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喝牛奶健康嗎?

星星與雨
星星與雨
Published in
7 min readFeb 17, 2020

--

哈佛公衛學院的驚人提醒

本文翻譯、節錄自2020年2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僅供學術討論使用,原文請訂閱該期刊。

For academic discussion only, please subscribe to NEJM to read the original article.

Photo by Brian Suman on Unsplash

乳類與發育

  1. 奶類是給新生動物喝的,所以裡面有較多的促進合成的同化(anabolic)荷爾蒙,也有其他荷爾蒙如IGF-I, progestins, estrogens。
  2. 如果小孩攝取不到母乳、牛乳,其實也能正常發育,只要注意是否缺乏B12和維生素D(註:美國牛奶常會人工添加維生素D,所以在美國不喝牛奶可能會缺維生素D)。
  3. 乳類可以增加身高。乳類有很多優質氨基酸,如支鏈氨基酸(BCAA)的 leucine, isoleucine, 和 valine。可以增加血中的IGF-I,而調節GH。

骨健康與骨折風險:乳品無法降低骨折、和骨密度關係不大

  1. 乳類被認為可以減少骨折風險。但相反的是,乳類低攝取的國家有較低的髖關節骨折風險。美國一萬人的研究發現鈣的攝取量和髖部的骨密度無關。雖然攝取乳類越多的國家,髖關節骨折發生率越高;但這可能也跟人種、緯度(維生素D產生率)有關。
  2. 整體的研究不認為增加乳品攝取可以減少髖關節骨折風險。
  3. 探討鈣質補充劑是否有效比較困難,因為多數研究是跟維生素D補充劑一起進行,無法分析個別效果。單獨效果的研究不支持補充鈣片可以減少骨折。(效果可能來自維生素D)
  4. 兒童不需要補充高鈣以存「骨本」,因為停止補充,骨質密度的效果就很快恢復了,達不到預存老本的目的。而且吃了補充的骨質只增加一點,或是沒增加。研究發現持續18個月每天多喝3份乳品的人,骨密度也一樣。所以目前研究室認為只要少量補充、基本即可,多的都不太有效果。
  5. 乳品和身高有關,但身高越高又會增加髖關節骨折。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乳品攝取較多的男性,未來髖關節骨折風險較高(女性則無關)。因此青春期補充大量鈣質與乳品,無法預防未來骨折。

體重、血壓、糖尿病:不明顯

  1. 乳品類(包含全脂、低脂)和減重、變胖無關。優格攝取較多較不易肥胖。乳品攝取和體脂高低無關。實驗發現以低脂乳取代,不能減少體脂。證據顯示低脂乳「沒有」比高脂乳更能維持體重。
  2. 目前不確定乳品攝取能否降血壓。我們還不確定牛奶和糖尿病的關係,或許比果汁、含糖飲料好,但可能比咖啡差。
  3. 全脂或低脂牛奶都和死亡率、中風、心臟病無關。而是和大量精緻澱粉、糖類、肉類有關。如果你吃乳品乳製品是為了取代澱粉類、飲料,那就有益。如果是取代堅果、豆類、水果,那就未必有好處。

癌症、總死亡率

  1. 乳製品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為乳品會增加血中的IGF-I。不過乳品可以減少大腸直腸癌。其他癌症關係不大。
  2. 有研究認為乳品會增加過敏體質和過敏發作。
  3. 大型研究發現乳類乳製品攝取量和死亡率無關。不過以蛋白質來看,攝取植物性蛋白質的死亡率最低,其次是乳類、禽、魚、未加工紅肉,其次是蛋。攝取加工紅肉的死亡率最高。

