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做肺癌篩檢嗎?

星星與雨
星星與雨
Published in
8 min readOct 8, 2018

過去PTT上面有一篇熱門文章〈[爆卦] 本人已用肺發電 得肺腺癌〉提到:「沒家族史、沒抽菸,自費拍電腦斷層後發現腫瘤。切除後確定為零期肺腺癌」造成一陣恐慌。而最近選舉,台中市市長候選人盧秀燕也提議:「對40歲以上且3年內未曾作過肺癌篩檢的民眾,由縣市政府補貼一半費用,進行早期肺癌篩檢。對交警、廚師等高風險職業,中低收入的家庭或有家族病史的民眾,縣市政府免費提供早期肺癌篩檢服務。」

目前肺癌篩檢的工具是「低劑量電腦斷層」(以下簡稱LDCT)。LDCT是目前有機會篩檢肺癌的工具(X光不行)。國際上LDCT的建議都只建議用在高風險族群,我們來看醫學指引:

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2018年、美國癌症學會(ACS)2018年、美國胸腔科醫師(ACCP)2018年、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USPSTF)2013年的建議都一樣:

建議高風險族群進行每年一次的LDCT篩檢

(1) 55–74歲(或是55–80歲),而且吸菸 ≥30「包-年」。(30「包-年」等於一天一包抽30年;或一天兩包抽15年)並且戒菸還不到15年(或目前還在抽,沒戒煙)

(2) ≥50歲,而且吸菸 ≥20「包-年」。加上其他的危險因子。

(更新)2020年尼德蘭研究發現吸菸 ≥15「包-年」進行肺癌篩檢也有好處。

「不建議」中風險、低風險族群進行任何肺癌篩檢!

中風險:

  1. ≥50歲。
  2. 吸菸 ≥20「包-年」

低風險

  1. <50歲,且/或
  2. 吸菸 <20「包-年」

中、低風險都不用進行自費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要「又老」「又長期抽煙」才需要篩檢!「只有老」或「只有抽煙」,是不用篩檢的。臨床指引講得很清楚。

中國(China)肺癌低劑量螺旋CT篩查指南2018年版,就放得比較鬆,建議:

50–74歲,而且吸菸 ≥20「包-年」。且戒菸不到5年。應該篩檢。

香港防癌會2016年的建議,和美國USPSTF一樣(55–80歲+抽菸)。

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也訂出標準:

《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2015年):

‧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者,證據顯示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

‧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可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作為肺癌篩檢,然而其效力尚未被證實。

‧有肺癌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考慮接受肺癌篩檢。

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應做肺癌篩檢。

所以,依照目前的實證醫學,一般沒抽菸、沒家族史的民眾是不用也不應該進行肺癌篩檢的。

台中的真實情況:中國醫大研究

2016年中國醫藥大學發表了附設醫院做的LDCT的研究,應該很能代表中部的病人群。志願者中,篩檢出癌症的比率是1.02%,其實不高。檢查的陽性預測值也只有2.7%。意思是:如果LDCT檢查出有問題,是肺癌的機會只有2.7%

不過中國醫也發現「小於50歲的病人,如果有一等親有任何一種癌症(不限肺癌)」則罹癌機會較高。

為什麼不要每個人都篩檢?

之所以建議用在風險高的族群,而不是像子宮頸抹片一樣每個人都做,是因為LDCT的偽陽性(高達96%)太高了(100個LDCT檢查出來有異常的,只有4個真的是肺癌)。而且做了LDCT,每一百個完全沒有肺癌的健康人,就有一個被開刀

甚至,不是有掃出來有發現就要開刀,有些要持續追蹤。估計篩檢出來的肺癌中有20–25%,終其一生都不會造成影響。在追蹤期間也會受到不必要的輻射暴露。估計,每2500個追蹤的病人,就有一個會因為LDCT的輻射暴露而死亡。而且,每天都要因為其實可能沒影響的肺結節提心吊膽,也是一種慢性壓力。(參考資料

因此,LDCT的篩檢在美國、台灣官方是「不建議」普羅大眾通通都使用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報導

空汙呢?

