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有用嗎?

星星與雨
星星與雨
Published in
3 min readOct 1, 2019

多數專家認為沒用,中國大規模研究也認為和症狀無關。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因為過敏人口的增加,過敏原檢測也蔚為風行。除了急性過敏(癢、打噴嚏)的IgE抗體檢測,現在坊間也流行「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IgG。廣告說因為食物中的過敏原導致慢性發炎,所以雖然沒有急性症狀,但長期下來會有「諸多危害」,從頭到腳、包山包海:慢性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睡眠障礙、慢性溼疹、慢性蕁麻疹、痘痘、乾癬、鼻炎、慢性疲勞、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腹脹、體重難減、腦袋鈍鈍……而檢測出來,常會驚見「大豆、牛奶、蛋黃過敏嚴重」這種駭人的結果。彷彿所有的不適都來自於食物。

到底「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IgG抗體檢測」有用嗎?身體的症狀真的和所謂的「慢性食物過敏原」有關嗎?

目前主流的專業意見是「沒用」,包括美國過敏氣喘免疫學院、歐洲過敏與臨床免疫學會都「建議不要做」,不僅是無用的開銷、無謂的戒食更造成必須營養素的缺乏。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小兒科也認為IgG檢測出來結果和飲食造成的過敏無關

IgG代表的不是「對他過敏」,而是「對他習慣、對他有印象」。對於一種食物接觸久了、或耐受性較高,自然IgG會高。跟慢性頭痛、關節痠痛並無關聯。

有些人可能覺得官方意見都自視甚高、食古不化、都被藥廠收買(?)。因此,我們再來看實際實驗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在2013年蒐集中國南北23個省份、共21000人進行IgG檢測;又以問卷分析民眾慢性症狀(鼻炎、氣喘、偏頭痛、關節炎……等等)和IgG濃度是否有關。這份研究發表在不錯的國際期刊PLOS ONE上。

研究發現IgG濃度本身就和其他因素相關,如女性、年紀大的民眾,IgG普遍較高。再來,北方人對「小麥」、南方人對「蝦子」的IgG較高

Photo by Melissa Askew on Unsplash

很怪吧?北方人常吃麥、南方人多吃蝦。但IgG竟然較高,代表他們北方人對麥過敏嗎?不對,把IgG理解成「對食物有記憶」才顯得合理得多。

研究也證實:鼻炎、氣喘、偏頭痛、關節炎等臨床症狀,和多數食物IgG抗原濃度是無關的!

(下圖有打*號的,才是有相關。如第一排:鱈魚IgG較高的,有比較少的腸胃道不適。也坊間傳說的「IgG代表各種不舒服」相反。)

PLoS One. 2013;8(1):e53612.

無獨有偶,挪威研究也表示,一群肥胖病人血中 對牛奶、小麥、麩質的IgG和腸胃道不適沒有關連

民眾想要了解、保護自己的身體是好事,然而商人卻用了沒有科學根據的方法趁機賺了一筆。對食物的IgG有高有低,是自然不過的反應。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少加工食品、少甜少鹹、少炸少油、多攝取植物類蛋白質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不用花錢,又證實對人體有益的健康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