作者結論

  1. 牛奶的營養很重要,不過都可以從其他食物裡面得來。多喝牛奶不能減少骨折乳品也和減重、糖尿病、死亡率關係不大。多吃乳製品會增加攝護腺癌但會減少大腸癌。乳品的營養程度是相比而來的,如乳製品優於加工紅肉、含糖飲料,但豆類、堅果又優於乳製品。
  2. 目前也找不到低脂奶取代高脂奶有任何好處。
  3. 作者認為在營養較差的國家乳製品可以改善健康,但對營養充足的國家乳製品帶來的好處不大,攝取量太高甚至可能有害。如果不想攝取乳品,可以從其他食物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其他鈣質的來源有青花菜、豆腐、堅果、豆類。維生素D可以服用補充劑。(註:因為美國緯度高,陽光不足,容易缺乏維生素D,所以政策要求牛奶普遍添加維生素D。台灣沒有添加,所以就算喝牛奶也不會補充維生素D。因此沒有這個問題。

台灣本土研究:乳類減少中風;但不能減少癌症與死亡率

台灣人的牛奶與健康的資料不多。中研院發現飲食中牛奶較多的老人比較不會出現衰弱症(frailty)。國衛院在2013年發表一篇目前堪稱最周全的研究,分析四千人、追蹤13年。雖然剛開始看每週攝取乳品3~7次的死亡率最低,(跟完全不攝取的人減少四成),但因為研究也發現喝牛奶的人飲食比較健康(更多全穀類、更多水果),所以在經過校正之後,發現死亡率未達統計差異。代表好處可能來自整體的飲食健康而非單一乳品。不過發現乳品攝取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含中風)的死亡率。其他癌症死亡率、總死亡率就沒有差異。根據研究建議每週可以攝取約2~5份乳品乳製品(一份是1杯牛奶或45克起司,奶粉也算)。

校正前,性別分開看時有死亡率越低的趨勢,但未達統計差異

我的評論

這篇必須額外補充其他資料,因為這個立場堪稱驚世駭俗!尤其今年預計公布新版的「2020–2025美國膳食指引」,目前正在修訂中,以NEJM一言九鼎的地位會引起大型的爭論。

此文的第一作者——哈佛營養與公衛博士Walter Willett認為美國的每日鈣質建議量有嚴重的瑕疵(fundamentally flawed)(美國的鈣質建議量是英國的2倍)。而為了達到建議量就必須補充更多乳品,但其實作者認為並未基於嚴謹的大型研究。

同時,也有人認同,認為乳品與乳製品不應該在飲食指南中單獨自成一類、單獨建議必須攝取量,應該歸於蛋白質之中、成為一個蛋白質的選項就好。

不過這些目前都是少數意見。以營養學教科書、其他期刊的主流意見,乳類是鈣質最方便、也是最主要的來源。為了骨質健康,攝取乳類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而也有研究顯示乳類可以減少糖尿病、肥胖、中風。因此,目前仍是建議補充乳品(台灣建議每日1.5~2杯,可用乳製品替換)。

今年美國的新版膳食指引會如何修訂,值得期待!

建議以牛奶充當飲料、優格取代甜點

對小孩來說,牛奶是很好的飲料(可以讓他們不喝含糖飲料)。也適合老年人補充蛋白質以維持肌肉。我認為乳類、乳製品的營養也是比較而來,如果喝牛奶、吃起司可以減少亂喝飲料、亂吃甜食,那就去喝。如果空腹想要抑制食慾也可以喝。不過如果原本已經飲食均衡、足夠雞肉魚肉、充分鈣質,又不習慣喝牛奶,此時或許就可以省掉。

另外,上述大型的研究有些也會忽略掉「乳類與乳製品」其實是營養差異很大的一類,所以研究可能做不出成果就是因為這樣。有些研究看到對於糖尿病風險乳酪有害、優格有益。優格預防髖關節骨折的效果也比乳酪好。所以看起來優格、優酪乳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不要添加糖份的)

鈣質來源

本文作者並不是說鈣不重要,而是可以用乳類之外的代替。其他的鈣質來源有:沙丁魚或小魚乾(連骨頭吃)、牡蠣、蛤蜊、豆腐、深綠色蔬菜、大白菜、芥蘭菜。特別的是菠菜的鈣質和oxalte結合所以吸收率低只有5%。

市面補充品有各種鈣的不同鹽類,不過吸收率都差不多三成。不要一次吃大量,每次最多500mg,不然不好吸收。Calcium carbonate應該配食物一起吃,或可以選用calcium citrate因為較好吸收可以空腹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