但是上面的指引都沒有提到空氣汙染。空汙的確是致癌因子,因此空汙的暴露理當也要計算進癌症篩檢的指標。很遺憾的,目前仍然沒有研究能夠斷言多少暴露空汙才需要進行肺癌篩檢。

女性、空汙嚴重、煮食頻率高,似乎需要降低篩檢年齡

因為我國沒吸菸卻罹患肺癌的比率(50%)比歐美高,所以要如何提早確認出這群人是很重要的。最新的研究證實:沒吸菸得肺癌的女性,比有吸菸得肺癌的女性,暴露到更多的空氣汙染。空氣汙染越嚴重和未吸菸女性越可能得肺癌,而男性卻沒找到這種關聯。香港研究也發現:女性煎炸、炒的頻率和肺癌相關。

因此,我們在參考美國建議之外,還是需要針對東亞人種、空汙這兩點去做考慮。所以,衛福部目前還在進行臨床試驗,想要找出方法辨認哪些是沒吸菸卻容易罹癌的族群。有了這些資料,未來才能更新建議,找到適當的族群,推薦適當的篩檢。

For each 10-μg/m3 increment in PM2.5, adjusted hazard ratio (HR)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for LC incidence was 1.43.

肺癌發生率,宜蘭比台中高

比較肺癌發生率,前五名是:新竹市、雲林、宜蘭、嘉義縣、新北

台灣的資料,台中的空氣不算最差,肺癌發生率也不是最高。2011–2015的肺癌標準化發生率依序為:福建連江、嘉義市、台東;新北、彰化、嘉義縣;新北、宜蘭、雲林、花蓮;彰化、新北、宜蘭台東;新竹市、雲林、宜蘭。其實,宜花東的發生率還比台中高。我個人覺得不必過度恐慌空氣汙染的問題,看起來還是跟吸菸率比較相關。

關於盧秀燕的政見提到補助交警肺癌篩檢,方向大致正確(職業暴露);但是補助40歲以上市民篩檢,其實是沒有醫學根據的。上面已經提到,多做的篩檢並不能確保健康,反而會危害健康。醫學是專業的事,專業必須站在事實上說話。

(以下沒有證據力)

如果要放寬篩檢標準,還有誰可能適合做?

這段是我自己亂想的,沒有官方單位背書。

因為NCCN將肺癌危險群分成高中低,只有高危險需要做LDCT。但是,在台灣這種空氣汙染超標的地區,能不能稍微放寬到「中標準」也做?或是參考衛福部臨床試驗中的收案條件放寬。

依照衛福部收案標準(已有台灣肺癌學會pilotu study發現罹癌率較高),或許下面的族群(A+B同時都要)也可以做(只是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有好處):

A. 年齡於55歲至75歲之間(或是,如具有肺癌家族史者,只要比家族中肺癌個案罹病年紀年長,即使未滿55歲,也可以。如哥哥45歲得肺癌,你50歲也可以)。

B. 而且符合下面其中項目之一

(1)三等親以內肺癌家族史

(2)二手菸史(工作場所或家中)

(3)肺部疾病史 (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

(4)煮食頻率高(尤其煎、炒、炸)、未使用抽油煙機。

而依照美國NCCN的肺癌「中風險族群」,包含1或2(不必同時都有):

1. ≥50歲。

2. 吸菸 ≥20「包-年」

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用了一個我不會的統計方法算出有以下特性的台灣人風險較高,也演算出一套公式(可是我也不會):

BMI<25

有肺癌家族史

AFP≥1.8

CEA≥2.6

MMEF(最大呼氣中期流量)<49

目前台灣的資料,肺癌診斷年齡還是在50–60歲為多,所以要怎麼拿捏幾歲開始篩檢,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補充資料:

  1. Holland-Frei Cancer Medicine: 「有趣的是,大多數的吸菸者,包括那些老菸槍,都不會罹患肺癌。這表示了癌症的發生還和遺傳因子或額外的致癌物有關。」
  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Lung Cancer: 「總體來說,所有研究都認為基因易感性會影響抽煙造成的風險,常常也發現高風險的基因表現型和肺癌風險的關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