續上路的謀生方式,也沒有在職場上找到一個適合的位置的話,日子就會開始日漸辛苦,壓力越來越大。

過往的經驗,讓我體悟到,一個人若想要一直在路上或中了旅行的癮,有三件事出門前要執行:

  1. 穩定儲蓄,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在旅行的時候,都別忘了每個月都要定期儲蓄。
  2. 投資(不管是定期定額還是不定期不定額),因爲只有儲蓄是不夠的,儲蓄很難增加個人資產,但投資會。
  3. 買保險,旅行是一件充滿風險的事,在路上各種情況發生的機率遠比安穩地待在某地來得多,因此有恰當的保險就很重要。保險不僅保障自己也保障家人。

若能在出門前就對上面三件事有概念並堅定執行,我認為想要一直在路上摸索人生也沒關係。畢竟人生很難,不是每個人都一下就知道自己該走哪一條路。

可能會有人問,都辭職去旅行了又怎麼有錢繼續存錢跟投資。其實是有方法的,一個是你出門前就準備好三筆錢,一筆用來定存,一筆用來投資,一筆用來旅行。另一個是要求自己在旅行的時候要持續有收入,不管是打工、擺地攤、街頭賣藝或經營部落格、影音頻道等,總之賺錢的方式百百種,只看你是否有決心。

除了上面的事情之外,有一件事也至關重要,那就是想辦法把你的旅行經驗變成加分條件,或利用旅行這件事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別輕易讓你的旅行經驗被說成只是去玩。當然有很人只是去玩(度假或旅遊)。假如你長期從事旅行這件事,在路上的時間勢必會讓你累積或學會一些什麼。認知旅行經驗的價值對一個旅人來說非常重要,而要怎麼去把那些經驗值最大化是一個想要長期在路上的背包客必須做的功課。

此外,其實還有一個方法能夠更簡單解決想要長期在路上這件事。那就是變成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 或找一個會讓你四處移動的工作。如此,不但保障了經濟來源,也能累積職場資歷,並讓你從容遊覽世界。

*即使是數位遊牧或取得了一個讓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移動的職位,千萬也別忘了依舊要儲蓄、投資與買保險。

2018年,我與瑜珈老師 Maryse (左) 在尼泊爾相遇,後又在泰國重逢。

2.遊牧人生的感情問題

遊牧人生帶來自由與新鮮感,卻也犧牲了穩定。不斷移動的人大多難以經營一段穩定的關係。有時候旅人在某處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志同道合之人,但一離開該地,兩人各奔東西之後,那段感情常不久就結束。

基本上我認為只有疾病或愛情可以阻斷這種旅行大業,而如果真要二者擇一,我會希望那是愛情。_《世界之用

少部分的人在路上遇到了可以共度一生的對象,於是雙雙放棄流浪,回歸正常生活,固定在某地。通常那不是 A 犧牲就是 B 犧牲,能夠找出第三條路的例子極少。或許有人認為遷居到對方的國家是一件浪漫甚至刺激的事情。但實際上很多為愛居住異國的人都十分孤單難以打入當地的生活圈,尤其遇到語言障礙或就業障礙時。不過,也有少部分的人努力突破了各種擋在眼前的關卡。

更多關於在路上的感情,請參考【背包客的愛情】。

3.遊牧人生的歸屬問題

在路上久了,人會變得冷漠與麻木,對認識新朋友與一切都感到疲乏。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放慢腳步。不要再快速移動,一城到一城,而是找一個自己感到舒適的地方安頓下來一陣子,學著像個當地人那樣生活一兩個月甚至半年。

快速移動對旅人的身心負擔非常大。大部分的旅人之所以緊湊地移動是因為有一個確定的歸期。但倘若你是一個沒有歸期的人,在路上一陣子後,勢必得調整旅行的節奏,否則終會被迷失與疲乏給吞噬。尼古拉.布維耶認為在路上抱持淡定對旅行生活極為重要,因為那些激昂、暴躁的人在旅途上最終一定會猛然撞上他們為自身打造的形象,搞得頭破血流。

遊牧人生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之一是「你難道不想定下來嗎?」。事實上不管是不是在路上每個人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定不定下來的關鍵不是地點而是心態。若心定,在一個地方一兩個月也能像在那裡生活了一輩子那樣安然自在,若心不定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十年也找不到歸屬感。

前一陣子在一篇探討中國海南島三亞后海村的文章看到一句話,我覺得很適用:

其實哪個生活都沒有 sucks,只有你自己 sucks 不 sucks。

歸根到底,沒人規定在路上的人就要一直走下去,而暫居一隅的人就得永遠不動。三十過後,因為社會壓力,確實會隨著年紀的增加開始思索婚姻、孩子、經濟穩定甚至退休等問題。但終究不管是遊牧人生還是定居人生,自己的人生都得自己面對,外面的種種意見儘管難以忽視,但多與你無關。

《遊牧人生》

有關電影《遊牧人生》,我非常喜歡紐約時報這篇影評:《遊牧人生》:那些居無定所的美國人

在某種程度上,《遊牧人生》希望安頓下來 — — 不一定要讓女主角被馴化,但至少要將她的旅程彎曲成一個大致可預測的弧線。與此同時,本著一種細膩的愛默生精神,影片反抗了自身的傳統衝動,傾向於一種比大多數美國電影中願意出現的更複雜、更開放、更矛盾的體驗理念。

在趙婷眼中,西部世界包括令人嘆為觀止的岩層、古老的森林和廣闊的沙漠景觀,也有結冰的停車場、垃圾遍地的營地,以及空洞的、沒有靈魂的工作場所。在「惡土」或亞馬遜物流中心的背景下,一個人幾乎可以縮小到一無所有。流浪者的存在既是對人類無常的承認,也是對無常的抗議。

--

--

吳文捷
旅行小事 Backpacking Life

背包客、作者。著有《湄公河上的兩人旅行練習》、《開往龍目島的慢船》與《蒼山下,洱海前:我的雲南擺攤人生》。官網:https://backpackinglifegui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