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日誌(1)-第一個月<生存策略>研究其他生物前,先研究自己。

你的大昆陽
昆陽小教室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ug 10, 2018

我來到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研究所已經兩個禮拜了,其實走上這條路,我就一直問自己:「到底為什麼要讀研究所」,就算我找到我自認為的答案時,其實仍舊會受到現實的能力折磨著,內心的聲音仍舊會告訴我:「你不適合走上研究、你的練習太少了、你就是個半吊子的學生」。

猶記著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都很自卑、一直都在譴責自己,說著自己不夠努力,腰桿總是挺不直,害怕著受人責罵、做錯事情、麻煩別人,我學著擺出謙卑認真的模樣,就是為了不讓別人覺得我不認真。就算沒有人罵我,但我還是覺得我做的不夠好:「不夠好」。

Simon Sinek在TED提出很有名的黃金圈理論,想要「成功」的方法,就要從做這件事情的「為什麼」思考,思考出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的初衷,這個初衷會成為你行動的能量,得到「為什麼(why)」的答案後,在推向「做什麼(what)」和「怎麼做(how)」,過去的我往往覺得初衷最重要,但現在的我認為 — 初衷(why)是方向和能量,但做什麼(what)和怎麼做(how),往往是在行動能否堅持的關鍵。

現在的我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想出一個好的碩士題目,可以在現有文獻研究上提供前人沒做過的觀點和實驗,且符合科學的嚴謹性、具有研究價值和兩年內可完成的題目,而問題是在這麼大的範疇該如何找到適合的題目,

我想做的是生物防治 — 一個不缺研究文獻,卻超級難真正實用在田間的技術,農業生態是一個超級複雜的學問,需要了解一個捕食性天敵的生物資料,包含:喜歡吃什麼食物(吃什麼肉)、食量多大、喜歡住什麼環境(溫溼度、棲息地)、有沒有人跟他搶食(競爭),再應用到田間需要考量到,如何商品化、要什麼時間釋放適合……有太多研究需要了解的,當老師向我說明這些的同時,轉身拿起一本厚厚的原文書 — <World crop pest>,老師問我說:「你有沒有讀過?」,我搖了搖頭,他說這是本做葉蟎的聖經…和老師談完後,我更意識到成為一個好的研究生需要做的努力比我想像的多,這些文獻都是我必須做的功課,我不能逃避的難關,我的閱讀量真的太少太少了。

壓力讓我的腦袋好痛,「真的是頭疼」。我在筆記上寫下:「迷失在文獻中」,在面對茫茫知識,坐在電腦前的我在某個瞬間,真的像迷失了,當機了,好茫然,自己真的有能力成功嗎?

前些日子我在臉書和IG上問了一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壓力才能讓人成長」,有大多數人覺得需要,但我的朋友的回答讓我很驚艷,他說:「決定是否成長的因素是面對壓力的態度,不是壓力本身。」、另一個朋友說:「多充實自己才會成長,壓力只是以一個較不友善的形式督促你。重點還是在自己本身」。

意識到出社會的壓力,換個詞 — 生存壓力,就像我的實驗室教授所說的:「輕鬆的選擇並不見的好」,我面對這些壓力該如何面對 — 逃或戰?

回到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想當一個研究生,應該在這個問題之前,還有一個問題:「我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其中的意義才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成為一個研究生,就需要克服許多逆境,我想要再這些逆境中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我的這條生命在死之前,是否能夠無憾?重整自己黃金圈中的意義(why),再來就是使用<刻意練習>方法去解析需要的技能,強化自己的能力。

Peace.2018.8.10

--

--

你的大昆陽
昆陽小教室

一個喜好生物卻不務正業的植物醫學系學生,喜好觀察一切人事物,明知繞遠路,卻愛走自己的路, 是一個固執己見的小子。 農業/心理/社會/自我 已停更搬家至方格子,新朋友可以來新家逛逛 https://vocus.cc/user/5a11f509eceaed97b401db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