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是毒藥

許龍杰
是旦主義 Sidanism
Oct 13, 2020

期望,是毒藥。

有一次, 病人跟我說,他期望自己可以做到這樣、成為那樣。我突然打斷他:「別再說“期望”甚麼甚麼。“期望“這兩個字,很毒。」

「為甚麼?人人都說,要時刻保持希望,有希望的人生,才活得下去。我這可是積極的正能量呀!」

這是混淆了希望(Hope)和期望(Expectation)。希望是對將來的一種正面感覺,「希望在明天」,是整體性的、慨括的描寫,就如在畫布上打個底色,那個底色是光明的,陽光普照。

期望就不同。期望總是有指向性:「我期望自己可以更進一步」、「期望我可以更好的幫助你」、「考第一是父母對你的期望」。期望、殷殷期盼、望子成龍,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期望,那總是代表一種推動,推動對方成長。

只可惜這種推動,有時就內化成一種壓力。「我期望你xx」,那個不幸地「被期望」的人,假如達不到xx,就好像是一個failure,一個辜負別人期望的罪人,一個失敗的可憐蟲。

這就是期望最「毒」的地方:幫你畫出一個美麗的遠景,吸引你去追求,卻不告訴你怎麼去追求。沒有工具,連個路線圖都不給,純粹是畫餅充飢。

在輔導的診症室中,承受了最大期望的人,通常就是對將來最無希望的人。畫布上是畫了一些東西,很美、很吸引,卻流出濃濃的毒汁,流到病人的心底裡,將他拖入抑鬱的深淵。

「我期望你年年考第一」,期望最古惑之處,是童年時他人對你的期望,在成年時卻會被內化(internalized),成為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我考不了第一,我不值得被愛」,幾多幾多破碎的抑鬱心靈,就是被這種深入靈魂骨髓的期望所毒害。

要幫助被期望所困的人,就要鼓勵他鼓起勇氣,將那個畫上美麗而空洞的畫布撕掉。取而代之的,是拿出一本平實的記事簿,一邊寫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例如時間、能力、金錢、人脈,另一邊寫上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項,逐點列出,不帶水份。「我要在一個月之內,每天跑步1個小時」 — — 這叫「目標」(Target),比起不著邊際的希望和有毒的期望,更能幫助人,步向成功。

別期望我年年考第一

--

--

許龍杰
是旦主義 Sidanism

心靈作家,精神科大夫。愛好文史宗哲、品書茶禪。創立是旦主義(Sidanism),做各位的人生軍師。FB/IG/LinkedIn: @drhuilungkit