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而外的自我照顧,以創傷知情視角陪伴兒少

明怡小編
明怡觀點
Published in
Apr 1, 2024

(此篇由明怡小編和NPO工作者林啟銘共同完成)

針對兒少服務裡的創傷知情與療癒,明怡邀請在長期耕耘台灣青少年服務的基督教勵友中心分享服務中看見的需求以及相應的服務嘗試。

基督教勵友中心宏信副執行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著大家認識創傷對於大腦的影響,並透過兩年來的在『整復』、『瑜珈』的服務專案歷程,以創傷知情視角提供社工服務的樣貌及成效。

創傷知情與兒少服務

創傷知情與兒童權利公約是目前兒少領域服務中的顯學。創傷知情由神經生理層面探究重大事件對於個體的影響,以及兒童權利公約的四大原則 — 生存權、表意權、兒少最佳利益原則、禁止歧視原則的概念都在強調兒少於安全環境下成長的重要性。

「創傷對人神經生理層次的影響需要被看重,治療的目標是讓人不再被過去的陰影纏身,重新活在當下。」宏信引用了Bessel van der Kolk的「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書中的一段話。提醒社工們在制定服務處遇時,除了透過媒合資源解決服務對象當前的生存危機,也需要探究服務對象過往所面臨的重大事件,理解事件本身對個人的影響。即便社工的專業養成教育較少談論人的神經生理知識,多聚焦於人類在社會、文化環境交織下面臨的困境。但如果能以創傷知情思維提供服務,與服務對象一起回溯不同人生階段所面臨的重大事件對自我的影響,或許能看見其現階段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以及有機會找到適切的處遇方法。

在多元活動中學習自我觀照 調節情緒

「讓卡住的點有機會被鬆開,讓受創的心靈有機會獲得解脫」一個人遇到足以造成創傷的重大事件時,有著天線功能的杏仁核往往會變得極度敏感,避免再次受到傷害。然而長期處在過度警覺的狀態下,不僅容易造成身心靈上的疲憊,更有可能產生人際互動上的困擾。

在創傷知情思維下的處遇目標是什麼呢?宏信提及那就是恢復理性腦與情緒腦的工作平衡!助人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相處時,能透過處遇使其理性判斷功能的前額葉及調節情緒反應的杏仁核進行有效合作。舉例來說,透過運動或呼吸,從四肢感受喚醒迷走神經功能穩定身體狀態;透過正念感知身體感受,使皮質醇給予適切回應,或是與擁有一定信任基礎的人身體接觸得到放鬆穩定情緒。

此外,創傷多與人際互動有關,也可以透過安全、信任的人際關係營造撫平過往創傷,或藉由共同節奏與默契的營造,例如在雅樂治療中回到當下,使處於僵化狀態的服務對象有機會做出下一個行動反應。

『整復』、『瑜珈』的學習

勵友嘗試過整復和瑜珈作為創傷療癒的服務方式,帶領孩子關注自己的身體,覺察自己的內在經驗與身體的全貌,讓心智專注在自己的感受,得以讓交感神經系統平靜。理想上,帶領的老師也要具備和孩子對話的能力,療癒身心是重點,而不是活動本身,譬如太難的瑜珈動作反而讓孩子更挫折,老師需要充分理解活動目標,勵友歸納出身心照顧專業者的建議條件 :

  • 樂於傾聽與談話
  • 不過問私人問題
  • 願意詳細解釋
  • 彈性、個別化
  • 敏銳覺察

宏信最後分享了兩年嘗試後的學習,為想要實踐創傷療癒服務的夥伴提供實質的參考,包含了療癒服務失敗的原因 : 社工與個案關係未建立、個案的動機不足、個案生活壓力持續未解,及促進服務成功的建議 : 個別比團體好、用個案接受的方式、實踐創傷知情的環境。

助人工作不僅限於社會工作者,同時也包含了老師、心理師或是更多相關專業工作者。創傷知情的思維除了幫助社工理解服務對象過往生命經歷對其本身的影響,同時也和目前教育現場所提倡的正向教養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高度關聯。倘若大家在面對學生或服務對象丟出直球對決的挑戰時,能學習以創傷知情視角解釋其各種無理反應,便能用客觀且情緒穩定的方式陪伴他們走出人生困境。期許未來的助人者都能逐步獲得創傷知情相關專業知能,並有機會於工作中落實,陪伴正處於人生困境的服務對象。

--

--

明怡小編
明怡觀點

明怡同仁組成明怡小編群,帶著高度熱忱,持續摸索學習。我們把和NPO夥伴交流,網友指教,前輩請益等心得寫下,期許幫助彼此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